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2》剧情尬套路多?盘点这些年“续集重重”的好莱坞
美媒称,又一部好莱坞电影系列丧失锐气。《侏罗纪世界2》6月22日在美国和加拿大首映的票房约为1.5亿美元,以大多数标准来衡量,这是相当不错的开场。但和第一部《侏罗纪世界》2.088亿美元的首映票房相比,《侏罗纪世界2》的北美首映票房低了28%。
25年前,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用《侏罗纪公园》,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绝妙的恐龙世界。从此以后,“侏罗纪系列”成为很多影迷心中无可取代的经典。《侏罗纪世界2》是“侏罗纪系列”的第五部影片,也是“侏罗纪世界”三部曲的第二部。《侏罗纪世界2》于端午节在中国上映,目前票房已经突破13亿。
但与亮眼的票房成绩相比,《侏罗纪世界2》的口碑却稍显不足,在豆瓣上评分为6.9分。该作情节设定在《侏罗纪世界1》的故事发生三年后,克里斯·普拉特饰演的欧文与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饰演的克莱尔重返被失控恐龙摧毁的侏罗纪世界主题公园,试图在火山大规模喷发前挽救幸存的恐龙,把它们转移出小岛。
救或不救,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棘手难题。政府持有的态度是任由其自生自灭,但前主题公园的负责人克莱尔却于心不忍,于是在大财阀洛克伍德的支持下,与驯养员欧文共同回到岛上开展了拯救恐龙的行动。但两人到了岛上才发现已经被迫卷入了一场惊天阴谋中。
与前作相比,《侏罗纪世界2》拥有相当工整的剧情,这也是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正派营救恐龙,反派意图将恐龙商业化、制作成战争武器,最后二者在克洛伍德的城堡中交汇,恐龙破笼而出,和人类开始了一场生死追逐——有观众觉得线索非常清晰,剧情中规中矩到他们可以将每一个环节都猜到,因此也丧失了一定的吸引力。
有影评人指出,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是超一流的。与前几部“侏罗纪系列”作品相比,《侏罗纪世界2》恐龙种类和同屏数量是最多的。尤其是当火山喷发时,滚烫的岩浆四溢,各种受惊的恐龙拼命狂奔,几个手无寸铁的人类夹在其中,这样的场面令人感到血脉偾张。此外,电影中的boss恐龙被设定为由霸王龙和迅猛龙基因改良而成的暴虐迅猛龙,它行动迅捷、凶狠残暴、智商超群,会开锁、上房、掀床单,甚至还会吊单杠、躲迷藏,数字特效格外逼真。
不过也有人指出,《侏罗纪世界2》没有在人类角色塑造上下功夫。包括反派在内的诸多角色过于脸谱化,电影后半程反派们将恐龙运到洛克伍德的城堡,邀请各界名流参与拍卖,在拍卖时,恶人群像可以深入展开,让情节更饱满,但导演并没有这样做。更有人认为,男女主角的存在没什么实质性意义,只是全程被恐龙追着跑。尽管没什么实际意义,但他们依旧和所有好莱坞英雄片一样,拥有任何时候都高于一切的主角光环。
比如在纳布拉尔岛上,欧文中了麻醉枪之后,还能在熔岩到来的前0.01秒艰难地移开身体,之后快速恢复体力,与熔岩赛跑。火山喷发后,成群结队的恐龙陷入恐慌,与欧文和克莱尔一同向着港口奋力奔跑,两人依然可以毫发无损。在进入到城堡中后,每一次被暴虐迅猛龙追到无路可走时,男女主角都能成功等来帮手。
《侏罗纪世界2》的影片节奏同样遭到诟病。该片由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执导,他此前的成名作是《孤堡惊情》《当怪物来敲门》。影片前半部分,火山爆发的宏大场景让观众过足了眼瘾,但后半部分导演走起了“西班牙式恐怖”的老路子,画风突变为暗黑惊悚,将庞大暴虐的怪物放在封闭狭小的古堡中,上演“别墅捉迷藏”情节,前后反差让不少观众提不起精神。豆瓣上还有网友这样评论:要说影片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洛克伍德的孙女梅西了。
总体而言,《侏罗纪世界2》算是爆米花片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强大的CG技术、特效以及一流大IP,足以让部分观众为情怀买单。但对很多粉丝而言,与视效相比,他们更注重剧情的精彩程度。这也是“侏罗纪世界”系列的弱点所在,因为两部影片都将重点放在放大恐龙活动范围,以及追求变种恐龙的能力上。第一部中恐龙逃出牢笼,在度假岛上狩猎人类;第二部变成恐龙逃离岛外,上演孤堡惊魂。
