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落下闳 把名字刻在星空之上

南充日报 2017-11-18 05:38 大字

四川历史名人

今年7月初,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首批名人名单出炉,入选者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等10人迅速成为搜索热词。

落下闳,为巴郡阆中 (今南充阆中)人。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3年)受武帝征聘,官居太史待诏。曾与邓平、唐都创制《太初历》。测定过二十八宿赤道距离(赤经差)。首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个月为“朔望之会”。

主要贡献

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功绩

创制《太初历》,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提出浑天说,创新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学说;发明“通其率”,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在南充的历史遗存

南充市阆中古城、云台山、落阳山、高阳山、落亭、管星街、星座楼、观星台、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等十余处。

当代价值

他具体负责制定《太初历》,于公元前104年由汉武帝颁布。这部《太初历》完整记载于 《汉书》之中,在天文历法上有重大创新。由落下闳研究制造的赤道式浑天仪,并实际测量的28宿的赤道距度,以及他应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一系列天文大数据,保存至今,仍有研究挖掘的价值。他将24节气的安排方式科学化,至今仍然在应用。《太初历》 是我们认识理解中国传统的100多种历法,以及认识中国传统的浑天说的宇宙理论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

●袁勇

天上宫阙,人间阆苑。让人惊异莫名的是,在“牛喝三县水,鸡叫四县鸣”的阆中桥楼乡,有落阳山、落垭庙、闳庙子、长公殿、落阳旮、高阳山、落阳古道、崩山坪、五阳山等一系列观天测地的神秘地名和景观遗存。落下闳便生于斯,作为世界天文历算巨星,在他身后两千余年的2004年,一颗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就以落下闳的名字命名,辉映星空。因为落下闳的丰功伟绩,阆中这块古老神秘的丘陵台地,在当今世界的文化版图上,具有十分显赫的地位。

壹 同乡推荐,长安展观天取地之才

据《阆中县志》记载:“落下闳,巴郡阆中人,姓落下,名闳,字长公(落或作洛),明晓天文隐于落下,是民间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的光辉成就,是改历法和改浑天仪。”据《世界天文年表》评述:“公元前104年,中国的落下闳改进赤道式仪器,定下赤道浑仪的基本结构。”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家乡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同乡谯隆,何许人也?《华阳国志·巴志·卷十二序志》有“忠正、侍中谯隆,字伯司。”其注:“阆中人也。”在《阆中县志》181页有相关记载:“谯隆,阆中人,为上林令。武帝欲广苑囿,隆固谏。后迁成皋令。”这段记载有一个大看点:“武帝欲广苑囿,隆固谏”。谯隆为何胆敢固谏武帝?我们先得了解上林苑是个什么东西。上林苑是古代汉族园林建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 (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说白了,上林苑就是皇帝打猎游乐的地方,当谯隆任上林令时,汉武帝又想进一步扩大上林苑,以供他纵情游乐,众臣明知劳民伤财,但大都不敢言。谯隆不怕得罪皇上,上疏极力劝阻。汉武帝不仅采纳了他的意见,而且还将他擢升为忠正、侍中,后来调任成皋令。这段话说明,谯隆清正忠直的同时,又证实了汉武帝的博大胸怀。

落下闳能被征召至长安改历法和改制浑天仪,必须满足天时地利人和。先看天时。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47岁的汉武帝刘彻办了一件大事:封禅泰山,下诏改元,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至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刘彻听从张謇的建议,将刘细君远嫁乌孙,完成了汉乌和亲结盟抗击匈奴的使命。外平内顺之后,刘彻将天文历法等事提上了案头。

再看地利人和。上林令谯隆虽在长安做官,但他的家乡是阆中,由于阆中民间能人者众,落下闳观天取地的传闻不断传到他耳际,他便在适时之际向刘彻推荐了落下闳。没有阆中的民间“仰天”之利和同乡谯隆的“人和”,落下闳也没有机缘在古都长安这个历史大舞台上,惊艳地展示他在丘陵腹地习就的才能。

贰 两种宇宙结构学说之争,司马迁输了

落下闳到达长安后,即与邓平、唐都等合制新历。

邓平、唐都是当时资历很老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只不过是一个深丘腹地的民间历算家,可以想象,没有强大的知识积累和自信,会是个什么心境?

