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开幕 发布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导则 发布首个中国城市韧性战略纲要

成都晚报 2018-08-02 03:04 大字

去年,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联合国人居署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合作发布了首批5个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包括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四川省阆中市、贵州省荔波县和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经过一年的深入调研和共同建设,双方为5个试点城市践行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昨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开幕,正式发布了这一导则,同时发布了全球“100韧性城市”首个中国城市韧性战略纲要。

研判 成都经济发展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导则》深度研判成都经济社会情况,得出结论:从发展阶段上看,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型经济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制造业内部结构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但是城乡结构还处在工业化后期。这显示出成都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方面还有一定的不协调性。成都市的产业类型正在转型升级,如何做出特色,需要从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进一步优化。成都大力调整空间结构,明确城市重点向东发展,形成“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的新型城市空间格局。

启示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

《导则》分析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案例,为成都提出启示:城市可持续发展可以和城市产业的转型发展形成良好的互相促进效应。在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吸收引进并且创新发展自己的新型产业,而这些新型产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又能起到积极的支持。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智能技术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是每个城市都必须思考和提前布局的。在新一代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研究机构往往扮演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大脑的角色,这需要每个城市值得注意。此外,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以人为本,考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基础设施、城市密度以及形成城市群竞争力,考虑经济可行性和技术的成熟度等等。

记者发现,《导则》还用大数据“揭秘”了成都“朋友圈”的一些新变化。根据百度大数据分析,2018年第二季度,从省外流入到成都的人口主要来源城市是:重庆占成都流入人口总量的7.32%;北京占成都流入人口总量的2.26%;西安占成都流入人口总量的1.58%。排在前10名的来源城市还有:上海、深圳、贵阳、昆明、杭州、广州、武汉。

建议 建设智能城市基础设施 带动产业升级

成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导则》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思考区域协调的新融入战略。一方面,借势成渝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错位发展。强化成都市在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地位,加强与重庆的分工协作,促进成渝两地产业联动协作发展,积极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构建现代都市格局。同时,在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发挥首位城市作用,带动、强化成都与省内绵阳、德阳、眉山、乐山走廊的发展;以及龙泉山东侧产业发展走廊等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边界的统一规划,科学引导跨界城市组团的发展,防止城镇连片开发。生态方面,建议采用底线约束的新管控战略;空间方面,建议采用减量增质的聚焦战略;产业方面,建议采用外引内生的竞优战略;特色方面,建议采用品质塑造的提升战略。

对于成都市的品质提升,《导则》认为,可以深刻挖掘成都市灿烂悠久的人文历史,做好人文之城、休闲之城;建设好彰显自然山水,环境生态特点明显的生态之城;提升、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布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设施;适度超前考虑无人驾驶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试点和建设,通过智能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带动城市产业的升级协同。

路径 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 《导则》提供四大参考

《导则》还进一步为成都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提出了路线图供其参考。

新社会形态

智能绿色新型城镇化,成都市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将是聚合智能绿色基础设施、智能绿色建筑、智能绿色交通的智能绿色新型城镇化

新理念

绿色消费需求,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绿色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驱动绿色产品和服务输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

新技术

绿色新兴产业,绿色技术驱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契机

新业态

绿色新业态,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绿色新业态将持续进化,渗透全产业链,重塑资源配置结构和生产模式,推动从生态、流通,到销售环节的绿色化。从全球角度来讲,全球城市转变成以金融科技主导,成都要在金融和科技上发力

试点城市成都过去一年干了什么?

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30万吨

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下降15.8%

作为联合国人居署宣布的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在实践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怎么样?昨日,记者从论坛开幕式上获悉,过去一年,成都可持续发展收获颇丰。成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交通体系、消费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成功样本。科学规划绿色低碳的城市空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坚持产城融合,突出职住平衡,积极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合理控制人口数量,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构建与生态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容量相适应的城市空间体系,形成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城市综合承载体系。

与此同时,成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突出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着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就业容量和环境质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发挥四川省水电资源富集的优势,大力实施煤改电、气改电,鼓励发展太阳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切实减少煤炭消费量。

据悉,目前,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量仅占4%。去年淘汰改造了889台燃煤锅炉,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30万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优先的路权体系,完善城市慢行系统,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共享新能源汽车等共享交通加快发展。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位居第二位。但根据按季度更新的城市拥堵情况,成都的通勤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下降到1.54,拥堵程度退到了全国城市的20位左右。同时,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过3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去年同比增长了15.4%。

此外,成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消费体系,深入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绿色低碳消费,推广绿色办公,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消费的社会氛围。积极应对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推进各种治霾技术和综合平台开发,加大水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城市噪音污染、光污染等综合整治,并积极号召全体市民开展保护地球、关爱家园行动,空气质量、水质量大幅改善,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下降15.8%。

龙泉山森林公园种500亩树林

抵消本次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

此次论坛还举行了“成都市龙泉山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启动仪式,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的方式来抵消本届论坛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成都将以香樟、银杏为主要树种,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500亩树林,用未来20年的碳汇来抵消这次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儿童”也是本届论坛的主题之一,其中“城市让儿童更幸福”主题画展将于8月1日到8月3日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儿童城市友好馆”展出。论坛同期举办“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对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成果及未来技术进行展示。

专家详解何为“韧性城市”

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越来越多城市建设新理念不断更新。近年来,又诞生出新的概念“韧性城市”,国内外众多城市也在积极探索实践。在昨日的开幕式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联合发布了全球“100韧性城市”首个中国城市韧性战略纲要。

“韧性城市在遭受压力的时候能够迅速恢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邱爱军表示,城市韧性指的是城市中的个人、社区、机构、企业和系统在各种慢性压力和急性冲击下存续、适应、发展的能力。她形象地比喻,如果说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有良好的“弹性”,那么韧性城市就像硅胶,能抗压、缓冲,也能自我恢复。

“传统的城市防灾思维企图营造一个巨大的‘拦水坝\’,希望把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都拦在城市外面,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有时还会造成新的脆弱性。”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指出,韧性城市是一种前沿的城市设计原则,可以用在城市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现在谈的海绵城市也属于韧性城市一类。邱爱军表示,大多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问题,而韧性城市也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角度之一,“韧性城市更多是理念,包括成都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可以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建设角度上考虑人的需求,例如,老街区改造是很多城市都有的城建项目,在已有项目上进行更多从居民角度考虑设计,融入韧性城市理念,是一种有效的践行。”

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旨在帮助世界各地城市增强韧性,应对21世纪日益频发的自然、社会、经济挑战,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均是其会员城市。目前,中国有黄石、海盐、义乌、德阳4个城市入选。记者发现,入选“100韧性城市”项目的四个中国城市均为中小城市,项目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先选择中小城市,在于更容易做出调整和改变。如果这四座城市取得不错的效果,未来也有可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行相应模式推广。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薛欢 摄影 王欢

新闻推荐

上班开小差

网友“未来是护士”:7月3日上午,一名5岁患儿进入阆中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在此期间,该院几名工作人员却坐在旁边聊天、耍...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