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文化魅力休闲名镇老观“绣花鞋” 走红全中国

南充晚报 2018-08-29 01:03 大字

■ 南充晚报记者 祝真珍 文/图

近年来, 阆中老观镇按照文化兴镇、旅游强镇、商贸活镇的工作思路, 以古镇旅游为抓手,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 以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为支撑, 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城聚旅,以旅兴镇,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着力打造生态观光、 养生休闲旅游, 强力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为阆中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贡献老观力量。

切准发展脉络 找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基点”

老观镇有着优秀的旅游资源, 镇内的老君山素有“川北养生第一山”之称,是集幽、深、静、凉和松涛云海奇观于一体,儒、释、道多元文化相融合的休闲度假、养生避暑森林公园和道教养生圣地。

老观镇也是川东北红色革命根据地。“夜袭老君山”“三战鸡山梁”等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老观镇境内。镇内留下了红30军军部旧址、红军医院、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苍溪县委旧址、阆苍南边区委员会旧址、红军造船厂等众多革命遗迹。

以“铭记红色历史,汲取红色力量”为主题,以修建红军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为契机,老观镇积极改建老君山风景区,采取政府主办, 民营企业参与的模式共同打造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红蔓君山”主题农家乐,筹措社会资本开办攀岩探险、露营野炊等户外项目。

同时以老君庙为依托,打造以“养心”为主题的康养旅游线路, 通过开办品素酒、食素斋等活动吸引中老年消费群体来镇旅游。

深挖民俗文化 做实乡村旅游发展的“景区亮点”

老观镇有着1400多年历史,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其中灯戏是老观民俗文化的精髓, 据史料记载, 老观灯戏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灯戏传人今已第八代,灯戏传统剧目现存390多部, 享有中国灯戏在川北, 川北灯戏在老观之美誉,2010年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川北灯戏”发源地,老观镇将快速推进非物质文化传承馆和镇史馆建设, 增设VR等虚拟现实设备,让游客通过高科技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川北灯戏”的魅力。

2018年,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民俗节目《亮花鞋》一登场,便让人“眼前一亮”,获得台下观众热烈掌声。一双双绣花鞋缓缓而来, 头扎羊角辫的姑娘们微微探头,轻移莲步,双脚时而紧紧合住呈一条直线,时而又像扇子一样打开。《亮花鞋》以优美、雅致、极有阆中特色的舞蹈表演,亮出了一双双美丽的花鞋,惊艳全场。

按照“文化兴镇、旅游强镇、商贸活镇”的工作思路,展示千年古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老观的春节源头文化。下一步,老观镇全力推进“亮花鞋”品牌推广工作,在古镇内打造“亮花堂”、“花鞋”绣制中心等交互式体验中心,增强游客的参与感、获得感。擦亮“春节民俗文化大镇”金字招牌,配齐配强演职人员队伍,定期组织演艺团队模拟演绎春节期间的“说春”、“送丝蚕”、“祭灶”、“迎财神”“耍龙灯”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

做强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增点”

历史上,老观镇俗称川北“旱码头”,历为军、商之要地,有造船厂、码头,米、油,盐曾经一度成为老观袍哥的饭碗, 也是古米仓道出川第一镇。

老观镇将以“米仓古道、道教文化”为中心,抓好上水大米、老君山茶附加值增长工作。利用大数据,建立智能化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畅通“出口关”。积极引导上水大米、 老君山茶等精品旅游产品参与旅游商品展销会、西部博览会,提高知名度。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 奉国蜜柚基地建设项目、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大明酒厂技改扩能项目、 上水牌有机大米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 将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打造老观农副产品品牌,丰富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老观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脱贫奔康进程。

新闻推荐

南充6名准大学生 登上央视寒门学子榜

本报讯今年暑假,南充日报社媒体矩阵携手CCTV-7《聚焦三农》栏目组,联合开展寒门学子暑期公益行动,面向南充九县(市、区)寻...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