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扎堆热点反而靠小众集体崛起,新锐导演们这一回干得不错!

2018-05-22 10:12 大字

文 | “广电独家”记者 李盛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近几年,在关注不断刷新纪录的中国电影票房数据之余,一批批具有崭新观念的电影新力量的出现,以及他们成长中所取得的成绩,一次次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电影释放出的潜力与活力。

自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一鸣惊人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一批青年导演崛起。忻钰坤在继处女作《心迷宫》惊艳市场后,2018年又拿出了一部高水准之作《暴裂无声》;凭借处女作《路边野餐》在国内外斩获多个奖项并在影评界引发现象级口碑的毕赣,第二部作品入围法国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路阳两部《绣春刀》让人们感受到了武侠片的新意,特别是《绣春刀Ⅱ修罗战场》,在口碑和票房上双双超越第一部;《滚蛋吧!肿瘤君》口碑票房齐飞,还曾代表中国角逐第八十八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其导演韩延的全新类型作品也将上映……

基于中国电影的发展需求、市场与社会的需求以及电影人的不断推动,新锐导演正在以一种集体方式崛起,形成中国电影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力量。其中不乏经过专业教育培养出来进入市场的新人,也有资深演员的跨界尝试,甚至还有资深学院派的导演首秀……多元化来源的导演新力量慢慢聚拢在一起,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创作突破与发展空间。

多重因素影响的成长轨迹

新导演的成长轨迹不尽相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胡智锋教授总结了青年导演成长过程中的几大重要因素。

“才华和能力是首要的因素;态度是青年导演成长中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也就是对电影的责任和使命感,特别是对于特定题材的浓厚兴趣和投入钻研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三,创作集体的力量也是必须有的。”

在胡智锋看来,新锐青年导演成长的第四个要素则是有眼光有魄力的投资人、制片方敢于为青年导演冒风险,为其投资,这是真正能够完成一部作品的必要条件。“社会性因素也是青年导演成长的重要要素,包括能否在比较好的时机、比较合适的档期来推出比较合适的作品,以及社会舆论的支持等。”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的行业对话——“匠心传承·中国电影市场如何完善新导演扶植体系,建立高标准的工业化电影之路”论坛中,多位业内专家也就影响青年导演成长的多重因素进行了探讨。

腾讯影业副总经理、大梦电影工作室总经理陈洪伟认为,最重要的是新导演自己对成长路径的选择。“一旦新人导演做出一两部不错的作品,资本与公司就将你赶上快车道,迫切希望你马上做下一部。”他表示,在第一部电影的制作中,新人导演的成长是很慢的,不过一旦把才华展现出来,成长就会很快。务实的态度,对作品的高品质要求,是青年导演在成长中无法回避的一步。

爱奇艺网络电影开发中心总经理窦黎黎强调创作团队在青年导演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大学里就一起拍作业的创作团队,如果能够一直合作,其稳定性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与默契,将会给新导演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

“校园的确是孕育电影的土壤,但未必是成熟电影产业链中的最主要部分。”胡智锋强调,在成熟的电影市场中,“传帮带”也是电影产业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传帮带”的优势在于有成熟的电影产业的支撑,有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的支撑,能够使年轻电影从业者在成熟的产业链中快速地获得经验和成长。

新空间:日益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

“年轻”是新锐导演们的一大特点,但是“新锐”更多的体现在电影叙事手法和视听风格方面表现出的新颖性、丰富性和技巧性。与成熟的电影导演相比,他们的作品具有更为鲜明的个人化风格。

宁浩为后来者提供了模板。早期的新锐导演,个人背景和生活经历各不一样,但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却和“石头”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十全九美》《夜·店》《决战刹马镇》在题材上都属于通俗喜剧,延续着方言混杂、剧情起伏夸张、人物疯癫、节奏风驰的“石头”特色,坚持本土化,并且充分表现出“狂欢”、反英雄主义的后现代意味,用戏谑和黑色幽默实现对社会现实中阴暗面的讽刺。

也有一些新锐导演更为注重创作出商业性与个人风格有机结合的作品,如乌尔善、金依萌、丁晟、杨树鹏的作品:《刀见笑》中风格犀利的造型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非常完美》开创了国产爱情喜剧新风尚;《硬汉》重塑国产警匪动作片雄风,打造民间英雄;《我的唐朝兄弟》将大唐古朴民风融于娱乐化的表现手法之中。

当然,现实主义题材也依然是新锐导演的艺术追求,张猛的《耳朵大有福》和《钢的琴》都是在国际上获得奖项的佳作,还有李芳芳的《80后》中对特定人群断代史的书写。而《二十二》《七十七天》《冈仁波齐》等更是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来注视着我们的社会,他们对于世间冷暖与人情味的关照令人感动。

