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 让每一个南充老百姓嗅到文化的芳香
阆中民俗节目《亮花鞋》。李永平摄
川北大木偶表演。李永平摄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在“北京8分钟”惊艳亮相,“南充”二字响遍全球。8月23日,“熊猫队长”回归故里——南充。南充万人空巷,只为一睹它的风采。
2018年春晚,阆中民俗节目《亮花鞋》作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压轴戏出场,全国观众眼前一亮;
今年以来,“南充”频繁在国际舞台、央视等各级媒体亮相,背后折射出南充强大的文化基因。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南充坚定文化自信,向着文化强市疾步奋进。
“熊猫队长”出自南充 冬奥会上惊艳全球
“熊猫队长”回家啦!
今年2月,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张艺谋导演的《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中,由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制作的“熊猫队长”作为主角登上舞台,化身信使,向全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邀请。8月23日晚,“熊猫队长”交接仪式在南充举行。熊猫队长,回到它诞生的地方。
当天晚上的南充顺庆区西山运动广场人山人海,为一睹“熊猫队长”真容的市民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八分钟文艺表演,是新时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表演的一大亮点是由四川大木偶剧院制作的核心道具大熊猫。”平昌冬奥会北京文艺表演联合工作组副组长、北京市文化局原副局长王珠评价,大熊猫是24名表演者的队长,是核心道具,“熊猫队长”的精彩亮是整个演出成功的关键因素。
每一个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节目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作支撑。“熊猫队长”能够亮相国际舞台,这是南充文化实力的体现。
在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132名演员共同演出阆中民俗节目《亮花鞋》,生动地展现了逢年过节姑娘们展示绣花鞋的古老习俗;2月1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欢乐中国年”节目连续4分钟,连线直播阆中古城民俗活动及春节老人落下闳祭拜仪式;在南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外国驻蓉、渝、昆领团新春招待会上,“春节老人”落下闳、川北大木偶等南充文化名片亮相,来自英国、法国、以色列、泰国等国家国际友人们纷纷点赞;创《太初历》恒定春节的古天文学家落下闳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历史名人;
原创民族歌剧《张思德》精彩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2017年第二届国际木偶艺术周,吸引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个艺术团队,以及上海、福建、黑龙江等国内21个艺术团队来到南充,在南充进行了150余场交流演出和惠民展演,为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木偶盛宴……今年以来,南充文化盛事不断、亮点频现。
建城乡公共“文化圈”
群众就近享受文化熏陶
8月28日,顺庆区西城街道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里飘出悠扬的琴声。活动中心器乐训练室、舞蹈排练室、合唱室等一应俱全,市民们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在一间教室里,20余名老太太、老大爷正在跟着声乐老师唱《彩云追月》。一曲唱罢,一位老太太感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与西城街道相类似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覆盖城乡。”顺庆区文化馆负责人介绍,全区已建成综合文化站(中心)29个、农家(社区)书屋240所、全民健身广场10处、社区健身路径60个,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在边远农村,一些地区无专门文化活动场所、无专职文化管理人员、无专项文化经费的“三无”时代已成为过去。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村民张守芳一有空就会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书,阅读与蘑菇种植技术相关的书籍,这是张守芳去年以来养成的习惯。“过去,家里很穷,日子紧巴巴的。”2015年,63岁的张守芳在村里承包土地建设蘑菇种植大棚告别了贫困。如今,他通过阅读蘑菇种植书籍,全面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销售蘑菇总收入已近30万元。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一到周末或节假日,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游人如织,游客在村里或观花赏景,或骑游,或垂钓。在农耕博物馆里,全面展示了川北农村生产生活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打铁铺、砖瓦窑、竹编铺、豆腐坊、耕牛推磨等场景,游客乐在其中。
目前,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率达100%,其中,省级示范站50个、市级示范站100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乡镇达20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覆盖率达100%;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7个、大型综合运动场7个、体育广场5个。
从跨界到融合 给文化插上创意的翅膀
炎炎夏日,在南充市博物馆项目施工现场,主体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辆辆载有钢材的货车开进工地,工人们忙着焊接钢筋、浇筑混凝土。工地入口处、项目部办公室,挂着醒目的施工图,每一项建设任务、目标进度都细化到天。
南充市博物馆项目内容包括市博物馆、市文化馆、非遗演艺中心、国际大木偶剧院。其中,市博物馆规划有7个展厅以及文物库房、文保技术用房、城市会客厅、多功能厅、其他室外配套部分。
在南充市人民公园旁,一只“蝴蝶”展翅欲飞,这里是以原有的南充大剧院建筑为基础,对南充市图书馆进行改造,新建成了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地方志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南充市博物馆形成城市馆群。
城市馆群建设是南充加快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缩影。目前,南充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0个、实体书店168家、农家书屋5279个、社区书屋371个,以及大量的阅报栏(屏)、APP阅读推送平台。市、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占95%。
建设文化强市,除了加快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外,南充还大力推行“文化+”,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融合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如高坪区图书馆开通字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仅可全天24小时通过网络借阅图书,还可以下载图书到手机上,随时随地阅读。同时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图书馆平台、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管理系统,成立了南充市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全面实现数字阅读服务和资源互通共享。
建设文化强市,南充目标为:到2020年,文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和新的突破,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文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配套,公共文化活动呈现出内容丰富多彩、民俗特色浓郁、社会效益突出和城乡一体化等特点。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范围内提升示范性和引领性,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新路、作出示范、提供借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新闻推荐
对外开放亮点连连看1至6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77.88亿元,居全省第5位,川东北经济区首位。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