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迎接6大认知变化

西昌都市报 2019-10-30 07:27 大字

陈春花:

陈春花,先后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获硕士课程进修证书;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工商管理硕士;爱尔兰欧洲大学海外部,获工商管理博士,2005年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从学术来讲,都和两个问题有关系:一个是怎么认知这个世界和机会,另外一个是怎么理解你的能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的最新演讲中,围绕“拓展认知与能力”展开了讲述。本文主要从“认知”出发,讲述数字化和技术给认知带来的6种变化。

想成为领导者,首先要能管理自己

我本人是做组织管理研究的。我们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特别关心一组人——领导者。因为领导者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效率等很多东西,我们能不能真正地成长,就取决于要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领导者。

可真正成为领导者的并不多,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如果想成为一个领导者,首先得先管理自己,先成为自己的领导者。当你能管理好自己后,真的可以完成很多你认为不能完成的事情。

我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喜欢孙悟空,因为他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后来大一点我喜欢猪八戒,因为我觉得他比较幸福。反而我觉得唐僧很懦弱,遇到问题就在那儿念念经,好像什么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但是当我真的来到阿育王寺,走上玄奘走过的那条路,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玄奘精神”。这样一个人,影响了整个人类,影响从古至今。他的智慧的达成,首先是管理了他自己。

如何拓展认知?

《西游记》中有九九八十一难,现实中的玄奘所遇到的磨难比《西游记》中的难得多。最难的也是让我特别震撼的一件事情是,他放下了。佛教最高的位置是需要通过辩经达到的,当时各国佛教最高领袖跟他辩,辩了几天几夜,他赢了。他已经到了这个领域最高的位置,当时他穿过的草鞋都被信徒拿来供奉和亲吻,但是他却放下了这些,他说:“我必须走回去,那是我最初走出来的原因。”

他为什么做得到?因为他对所有的挑战,无论身外还是身内,无论外界给予的还是内心的,都有一个认知能力,这个认知能力可以让他接受所有的挑战。

所以,认知挑战是第一步,其次是解决挑战的能力。当我们去创业,当我们进行人生选择的时候,这两部分要先修炼一下。

1、在“认知”部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

这个部分其实是我们内在对自己的一种训练。这个训练最重要的是你能否依赖你拥有的各种知识,在对外部的世界具有看法之后,综合地完成你个人的努力。

你一定要有一个心理条件——你把所有的东西组合起来之后,能成功地完成活动。有时,我们想到很多东西,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无法把它组合起来,最后无法将这件事情做完,这就是认知不够。

我以前还没有花那么多心思去琢磨认知到底是什么,但是当我陆续理解玄奘之后,我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可以接受这么多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比如他当时走的时候,禁止他出关的指令到达所有关口,所以他必须得悄悄地跑。有一次他竟然遭遇射箭手,将他唯一的水囊射破了,他就没水了。大家知道,在沙漠里面没水是多么恐怖的事情,但是他依然往前走,其实就是有他自己内在的态度。他对这些挑战的认知是完全充分的,所以对他来说,这些都可以扛过去。

2、认知的能力到底是怎么构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5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有了这五种能力,才可以安然地和环境相处。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每天推大石头上山,快到山顶时石头落下来,然后继续推。这对他是一种惩罚。后来他认了,这就是他的命,别的都不用想。于是他得以安然地跟这样的挣扎相处,不再被这个挣扎伤害。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在人生当中有很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但你还是能够有所作为。就是说,你能和“无能为力”和平相处,你和环境的关系就会很好。这是我们需要从人类古典智慧当中学到的一件事,命运有不可抗的部分,但当你知道如何与它安然相处,你也就掌握了你的命运。这就是认知。

数字化和技术给认知带来六大变化

今天,数字化和技术给认知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的认知要改变。现在认知有六个变化。

第一,一切正转化为数据。今天吃饭也受数据影响,比如你本来很想去某一家餐厅吃饭,但是你打开大众点评,它就给你推荐,你原来想吃的东西你可能就放弃了,你会接受它给你的推荐,接受了之后你发现没有任何问题,这个推荐非常可靠,之后你就基本上依赖于它。今天所有的东西都在转化为数据,那么你认知世界的方法其实是在变化。

第二,联接比拥有更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跟更多人做联接,而不是讨论你拥有什么东西。

第三,可信与开放协同是关键。也就是我这本新书《协同》的核心,要开放和协同,以及建立契约的信任。

第四,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比如,在农业里最难的不是终端,虽然我们在终端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最难的实际上是供应链上农业、农村、农民这一端。能不能让这一端真正地得到整个产业的价值和商业的价值?这就是共生逻辑,共生逻辑一旦做成,我相信达到万亿市值就指日可待了。这个认知改变就是能不能跟更多人共生,如果可以就做得到。

第五,顾客主义。关键是真正给顾客创造价值。

第六,长期主义。要在不确定性中确定。

据新华网作者: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BiMBA商学院院长)

新闻推荐

奇爱博士沙丹:《教父》连摘奥斯卡的幕后

《教父》里的“教父”角色(左)和导演科波拉(右)。《教父》(三部曲),作者:(美)马里奥·普佐出品:蜻蜓FM战略合作媒体:新京报大家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