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精准投喂”

北海日报 2020-01-02 10:12 大字

2017年阿里公司投资了一部电影《一条狗的使命》。电影观感不评价,令人震惊的是其营销方式:根据数据库,把淘宝上购买过宠物用品的客户以及在豆瓣上关注过《忠犬八公》等宠物电影的网友作为目标客户群,精准推送上映信息。电影由此收获了6.08亿票房,成为年度黑马。研发大数据的人对自己的效率表示满意,从事营销的人看到了商机,研习法律的人却感到莫名恐惧。

众所周知,阿里对于全国信息大数据掌握用“坐拥天下”一词毫不为过——马云爸爸曾经在一个大数据介绍会上直言,全国哪些省份妹子的文胸尺码大小,他都了然于心。显然,作为一个网络小透明,阿里公司有能力掌握我的所有数据,并根据我生活的蛛丝马迹来窥视我的生活和内心——可恶的是,它的推断往往极为精准,对我从身体到精神的了解远胜我爸我妈。

在我看来,除了我自己以及我授权,没有任何他人和机构有资格分析我。出于我对公司的信任(其实更多是习惯或被动),我同意把个人数据呈现出来,于是公司就通过一点小伎俩判断出我的行动轨迹,一点要吃饭、两点要睡觉、三点要玩飞盘?然后再精准投喂我“狗粮”。

精准推送(或者说精准“投喂”),这种行为对人的发展影响极坏。有时候,网民只是好奇或手滑点开一些热腾腾的标题,又或者对某领域某产品有一丝了解的意愿,公司便开始了源源不断的推送,强化受众的接受度。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网民的兴趣爱好培养往往不再是出于自主选择,而是出于大数据公司的豢养。这种状态下的人,像不像大数据时代中的一条狗呢?

再看阿里,一个做电商平台起家的公司,成功之后又飞速侵入文化、旅游、生活等领域且都手到擒来,生意越红火,公司渗透力也愈强,宛若一个网络哥斯拉。也有用户会觉得这很方便,比如自己的支付宝、淘宝、虾米音乐、飞猪旅行、饿了么等多家账号可以一键关联。然而关联越多,个人隐私也越浮出水面,也就意味着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我”裸奔于信息时代。

科技发展总是健步如飞,而法律进步往往步履缓滞。我们还没有看到对阿里、腾讯这种商业巨擘有明显的限制,加上用户的默许、对支付宝便利性的过度夸大和隐私性的过度轻视等因素,纵容了他们四处伸手。但这绝不代表科技可以肆意妄为。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成了明星被抓包时的托词,却很少有普通网民能主动想起自己其实也享有无价的隐私权,往往只有在被侵权时才知道原来自己本可以对该后果说不:互联网公司不可以随便抓获网民数据和信息,网民也不应该小手一抖随意点击“同意授权”。当侵权行为没有降临到头上时,一切都看上去那么轻盈便捷,而一旦个人权利被侵害了,面对这么庞大的对手,必然是有苦说不出,无处可倾诉。

我支持一定程度的信息权利让渡,我也享受大数据发展的便利性,虽然我个人不会把享有的自由权看重到“生命爱情皆可抛”的高度,但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于是一个有思想、有选择的主体,而不是被大数据计算出来的模板。当“权利”异化而成“权力”时,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数百年前思想家们声嘶力竭呼唤的“分权”二字。

新闻推荐

小黄人、美国队长……上海查获百余款侵权产品 涉案逾2亿元

冒牌玩具生产工厂。本文图片均为静安警方供图小黄人、美国队长、蜘蛛侠……百余款侵权产品被查获。12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