中国电影的巨大市场与增长空间,为新锐青年导演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胡智锋指出,中国电影市场总体盘子不断增大,艺术风格强烈、相对小众题材的影片也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看到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文艺片甚至纪录片受到市场欢迎,比如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二十二》收获了1.7亿多元的票房,这是难得的小众艺术片的爆发。”日益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让更多年轻的电影人看到了新的空间,为新锐们的多样化艺术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新兴媒介的兴起也同样改变了电影语言的风格,而新锐导演们似乎更容易去使用这一表达方式,这些“新”的改变使得他们的作品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关注或者在票房上获得成功。他们的作品,少了一些“套路”与经验,多了一些个性与创新。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崛起也为电影创作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可能。陈洪伟表示,网络大电影这样的低成本电影让一些有才华的导演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这是“低成本+商业”的成功。

有效助力:多渠道的新锐导演扶植体系

新锐导演的出现打破了中国电影的“代际”概念,并且越来越多新锐导演的成长来自于各类“计划”。据统计,自2008年开始,十年间,国内各类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有近30个,这其中有政府的扶持计划、影视制作机构的扶持计划、影视名人类扶持计划、电影节展中的创投环节等。

政府扶持计划中比较成功的有2007年由总局发起的“青年导演资助计划”,该计划的对象为45岁以下,有潜力、有创新精神、取得初步成绩的青年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高群书的《东京审判》,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都是该计划的受益者。此外,总局还设置了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暨“青葱计划”,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

影视制作机构扶持计划是当前更为多元的一种方式,多为国内较大的影视制作机构发起,如中影集团的“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华谊的“H计划”中的新导演板块、光线的“新导演培养计划”等。

此外,随着新媒体势力的不断崛起,电影也成为新媒体大加扩张的领域。在青年导演扶持上,互联网企业也是大手笔投入,如阿里影业的“A计划”、腾讯企鹅影视发起的“青梦导演扶持计划”、爱奇艺等7家公司联合推出“比翼新电影计划”等。

影视名人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当中,较为知名的有崔永元的“新锐导演计划”、贾樟柯的“添翼计划”、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等。在上海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导演和评委会大奖的韩杰的《Hello!树先生》就入选过贾樟柯的“添翼计划”。刘德华资助并全力推动的“亚洲新星导”更是因为《疯狂的石头》而出名,而成功后的宁浩则推出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绣春刀Ⅱ修罗战场》就由此计划推出。

这些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既为新锐导演们提供了直接的资助,同时也为他们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成长氛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是增加了青年导演们的成长自信。

各类电影节展上的新导演成长孵化体系以及创投环节,更是青年导演获得资助的最直接渠道。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都有创投单元,台湾金马奖和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等也都有训练营、创投会。

以“青春激情、学术品味、文化意识”为宗旨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更是将推出新人视为使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不忘初心、培育新人是它一个不变的宗旨和主张。”胡智锋表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培育新人上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新人新作的单独的奖项设置,每届都专门设有最佳新人奖。“这保证了初出茅庐的年轻电影人,在还不可能马上进入成熟状态之时,能够有一个平台和机会,独立地被评价和被关注。而这种奖项,在同类电影节当中相对是比较少有的。”

“25年来,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为中国电影培育了很多新生力量,当年的年轻人逐渐成为具有影响力甚至承担着改变中国电影格局关键任务的中坚力量。”胡智锋表示,在这25年间,不断有新生力量从大学生电影节的平台上脱颖而出,进入更加广阔的电影生产创作的大舞台。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另外一个巨大的功能——为已经成熟的艺术家们提供了焕发青春、推出新作的新舞台。”胡智锋告诉“广电独家”,诸如冯小刚这样的知名导演,最早的奖项也是在大学生电影节中获得的。之后,成熟的电影人也不断拿出带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新作品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和参与竞争,同样也获得了大学生的青睐和关注。“我们不仅要推新人、推新作,也要推创新性的创作。”胡智锋表示。

无论是各类青年电影人扶持计划,还是电影节展中为新锐力量设置的创投环节,在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在传承与创新中,良好的中国电影新生力量扶植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完善。

(李盛楠,“广电独家”记者,专注于影视文化、影视产业研究报道,整合营销、数据及案例分析等领域。)

新闻推荐

《江湖儿女》戛纳首映热度高观众用五分钟掌声致意

北京时间5月12日,电影《江湖儿女》在戛纳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礼。该片是本届主竞赛单元入围的唯一一部华语电影。当晚,导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