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工资,放弃节假日,风雨无阻每日“巡河”,只为“母亲河”水清岸绿“民间河长”胡凤琴
●王波
3月27日上午8时,阆中市江南街道南津关景区旁的滨江广场上,54岁的胡凤琴拿出兜里的“环保巡查”红袖章,郑重地佩戴于左臂上。拎着塑料袋,拿上火钳,一天的“巡河”工作由此开始。
为营造“人人关心爱护河流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推动建立“社会治水”新模式,2017年6月初,阆中在江南街道、水观镇试点选聘“民间河长”。热爱社区工作的胡凤琴经推荐,成为了该市首批“民间河长”。她和其他7名“民间河长”一道,守护着该市5条河流、1座水库。
胡凤琴负责的区域是滨江路南津关景区至江南街道洞子口取水泵站段,以及嘉陵江阆中段的600米河道南岸。范围不大,但工作却不轻松。
清晨的滨江路杨柳依依,绿意盎然。但胡凤琴却无暇欣赏,清理绿化带里“隐藏”的垃圾,是她每天上午的首要工作。猫着腰,轻轻撇开绿色植物,仔细搜寻垃圾的踪影,再用火钳夹出,放进塑料袋里。一趟下来,腰酸背痛,但滨江路却愈发美丽。
来不及休息,胡凤琴又来到江边。一连两天的阴雨天,她担心排水口处会聚集不少漂浮物。踩着河床上的鹅卵石小心翼翼前行,周围干枯的茅草叶划过皮肤火辣辣的疼,眼前的状况证实了胡凤琴的担心。
“这里是一处雨水汇集口,前两天下雨,带来的杂物较多。”胡凤琴拿着火钳捞起岸边的杂物(如图),较远处的地方有些鞭长莫及,她便掏出手机,拨打了江南街道办河长办公室的电话。一盏茶功夫,一艘小船就从江上驶来,船体上的红色环卫标记非常醒目。
指挥环卫工人打捞完河道漂浮物,上午的“巡河”工作暂告一段落,胡凤琴匆匆赶回社区办公室,将“巡河”经历记录在案,厚厚的《河长日记》,如今她已记录了两本。
“……今天是周末,下午按惯例要到南津关景区执勤。我认为环保宣传方式应更加灵活多样……”日记中,写下了胡凤琴关于河长工作的思考。
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每天一篇的“河长日记”,胡凤琴从未落下。自成为“民间河长”的那一天起,9个月时间里,她放弃节假日,风雨无阻每日“巡河”,行程超过160公里。
身为“民间河长”,维护生态环境是其工作职责,而河道安全管理更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南津关景区正好在其管辖区域内,每个周末,胡凤琴都要到景区码头义务执勤,协助景区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指导游客安全乘船游览。最近,她准备在社区文艺队里排演几个环保方面的节目,趁周末及节假日游人较多时,到景区演出。“大家都来爱护环境,我这个‘民间河长\’也就轻松了!”
没有工资,甚至还经常倒贴钱,但胡凤琴却无怨无悔。她还发动全家老小一起琢磨河道管理办法,收集污染证据等。
在阆中,像胡凤琴这样积极行动的“民间河长”共有8位,守护着5条河流和1座水库,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民间河长\’和‘河长\’之间信息沟通、过程监督等方面的探索,推动流域管理监督机制长效化。”阆中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陈志明说。
傍晚,落日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泛起点点光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对于胡凤琴而言,为了“母亲河”水清岸绿,“巡河”仍会继续。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波张晓东)3月20日,阆中市首届“十里桃林”乡村文化旅游节在该市江南街道的省定贫困村元山子村开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踏春。当天,记者在元山子村看到,半人高的桃树漫山遍野,粉红色的...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