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资源垄断,才能整治票房造假
在不久前的“五一档”,备受关注的影片《后来的我们》被爆出刷票和恶意退票事件,涉嫌票房造假。透支行业生命力,最终伤害的是作品生产。只有打破资源垄断,才能整治票房造假。
此次退票风波暴露出当前电影市场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于,影片出品、发行、院线三方利益捆绑现象严重,一些制片公司同时拥有院线,一些购票平台本身就是影片发行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同时还扮演本是独立第三方的数据记录员角色,数据结果为商业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市场及公众服务。在此种利益链中,几方合力垄断资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违背了市场竞争的自由和公平原则,对正常的市场行为造成严重挤出效应,妨碍了市场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国产电影行业长期处于粗放式经营的状态下,评价体系受资本操纵颇深,背离作品及市场的真实情况,导向失灵,而虚假泡沫反过来对生产造成负面影响。近几年,票房数据造假已经有了一段“历史”,此前,《捉妖记》《叶问3》等影片的票房造假事件,揭开了发行方“锁场”、院线虚假排片、售票张冠李戴等违规操作,也倒逼行业改革与自净,催生了一些行业准则的细化,但由于相对不足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在巨额利润面前力量薄弱,改观甚微。
由于中国电影已经是一个数百亿元级别的资本市场,电影票房的事件实际上也是一次金融事件,涉及金额巨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也更加复杂。从出品、宣发到排片、票房再到影评,是一条产业链,越来越需要根据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和消费,而市场规律中的第一条铁律应该是真实。票房造假、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对市场真实性严重背离,透支行业生命力,最终伤害的是作品生产。
因此,研究如何梳理目前市场的利益关系、生产和消费关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反馈机制和数据统计分析机制,以此挤去泡沫、摸清市场和行业真相,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化出品、宣发和院线的捆绑,引入制衡力量形成互相约束和调节,打散资源垄断的症结,从而规避因垄断造成的风险危机,使得电影市场真正进入自由竞争、健康发展的轨道,是行业必须付出的努力。
(许云泽)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悦电影《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还在持续发酵,即便是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却没有阻拦其票房猛势,6天狂揽10亿,数字虽然惊艳,不过,其被指票房造假,输掉了口碑和信任。这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