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是不幸的,8岁时父亲高位截瘫,9岁时母亲杳无音信,15岁挑起家庭重担;她也是幸运的,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勤劳肯干的她终于摘掉了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子”“脱贫能手

南充日报 2017-08-16 12:37 大字

●王波 杨膳宁

从阆中市宝台乡场出发,沿夹渠沟村新建的村道一路而下,就看到位于山脚下一条河沟旁的任春梅的家。房屋虽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前搭起的藤架上,刻有一道道祝福语的葫芦挂满枝头。小小细节透露出主人的勤劳聪慧。

在夹渠沟村,提起任春梅的名字,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7年坚持,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家庭振兴的希望。今年3月7日,22岁的任春梅被表彰为阆中市 “脱贫能手”。

A用坚韧 挑起家庭的重担

8岁,对于常人而言,还是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年纪。但8岁的任春梅,却不得不面对接踵而至的家庭变故。

那一年,在外采矿的父亲任爽发生意外,高位截瘫,一家人的天塌了。9岁,其母外出后再无音讯。任春梅一家只能靠着祖母辛勤劳作和父亲编竹编挣的微薄收入勉强支撑。15岁,年迈的祖母开始多病,不能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看着轮椅上的父亲日夜不停歇地赶制竹编,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早熟的任春梅心如刀割。当年8月,即将升入高中的任春梅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学业,回家帮助父亲。

“生活总要有所取舍,我想,在家里也可以干出一番成绩的。”8月10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说起经历的种种磨难,任春梅的表情很平静。但在夹渠沟村村民的眼中,任春梅与同龄人相比,是如此的乖巧懂事。

尽管内心并不支持女儿的决定,但父亲还是选择了默认,“我亏欠她太多,这个家也亏欠她太多了。”

抱着在家也能干出成绩的信念,任春梅将家庭的重担挑在了肩上。当每天清晨的第一缕晨曦照亮夹渠沟村时,任春梅已经在自家地里忙活起来,翻地、播种、培土、施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年春耕时节,是任春梅一年中最辛苦的时间。由于家中缺劳动力,雇人的花费又太贵,像犁田这样的重体力活,任春梅只能通过换工的方式请人帮忙。那段时间,她总是奔走在各家的劳作现场,帮助乡亲们先完成各家的生产任务,以此换取劳动力解决家中的春耕问题。

夜幕降临,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到家中的任春梅早已是疲惫不堪。但她没有时间休息,还要为家人准备晚餐。谈起这些,任爽忍不住泪如泉涌。

靠着这股韧劲,任春梅愣是一个人揽下家中三口人的农活。付出总有回报,一家人终于不再为生计发愁了。

B 靠勤劳 撑起家庭的希望

2014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遍了夹渠沟村。经民主评议,任春梅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那时起,如何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便成为任春梅思考最多的事情。“虽然有人帮扶,但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努力,争取早日脱贫。”

在乡、村及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勤劳的任春梅打理好家中庄稼的同时,还搞起了家禽养殖。“由于不懂技术,只能边养边摸索。”任春梅介绍,最初只养了30只鸭,一年也就一百来只。“这样可以降低风险,保证有所收入。”

为了尽快提高养殖技能,任春梅虚心向有养殖经验的村民求教。每当村里组织种养技术培训时,她都是听得最仔细、学得最用心、记得最认真的那个。2016年,有了一定养殖经验的任春梅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一次性购进400只鸭苗。空闲时,她都会到田埂上走上几趟,给鸭喂食,查看鸭子长势。或是泡在村里的图书室里,查阅资料,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下半年,任春梅家的350余只鸭子上市销售,虽然收入不多,但坚定了她靠养殖脱贫致富的信心。

这一年,收获还有很多。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她家房屋进行了翻修,村道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改善,让任春梅真切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更令任春梅欣喜的是,2016年,凭着勤劳的双手,她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今年3月7日该市举行的庆“三八”暨“十佳脱贫能手”表彰大会上,22岁的任春梅被表彰为“脱贫能手”。

面对赞誉,任春梅很平静。她说,她打算承包一些田修建鱼塘,从事渔业养殖。她坚信:只要勤劳肯干,在家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新闻推荐

发展产业摘“穷帽” 贫困村奔上致富路

8月8日,阆中市岳林垭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内,饲养员侯会蓉正抱着一捆青草喂牛。远在宁波的女儿打来电话,提醒妈妈三伏天要保重身体,侯会蓉满脸幸福地告诉女儿,村里大力发展产业,在产业的带动下,全村都脱...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