而根据《侏罗纪世界2》片尾彩蛋来看,第三部很有可能将扩张到全世界。那么如果拍到第四部,导演又该如何安排?难道让恐龙们冲出地球吗?可以预见的是,当活动范围无法扩大、恐龙能力和体积也无法再升级时,剧情也就遇到了瓶颈,难以保持该系列的创作活力。只能寄望于已经提上日程的《侏罗纪世界3》,剧情不再为展现奇观而服务,也别再沦为承上启下的超长预告片,不要辜负人们对“侏罗纪系列”的高期待。
“电影宇宙”“续集”“外传”“翻拍”“重启”,你看够了吗?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近年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曾满怀惆怅地说:“作为一个老年人,我看着那种伴随我成长的电影离开了。电影院会为了观众的体验而存在,可是这种体验接下来会成为什么样子?”他用了两个高度精确的定语形容当下好莱坞繁荣创作的主力军——主题公园的电影和自我繁殖的电影,一网打尽“电影宇宙”“续集”“外传”“翻拍”“重启”如此种种。令人惋惜的是,致敬和怀旧已渐变成这些好莱坞翻拍片审美疲劳的代名词。这几年,扑街的此类型电影为数不少。
从动画电影《冰川时代》到漫画改编《复仇者联盟》,再到《变形金刚》,一部部早该完结的影片,通过续集走向烂尾。有观点认为:若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好莱坞的创意已经成为投资方的提线木偶。当制片人在华尔街找风投,游说欧洲的投资时,电影故事成了“投资——变现”曲线上的一个类别。盈利目标驱动下,越来越看重的是数字,而不在乎你是擎天柱、钢铁侠还是美国队长。
比如首部《谍影重重》在2002年上映,前三部以二至三年一部的频率亮相银幕,将原著中几十年前的间谍故事,成功移植到今日美国。不过,随着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和演员马特·达蒙相继宣布退出,制片公司急了,眼看着“谍影重重”在观众中的热度渐渐减退,不得不更换导演和主演,强行推出《谍影重重4》。
《谍影重重4》上映后遭遇评论滑铁卢,票房仅有第三部的62%。有海外评论认为,第四部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持了系列的热度。某影评人透露,业界有一种观点,大片一旦成功,编剧、导演以及影片风格就会被固定下来成为“生产线”,而知名影视剧的品牌热度大约能保持三至四年,一旦过期,观众的遗忘率会陡增,这期间“生产线”不能停。所以,即便是《变形金刚》《谍影重重》《碟中谍》《007》等大片品牌,它们拥有较长的品牌保鲜期,也不得不在品牌热度周期内推出续集。有影评人坦言,“品牌热度要的是话题效应,纵使是批评和争议,对于投资方来说,也比默默无闻要好。”
为了延续《复仇者联盟》的热度,系列子影片《美国队长》推出了逻辑上漏洞百出的第三部,12个超级英雄被复仇者骗得自相残杀,美国队长甚至会毫无原则地伤害其他超级英雄。而为了把这样的剧情说圆,后续改编作品甚至将美国队长写成坏人,引起众多粉丝抗议。
同样,《变形金刚》大获成功后,导演迈克尔·贝想见好就收,几次表示退出《变形金刚》系列,却又一次次返回。面对重复的剧情,他曾无奈地表示:“前两部里,男女主角已经谈过恋爱了,第三部难道让他们成家带孩子?那样就太不‘变形金刚\’了!”于是,《变形金刚3》换了女主角,《变形金刚4》干脆另起炉灶,说起新的故事。
米高梅和派拉蒙合作出品的新版《宾虚》也是输得彻头彻尾。它取材自廖·华莱士的同名小说,此前根据原著改编的影片曾获1960年奥斯卡11项大奖。然而,不少海外影评纷纷指责新版《宾虚》“业余”“不走心”。战车追逐等画面粗制滥造,剧本孱弱得像肥皂剧。当从导演到演员都显得很匆忙时,影迷根本无法感受到主题的确立,难以融入到主角的困境中去。无论是经典原片的粉丝还是对古装史诗剧着迷的观众,显然都不肯买它的账。(文汇网)
这些“电影宇宙”“续集”“外传”“翻拍”“重启”,你看够了吗?
新闻推荐
一个月内,见识了太多行业“糟心事”。《英雄本色2018》导演丁晟喊话光线,要求提供2700多万宣发款和1000万元票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