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少女”的归“少女”,演技的归演技
新年伊始,一部名为《上阳赋》的电视剧开播。作为有“国际章”之称的章子怡的第一部小屏幕作品,这部剧却以一种别扭的形式广为人所知。
《上阳赋》中的女主角王儇出场时仅15岁,但章子怡扮演这一角色时已38岁。章子怡到底是“少女感满满”还是“强行装嫩”成了被热烈讨论的话题。没多久,章子怡本人在社交平台发声,大意是要求片方和平台别再消费她营销“少女感”,并表示很清醒地知道“少女”与即将年满42岁的自己无关。
没想到,这样一来该话题的热度更高了,既然演员本人有清醒的认识,为什么当初不能找年龄小的演员来饰演“少年王儇”呢?
章子怡不是第一个遭遇“少女感”困扰的大牌演员。2018年《如懿传》播出,当时44岁的周迅就被吐槽饰演少女时期的如懿太勉强、分分钟让人出戏。2020年末,已55岁的刘嘉玲因在新版《半生缘》中饰演顾曼璐,更被指“辣眼睛”。
内地女演员杨蓉因为外表显小,出道后饰演了不少青春少女角色。即便如此,几年前,年过35岁的她因在某部电视剧中出演20出头的小姑娘同样被诟病“装嫩”。当时杨蓉的一段回应很值得寻味,“不是我害怕老去,而是当下的影视环境让女演员不敢老去”。
这绝对不是托词。从2019年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发言希望给中生代女演员更多演戏机会,到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引起热议,35岁以上女艺人的困境已呈现得非常清楚明白了。
有玩笑话说,在我国,女演员要么演少女,要么演少女的妈。
或许有人会说文娱行业吃的就是“青春饭”,此话不假,可随着行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不同人群对不同文娱产品需求划分越来越细致,为什么有演技有唱功又够努力的中生代女艺人还是这么难?要知道,就连曾经排在“青春饭”TOP3以内的空乘行业都早已有了空嫂的位置。
要找罪魁祸首,要提到的一定是市场的短视和对流量的过分推崇。“年轻漂亮=价值”“粉丝群体庞大=价值”“话题众多=价值”……至于演员本身演技如何,努力程度如何,这些因素都可以往后排。
由此导致的下一个问题是内容创作的本末倒置。以电影为例,按理说,无论是小众的艺术片还是大众的商业片,相同之处都是由专业的人以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为基础,给观众提供内容精良的作品。可一旦流量为王,观众想看女主角美就把滤镜开到最大,想看男主角帅就甩出一堆慢镜头,想看男女主角谈恋爱就让情节甜到齁或虐到痛。
这样一来,题材更广泛、更有深度、更能挖掘刻画人性的剧本少了,考验演技的剧本少了,需要中生代女演员的剧本自然就少了。以当代生活题材的电视剧为例,没结婚的少女角色忙恋爱,结了婚的妇女角色忙孩子、忙婆媳、忙维持婚姻。这样的划分当然简单粗暴,却足以概括大多数情况。仿佛除此以外,女性再也没有别的故事可讲。
反观欧美影视圈,早早成名的查理兹·塞隆可以在28岁时饰演《女魔头》中的性感尤物,也可以40岁时在《疯狂的麦克斯4》里帅到几乎模糊性别。一直默默无闻的杰西卡·查斯坦36岁时凭借《猎杀本·拉登》中的女探员角色获得金球奖,此后事业一路上升。更不用提经典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当时57岁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全方位碾压正处于“少女鼎盛期”的安妮·海瑟薇。
2019年,已到中年的咏梅夺得柏林电影节影后,可那竟然是她首次出演女主角。有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发问,这次获奖是否会让中年女演员更“有戏”?目前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让“少女”的归“少女”,让演技的归演技,这不是一次获奖一次发言就可以实现的。只有以更多的发声更多的事实,让全行业都主动或被动有了共识,女演员不敢老的困境才有解决的可能。
新闻推荐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二十多年前,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贺岁片”的大门。《甲方乙方》海报拯救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