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书香润南充

南充晚报 2018-04-20 08:20 大字

■何建斌

万卷南充,书香浸润。从秦岭山谷奔啸而出的嘉陵江, 来到她中游所在地的南充,便是水波不兴,一路畅行,潮平岸阔。 其形态犹如一路急行军的人,坐下来歇歇。歇歇做什么?读书。南充就是这样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因为读书,三国时这里输送了人们尊称“蜀中孔子”的谯周。谯周的学生陈寿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写出了鸿篇巨著《三国志》,成为影响世界的“三国文化” 的发端。为纪念这位先贤,南充人在现在的西山风景区陈寿曾经读书的地方修建了高耸云端的“万卷楼”, 每天前来瞻仰陈寿塑像、学习“三国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

“穷不离书,富不离猪”的南充人,一代代秉承古训,走出了通过读书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杰出代表。比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和天文学家落下闳, 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北宋“一门两状元、两宰相”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比如近现代兴办教育、让众多平民子女能够读上书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张澜先生。这些先贤都是书读得好的典范,也是后世读书人的偶像。 到了当代, 许多南充人更是因为读书而走出了穷乡僻壤, 既改变了自身命运,又报效了国家民族。在外地工作的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永川、赵宇亮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 何多慧、 何琳等。 在本地工作的如南充著名作家李一清、全国“书香之家”李蓬家庭等。 李一清在他的散文《家严》里说,“先严的书(旧学) 便读得极好……在我愤然弃学回家种田时, 他都于夜间偷偷(把旧学)传授给我了。由祖父抗战胜利后带回家的上、下两策《古文观止》,他更要求我认真阅读,内中不少篇什,还督促我定要背诵, 深纳心田……我能有今天在文学上的小有成就,先严功不可没。”“我与妻子都是农村人, 读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妻子还考上了工程师。”顺庆区公务员李蓬和妻子酷爱读书,夫妻俩一人一间书房, 每天读书两小时。10多年来,李蓬在6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余万字, 他去年编剧的反映脱贫攻坚的电影《县长当村官》在全国公映,深受观众喜爱。南充另一个全国“书香之家”杨林由家庭,是当之无愧的书香之家, 家里藏书多达8000余册, 犹如一家小型图书馆。

南充人喜好读书的文脉在娃娃身上自觉流淌。本月初,我3岁的孙女得知要到她妈妈任教的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生活, 早早地便将她看的书《唐诗三百首》《唐诗漫画》《幼儿认知小百科》《城市鼠詹尼的故事》《小猪布兰德的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米菲的第一本数字词典》等,装在她的小旅行箱里,满满的,有五六斤重。她平时最喜欢小熊、小猴、小白兔等玩具,我故意逗她“沫沫,把你的小熊、小猴、小白兔也装上呀”,她很认真地说“关键是装不下了哦”。童心无欺,在书籍和玩具上,三岁娃都晓得取舍。

4月23日,四川省2018年“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在南充市的阆中古城启动, 就是对万卷书香润南充的充分肯定。 与之同时启动的还有南充市“书香天府·万卷南充”全民阅读活动。

读书的多少,决定人的宽度;读书的深浅,决定人的厚度;读书的选择,决定人的态度。年少读书,是积累成长知识;成年读书,是取得间接经验。宝剑锋从砥砺出,腹有诗书气自华。万卷楼下,嘉陵江畔, 读书已成为南充人生活中的食粮。读书破万卷,卷卷皆有益。读书从厚到薄,悟道由浅入深。读书的南充,春暖花开,生机勃勃。

新闻推荐

石宝公路存隐患

网友“南充网友”:阆中市石龙镇的村民常驾车往返于石龙镇老粮站与宝马镇之间的那条公路。可如今,这条连接两镇的主干道还是仅有3米宽的单行水泥路,而且弯急坡陡,不仅无法满足目前的车流量,而且存...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