“西汉武帝时(公元前104年)征召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等二十多人议定改历,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制定了当时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在修订太初历的时候,因为有争论,为了统一看法,他利用观测的手段,对天象进行不断的观测,用实际观测来对历法进行检验。对古代天文学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史稿》)。”

这里提到的争论是什么呢?原来,在这次改革历法过程中,盖天说与浑天说两种学说之间产生了激烈争论。盖天说和浑天说是两种不同宇宙结构学说。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它对宇宙的形象描述是:“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与之相对立的浑天说则认为,天是一个封闭的球壳,地处于其内,天球每天绕南北天极的轴线自转一周,可以带着日月星辰穿行地下。它对宇宙的形象描述是:“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天包水,水浮地的浑天结构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现代球面天文学中天球模型基本相同的浑天模型。浑天说显然比盖天说先进。

落下闳是与唐都观点相同,持浑天说。为了结束这场争论,他们“于地中(今洛阳)转浑天”,“观新星度,日月行,更以推算”,采用实地观测与理论推算后得出结果,与朝廷负责历法的官员邓平提出的“八十一分律历”的原则一致。这样,落下闳和唐都编制的新历法得到初步认定。汉武帝指派宦官淳于陵渠核实。结果证明,落下闳和唐都编制的历法,“晦朔弦望,皆最密”。特别是推算出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的罕见天象,准确无误。最终,在十八家改革历法方案的较量中,落下闳和唐都的方案胜出,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

从这场改历活动可以看出,汉武帝具有相当的科学精神。太史令司马迁虽是元封改历的首倡者,但他信奉守旧的盖天说。司马迁在元封改历中的观念被击败,他竟然没有在《史记》中把浑天说与盖天说这场科学争论记录下来,也没把《太初历》记录下来,更没把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的身世、业绩、归宿记录下来,反而把自己编制的被淘汰的《历术甲子篇》附录在《史记·历书》后。这不得不说是他的失职,更对后世了解落下闳的身世带来了诸多不便。

落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比西方最早同类的历书还要早800年。落下闳不仅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而且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近代天文学史家朱文鑫说:“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违、张衡、祖冲之等人,则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在数学方面,他发明“连分数(辗转相除)求渐进分数”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现代学者称之为“落下闳算法”。

“落下闳算法”比采用类似方法的印度数学家爱雅哈塔早600年,比提出连分数理论的意大利数学家朋柏里早1600年,它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落下闳在实测的基础上,考订历代重大的天文数据,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定为从孟春正月为岁首,即《太初历》一年的开始,依照春、夏、秋、冬顺序,至冬季阴历十二月底为岁终,使农事与四季的顺序相吻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其次改革了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

《太初历》采用的岁首和科学的置闰法,中国的阴历一直沿用至今。通过巨大天文数据测定,落下闳在天文学史上首次准确推算出135月的日、月食周期,即“朔望之会”,认为135个朔望月中,至少有23次日食,根据这个周期,人类可以对日、月食进行预报,并可校正阴历朔望。因此,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是落下闳又一伟大功绩。落下闳确立正月为岁首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年”,民间习称“过年”,民间也就有了“春节”的说法。春节一直沿袭至今。所以,今天,我们也就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

叁 “落下闳星”永远闪耀太空

西汉末扬雄在《法言·重黎》篇里写道:“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的浑天,即浑天仪,包括了浑仪和浑象。科学史界已普遍认同:落下闳是创制“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东汉的张衡大大改进了落下闳研制的浑天仪,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浑天说”。张衡在《灵宪》序文中一开始就写道:“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立度……”明确承认了他的前辈的贡献。

落下闳在天文学、数学、农学上的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被全世界学术界公认,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2004年9月16日,经国家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落下闳改历和改浑天仪的工作,对当时天文学有极其重大的贡献,他是天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光辉形象是中国当时太空上的一颗灿烂明星,汉武帝曾授予他侍中的官职,结果被他谢绝了。落下闳不为名利,持身严谨的高尚品质,是令人尊敬的。”(《阆中县志·古代天文中心》第2页)。

落下闳去世后,乡人为纪念他,在落阳山顶建庙一座,曰“长公殿”,内塑落下闳金身偶像,四时祭祀。在桥楼乡,除了落阳山上的长公殿,据地方志记载,还有“闳庙子”建筑群、落阳古道、崩山坪、老牛山的林海松涛、天柱龙等奇特而壮美的人文景观!

落下闳逝世两千多年了,但“落下闳星”却永远闪耀在茫茫太空。

新闻推荐

全域旅游探新路 文旅不分家 让游客从“过路”变“过夜”

乐山“夜游三江”的灯火,让老景区有了新看点。(资料图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实习生武明九黄世界遗产东西线、藏羌文化走廊旅游线、国道317、318川藏最美景观、世界遗产佛教文...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