17万元转到自己卡上还是被骗走了
■ 南充晚报记者 祝真珍
很多人都已熟悉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惯用伎俩: 骗子往往会以核查资金为名,让受害人将钱打入“安全账户”而有去无回。最近,这类骗术又出新招:骗子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受害人按照其要求将钱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但最后钱还是“飞”了。这是怎么回事?昨(11)日,记者从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获悉这样一起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案,受害人被骗金额高达17万元。
17万元 转到自己另一账户不翼而飞
8月23日,家住阆中的董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南充市互联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董女士名下的一个电信手机号码四处发送骚扰短信, 如果核实到该号码确是董女士在使用, 那么她将承担法律责任,现在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董女士一再解释, 自己并没有电信的手机号码。对方说,需要董女士与警方联系,并告知了一个手机号码。电话拨通后, 一位自称“湖南长沙陈警官”的人告诉董女士,她涉嫌一桩诈骗案, 并且检察院也在调查她有无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听到“陈警官”这么说,董女士被吓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陈警官”发来一个电话,说是“检察官”的联系方式。董女士和“检察官”联系后,对方态度强硬,说董女士涉嫌一起金额超过200万元的诈骗案,嫌疑人曾转账给董女士20万元, 现在要冻结她的银行卡,“检察官” 要求董女士要对所有事情保密, 并尽快去最近的宾馆开房,再向她了解其他相关事宜。董女士为了尽快证明自己的清白, 按照对方的要求开了房, 并将她农业银行卡的17万余元转到自己的中国银行卡上。期间,董女士一直与“检察官”保持了电话联系。
转完账,董女士回到了家中。第二天一大早,董女士又接到了“检察官”的电话,要求她再次去宾馆转账,这时董女士的弟媳无意间听到了她与“检察官”的对话,于是提醒董女士可能遇到骗子了。董女士赶忙查看自己的中国银行账户, 发现那17万余元全部不见了,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与“检察官”通话时泄露了银行卡密码,于是向警方报案。
民警揭秘 骗子如何套出银行卡信息
“和传统的冒充公检法诈骗不同,董女士遭遇的骗术有所升级,这次没有‘安全账户\’,但董女士的钱同样被骗。”据市反诈中心民警介绍,犯罪分子一方面在电话中采取恐吓及严厉“审讯”等方式, 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不让受害人挂电话,称要对其他人保密,让受害人没有时间思考骗局中存在的漏洞,也无法与亲朋好友进行核实,然后套取银行卡信息。“而当你将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泄露后,你的账户就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了。”
据介绍,此类骗局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编造案情,引受害人上钩。骗子在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的时候,会预先从非法渠道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在与受害人对话时,对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甚至家庭成员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并以此来提高其可信度,以便稍后编造案情引受害人上钩。
第二步是利用公安机关的名称,要受害人配合调查。骗子会冒充某地公安机关工作人员, 夸大所谓的后果,不断施压,并要求受害人转账至“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者提供银行卡的密码和验证码。有时,骗子为了诈骗成功的概率, 还会要求受害人购买新的手机卡,或去宾馆开房,不让其与外界接触。
第三步是骗取钱财后,凭空消失。很多受害人在意识到被骗后, 会回拨电话进行核实, 但此时会发现该号码多已不再使用或是空号。
温馨提示
勿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信息
针对此类骗局, 市反诈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切勿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信息。同时,警方再次声明,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电话办公; 公检法绝对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清查资金并转账汇款; 凡有电话称你在异地办理了电话卡的, 市民要打电话向运营商核实相关情况, 切勿轻信骗子所言;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是你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定不能告诉他人; 遇到事情一定要和家人商量,并及时拨打110报警。
新闻推荐
■特约记者杨强南充晚报记者徐朝江本报讯“我是一名去年毕业的师大免费师范生,在阆中一所小学教了一年书,为何却查...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