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歌舞 舞进了联合国

华西都市报 2018-04-26 03:15 大字

戏歌剧《追梦人》。

舞蹈《花嫁》。

舞蹈《鼓舞东方》。

王丁一幸福的一家三口。

舞蹈《父子》。

“一嘉陵滔滔兮水调歌头,万卷藏书兮风云满楼。弦月如钩兮竹简如绸,陈寿三国兮史志不朽,安汉南充兮三国文化源头……”

作为记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三国志》享誉古今。南充打造的首部三国文化歌舞剧《陈寿·梦魂三国》,展现了陈寿历经磨难、倾尽心血编书著史的感人故事,同时融入了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与事件。

这部史诗般的歌舞剧只是南充歌舞剧院的一个切片,58年来,剧院累计上万场演出,央视很多大型晚会的舞蹈演员都来自这家剧院。荣光背后,是一群南充艺术家对文化事业的坚守以及多方的支持,正是如此,他们的舞蹈才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出,蜚声海外。

A舞出我人生

坚韧的舞者伤痛不能中断舞蹈梦想

王丁一有两张图片刷爆朋友圈,一张是他举起一名女演员,另一张是《背山》匍匐前行。图片的文字说明是,“跳不动了,但怀念舞台。”37岁的王丁一是南充歌舞剧院的一名主力舞蹈演员。采访时,王丁一刚从医院回来,脚踝还缠着厚厚的绷带。

奶奶、母亲曾是部队文工团主力队员,王丁一从小也喜欢唱唱跳跳。14岁那年正读初二,刚好遇上部队文工团选苗子。王丁一顺利入伍,在部队文工团呆了4年。18岁回到家乡南充,恰逢南充要参加一个全国性舞蹈大赛,南充歌舞剧院正在招演员。王丁一说服家人,进入剧院,马上就去浙江台州参加全国舞蹈大赛。

《背山》这个节目,全靠男演员用膝盖“走路”,表现负重前行的主题。在成都排练的20多天里,蹦带缠了一圈又一圈,王丁一痛得夜夜无法入眠。咬牙坚持到大赛结束,“几天脚都莫法下地。”

男舞蹈演员很多时候要双手或单手举起别的舞蹈演员,肩部常常受伤。王丁一的双肩也多次受伤,有时抬膀子都会剧烈疼痛。

再苦涩的人生,也会遇见最美丽的爱情。

在剧院,王丁一遇见了爱情,爱人也是一名舞蹈演员,才31岁但膝盖也严重受伤,“再跳下去,后半辈子只有坐轮椅了。”医生警告夫妻俩要好好养伤,这是一辈子的职业病,治不好,只有保养。夫妻俩现在做一些行政管理和培训工作,偶尔上台演一些小品、歌剧。

舞蹈演员最怕“变天”,满身伤痛随着天气变化会加剧。王丁一说,夫妻俩常用的口头禅,就是提醒对方“变天了!”走路、睡觉都得小心翼翼,那是一种钻心的疼和痛。

虽然这种伤痛要伴随一生,但他们从没有怨言,“从没后悔过,反而很喜欢舞蹈这个职业。”

不凡的歌者读初中时就是写歌的天才

杨正杰,南充音乐家协会主席,是南充歌舞剧院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曾任原南充地区文工团副团长、团长、艺术室主任、南充歌舞剧院首任院长,在大型歌话剧《刘三姐》《江姐》《货郎与小姐》《一双绣花鞋》《神秘的副官》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

杨正杰生在嘉陵江边,壮阔的嘉陵江给了他艺术创作无尽的源泉。哥哥会拉京胡、唱京剧,耳濡目染,他从小喜欢唱唱跳跳。到了初中,他能够熟练演奏口琴、脚踏风琴、手风琴、笛子、二胡等多种乐器。初中时杨正杰谱了一首歌曲,在市上和省上都得了一等奖。一个初中生能获得如此大奖,杨正杰开始小有名气。

杨正杰加入学校业余文工团,放假就和同学们一起下乡演出,有机会收集整理民歌、山歌、哭嫁歌、打夯号子。“嘉陵江上啊,求碗饭哦。身背纤索哦走广元!要问路程哟有多远呐,祖祖辈辈走不完……”千百年来,成千上万的纤夫在嘉陵江上搏险滩、斗急流,肩负着两岸黎民百姓生产、生活资料供给的重任。

杨正杰看着那些汗流浃背的纤夫,背负着生活的希望,在历史的风雨中逆流而上。聆听着嘉陵江船工号子,声嘶力竭的呐喊,气壮山河的吼唱,句句情真,字字意切,荡气回肠,令他震撼不已,时常去搜集整理嘉陵江船工号子的曲调及唱词。

17岁那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文工团来四川招生,全省一共只招了4个学生,杨正杰是其中之一。学校却舍不得放走这棵“苗子”,杨正杰最终没有走成。

18岁那年,杨正杰离开阆中,到原南充地区文工团从事文艺表演工作,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作曲法、声学等。“当时演出了大量歌剧,有时候担任第一主角,要唱10多个段子。”一边从事文艺表演,一边继续进行音乐创作。

1996年四川省八运会在南充举办,杨正杰负责开幕式上两场演出的音乐创作,结果他因病住院。上千人等着排练,杨正杰就坐在病床上一边输液,一边创作,写完一章就拿去做成小样投入排练。

