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最难改编成电影的《沙丘》来了 热度虽高票房口碑却不尽如人意?坐在大银幕前,不妨先了解几件事

南宁晚报 2021-10-25 06:38 大字

■本报记者韦玮

《沙丘》,一个被亿万科幻小说读者所熟知的星际世界,一部在数十年间历经多次影视改编的不朽名作,终于以前所未有的形象呈现在大银幕之上。《沙丘》在我国上映后,票房并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庞大的世界观体系、沉闷的叙述手法让许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所以这部大片口碑不一。

小说是科幻领域的里程碑

《沙丘》在科幻界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原著小说1965年一经出版,就同时获得拥有科幻“奥斯卡”之称的星云奖和雨果奖。因为极富有想象力的世界构建,以及对环保、战争、权力、宗教、种族、科技、人性等“寓言”式的思考,让它成为科幻小说史上必读经典,甚至影响了后世不少作家和导演。比如《星球大战》中的塔图因、原力设定、经典的光剑打斗,《冰与火之歌》里的史塔克家族、绿先知等设定,以及《阿凡达》、《星际迷航》、《异形》及宫崎骏的《风之谷》等电影都能看到《沙丘》的影子。这个IP本身被电影界认为“最不可能改编的作品”。

几代好莱坞电影人不信邪,想要将《沙丘》搬上银幕,要么票房惨败,要么无疾而终。如今上映的《沙丘》,是它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次翻拍。从这部小说传出被大导演维伦纽瓦改编成电影,就有无数人期待。豆瓣上超过17万人标注“想看”,足以证明它的人气。

剧情不只是“王子复仇记”

《沙丘》的故事并不复杂,简单概括,就是天选少年保罗如何成长、复仇夺权的故事。你既可以把它看成科幻版“王子复仇记”,又可以理解成科幻版《阿拉伯的劳伦斯》《与狼共舞》。

许多读者和文学评论家都表示原著小说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在“沙丘”系列小说中描摹的远不只是一个王子复仇记那么简单。他将科幻元素置身于极度恶劣的未来世界,综合多重元素,构建出所谓的沙漠生态学。从小说的描摹中更可以深刻感受到,原著作者在数十年前便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东因石油资源而引发的种种争端、现代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传统能源危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此前,海外媒体公布了媒体评分,M站均分76分,烂番茄新鲜度83%,IGN给出了7分。近日,《沙丘》豆瓣评分出炉,评分7.8分,5星评价为25.3%,4星评价最多,为46.6%。

这部电影只讲了个开头

由于世界观复杂、细节繁琐,全文充斥诗意、呓语与梦境,一部电影无法展现《沙丘》的全貌。为此,《沙丘》被拆成上下两部。所以,我们目前所看的《沙丘》,只是电影的第一部分。在后续的小说故事中,少年保罗一路升级打怪,最终逼迫帝国皇帝屈服,真正成长为传说中的救世主。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爆米花大片横行、习惯于快节奏特效场面的电影时代,主创团队选择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去描摹一部史诗的序章部分,其实是需要极大勇气和信心的。

但正因为这一点,许多媒体开始将影片称之为属于这个时代的科幻三部曲的开篇,恰如当年的《星球大战:新希望》与《指环王:护戒使者》。

虽然第一部分剧情平淡如水,但还算尊重了原著。沙虫,令不少书迷欣喜。网友普遍评价为高水准的杰作。浓重的艺术电影特质,独属于沙丘世界的氛围营造、极高水准的艺术风格和摄影剪辑居功至伟。但世界架构讲述的不甚完整,角色性格稍有欠缺,从剧情上来讲只能算作一部恢宏系列的序曲,更适合多部连起来观看。

配乐也是一场听觉盛宴

影片除了塑造令人惊叹的视觉奇观,同时还是一场听觉上的盛宴。熟悉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作品的观众都知道,《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盗梦空间》《敦刻尔克》这般大制作的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被诸多影迷所铭记,除了人物和剧情上的成功,配乐也是功不可没的幕后功臣。

上述这些电影作品的电影配乐无一例外均由汉斯·季默担任。不过,季默这次却因为被《沙丘》的故事深深吸引,而选择推掉老搭档诺兰的新片《信条》。为了使配乐与电影剧情高度吻合,营造波澜壮阔、风沙肆虐的沙丘氛围,季默在配乐过程中,创造性地将传统欧洲乐器与电子音乐结合,将女声吟唱同电子合成声相互交融。得益于汉斯·季默的努力,观众在IMAX观看《沙丘》的过程中能够在极似外星音乐的氛围中,完全沉浸在这个充满宗教神秘色彩同时又带有科幻风格的史诗故事之中。

新闻推荐

血肉搏出的武林消逝后 再没人看香港电影?

如果不是刻意去寻找,很少有人知道最近院线有部名为《龙虎武师》的纪录电影悄悄地上映,又悄悄地下档。这部纪录片的实际排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