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报人金庸的“报业风云” 立志维护“公平与善良”
立志维护“公平与善良” 金庸最被人们熟知的身份,无疑是武侠小说的作者。作为武侠小说一代泰斗,他写下无数名作,至今仍被影视界重演、翻拍。但金庸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报人”。从金庸的青年时期开始,他的人生就紧紧与“报纸”联系在一起,并见证了报业数十年的辗转起伏。
当记者和翻译
金庸与报纸结缘于1945年。当时抗战胜利后,他返回位于浙江的故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担任外勤记者。一年后,金庸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后并入华东政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并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急需翻译人员,金庸被报馆调派到香港分社,并因此移居香港。两年后,《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为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其间,与梁羽生一个办公桌,两人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
创办《明报》
服务《大公报》近10年之后,金庸在1959年创办《明报》。在《明报》发刊词中,金庸表明了报社的立场:维护“公平与善良”。可惜《明报》创办初期经营惨淡,金庸靠着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才让报社得以正常运转。
1964年,《明报》已具备中型报纸的规模,在香港报界建立起独特的风格,金庸身兼《明报》社长、总编辑、主笔于一身,之后在1968年创办主打娱乐、名人及时装的《明报周刊》,又在1969年创办《明报晚报》。
在为《明报》呕心沥血34年后,1993年,时年65岁的金庸辞任董事局主席,向他一手创办的《明报》正式告别。金庸的“报人”生涯,也在此告一段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李雨心
新闻推荐
三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第二任妻子朱玫。第三任妻子林怡乐。“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