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2月1日,《南充市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将有力推动南充环卫工作迈上新台阶南充环卫工作再出发

南充日报 2017-11-30 03:20 大字

●本报记者 杜杰

近年来,南充市城镇环境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认真贯彻执行“摆顺、扫干净、不拥堵”要求,强力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绿色生态、法治保障”的工作,南充市环境卫生“机械化作业、常态化保洁、无害化处理、社会化联动、法制化保障”的“五化”成果显著,南充环卫工作取得新成效,南充省级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得到进一步巩固。

12月1日,《南充市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有《条例》作保障,南充环卫工作也将迈上新台阶,步入新时代。

机械作业常态化 城市清扫保洁质效提升

11月24日下午2时,记者在顺庆区绿地大道看到,伴随着悦耳的音乐铃声,一辆机械清洁车打着警示灯,正缓缓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车载洒水器朝路面洒水,车载扫帚匀速地转动。机械清洁车驶过后,公路上的垃圾灰尘被清扫一空。在公路两旁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上,4人一组的环卫工人穿着橙色工作服,一人拿着高压水枪冲刷地面,其他环卫工人拿着扫帚清扫地面。一个多小时后,绿地大道干净如新。

近年来,全市环卫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机械化作业水品不断提高,已有各类清扫保洁机械1230台,全市机械化作业率由5年前的25%跃升至目前的75%,清扫保洁实现了“质效双提升”。

“全市1.6万余名环卫人员,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在城市环卫工作上,我们积极推行‘区域化\’和‘三层次\’两类保洁模式,强化区域责任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主车道三层次的清扫保洁。实施‘人随机进\’保洁方式,人机互补全覆盖、责任清扫无空档,确保城市街道保持干净整洁。”市城管执法局爱卫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城区覆盖百分百,农村“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基本建立。市辖三区生活垃圾以焚烧发电方式处理,日处理量近一千吨,其余六县(市)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安全有限处置,日处理量约2500吨。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超过90%,实现了处理处置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9年底,南充市将实现新建垃圾环保发电厂2座,扩建1座,实现全市环保发电处理能力占垃圾总处理能力的62.8%;改扩建无害化处理设施6座;完成存量垃圾治理项目2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市辖城区、阆中市、县城(建成区)和建制镇分别达到98%、95%、85%和70%以上。全市将普遍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信息化监管体系,努力使南充环境美丽、卫生整洁。

社会联动法治保障 南充环卫工作纵深开展

11月14日下午,由市城管执法局、市环保局、市垃圾分类促进中心等联合主办的“生命与环境共存,健康与环保同在”南充市垃圾分类进校园大型公益活动在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举行。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市垃圾分类促进中心主任王元顺介绍,该中心自2014年成立至今,先后在南充30多个小区和部分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开展可回收垃圾换蔬菜、换日用品活动2000余场,实现垃圾减量1400多吨。

“近年来,我们不断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志愿者行动和机关干部清洁环境大行动,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高坪、南部、仪陇、营山四县(区)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或部分市场化,环卫工作社会参与面进一步扩大。”市城管执法局爱卫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社会联动以外,南充城管部门还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强转树”行动,提升了队伍形象和业务水平;实行“门前五包”,加大渣运监管,开展早市、夜市、烧烤摊等重点整治,对城镇环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对重点区域路段进行集中整治,全方位不间断组织巡查执法,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施行《南充市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全面落实《南充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环保处置率将达90%以上,机械化清扫保洁率将达90%以上,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率将达30%以上,力促南充环卫事业展现新面貌,实现新目标,再上新台阶,收获新成效。”该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缓堵保畅 整治交通“严管街”

本报讯(杨膳宁赵万东)为深入推进“缓堵保畅”工作,近日,阆中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该市城管局、城区4个街道办,采取“1+1+X”综合执法管理模式,对该市七里大道、张飞大道、东门口、郎家拐街等“严管街”...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