50多年来,杨正杰创作的声乐、舞蹈、歌剧、电视剧音乐达500多部,《对山歌》、《巴山魂》、《纤女谣》等作品获得全国和省市大奖。

B

剧院的探索

成本与人才得细算亏损之后的代价

南充歌舞剧院、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川北灯戏团、南充杂技团4大国有文艺院团创造了辉煌,但荣光背后也有许多人难以想像的心酸,比如,如何在困顿中坚守,在传承中发扬。

“舞蹈演员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职业生涯很短。35岁以后,一般不再上舞台。”南充文化艺术演艺集团歌舞剧院院长李力介绍,这些不再上台的演员只有转为后勤或行政人员,直到他们完全退休,导致行政后勤人员队伍越来越庞大,而一线演员却越来越吃紧。加上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文艺院团频频摇动橄榄枝,作为四线城市的南充,要想留住优秀演员,得花更大的力气。

川北灯戏、南充杂技和川北大木偶都采用“团带班”的形式,老艺人代代相传,这种以情感人的方式培养出来的演员一般不易流失。而南充歌舞剧院一般都是招聘相对成熟的演员,没那么稳定。

两年前,南充歌舞剧院开始深耕成都市场,成立南充歌舞剧院成都舞蹈团。“成都市场大,演出市场成熟。”李力说,这个舞蹈团在人员进出、薪酬待遇等方面完全按市场化运作,40名演员都要兼职团里的行政、后勤、保管等多个职位,不养一个闲人。

遗憾的是,成都舞蹈团这样的市场化还是亏本,第一年营业额220万元,亏损180万元;第二年营业额260万元,亏损150万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全自收自支,自己养活自己。”李力感叹,在成都那样成熟的文化演出市场,一个团队完全市场化的生存都很艰难,更不要说在南充了。

年年亏损的成都舞蹈团为什么还要保留呢?李力说,要算大账,这个舞蹈团储备了很多人才,是主力军,为南充歌舞剧院挣得了很多荣誉。“拉通算,他们又为院里赢得声誉,拉来业务,养活了更多的人。”

戏与剧融合南充冲刺文化强市

全国有两个专业合唱赛事,一个是“黄河大合唱”,另一个是“中国嘉陵江合唱艺术节”。

2008年7月,南充首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开幕,一座城市,用一个节日,以歌唱的形式,将嘉陵江边人们心中的美好情感抒发了出来。合唱节两年一届,从最初南充9区县的“自娱自乐”,变成了嘉陵江流域川、陕、甘、渝4地的共同节日。如今,已经成为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每一届合唱节,南充歌舞剧院都会承接很多具体工作。

除了重大节庆的演出,南充歌舞剧院自身的探索和升华还在继续:

2016年12月14日,《梦魂三国》首演引起轰动,歌舞相生相伴,画面如泣如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陈寿历经生死大劫,面壁十年著《三国志》的艰辛过程;重新演绎《白雪公主》,传统台词中加入了“土肥圆”、“累死宝宝了”等现代流行语;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张思德》参加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展演;舞蹈节目《父子》代表四川参加第11届中国艺术节荣获奖项;首次创排“剧中有戏,戏中有歌”的全新剧目“戏歌剧”《追梦人》;《雪·暗香》《红盐道》《此生有你》分别捧回多项大奖,3部作品都以群舞的形式展现了唯美动人的故事和主题。

从1960年成立以来,南充歌舞剧院上百次参加国家和四川省组织的汇演、调演比赛,累计演出上万场,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项;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正是有南充歌舞剧院、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川北灯戏团、南充杂技团等这4大国有文艺院团的牵引,南充率先冲刺文化强市。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合唱艺术节3大赛事诞生于南充,成为南充走向全国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文化多元传播舞进联合国教科文总部

2014年6月,中法建交50周年的特殊日子,浪漫之都巴黎,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中国演员,他们来自南充歌舞剧院。

受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之邀,南充歌舞剧院代表中国,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艺术节。68天时间里,南充的歌舞演员一共演出76场,足迹遍布法国、瑞士和意大利。

演员们白天在街头表演,晚上赶到剧场演出,一天最多演出4场。精彩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些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人自发充当志愿者和翻译,让演员们与当地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只要主持人说到中国艺术家表演节目,观众都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每次谢幕,台下更是掌声不断。

组委会专门为南充歌舞剧院安排了长达50分钟的演出,寓意中法建交50周年。艺术节期间,第一届世界音乐舞蹈艺术节同时在巴黎拉开帷幕,组委会还安排南充歌舞剧院前往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演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官员和10多个国家的大使观看,表演受到一致好评。南充歌舞剧院代表中国带来的表演尤为引人注目。四尺余高的木偶“仙女”在艺术家的操控下时而娇羞垂目,时而长袖善舞,施展的“水袖功”与真人无异,令人叫绝。来自南充的演员还表演了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舞蹈,令观众对中国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主席菲力普写下溢美之词:“我衷心地祝贺中国整个团队、领队、编舞和所有演员,这是一次富有诗意和魅力、优雅而灵动的表演!对于数万法国、瑞士、意大利的观众,也是一次绝佳的艺术盛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苏定伟

新闻推荐

南充市现有幼儿园831所

本报讯(记者徐嗣千)4月23日,记者从市教育和体育局获悉,近年来,南充市加大经费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目前,南充市有幼儿园83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1所,民办幼儿园780所;在园幼儿17.13万人,幼儿教师6114人。...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