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花木兰

皖北晨刊 2019-07-16 16:28 大字

迪士尼近日对外发布了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的首个预告,并宣布这部电影北美定档2020年3月27日。这部从2015年就开始筹备剧本、2016年开始全球选角、2017年年底宣布华人演员刘亦菲为主角,2018年陆续曝光巩俐、李连杰、甄子丹等相关角色的影片,预告一曝光就引发争议,“额黄妆”如此丑?花木兰真是住在福建的土楼?

A额黄妆、土楼引争议

真人电影版《花木兰》改编自1998年迪士尼制作的同名动画,采用英文对白。影片请到曾执导电影《鲸骑士》的新西兰名导妮基·卡罗执导,曾出品过《卧虎藏龙》《捉妖记》等影片的中国香港著名制片人江志强担任监制。除了主演刘亦菲外,还汇集了李连杰、甄子丹、巩俐、郑佩佩等中国影迷熟悉的明星。该片于2018年8月在中国和新西兰开拍,将于明年3月27日在北美上映,中国内地上映日期待定。鉴于影片的中国题材,影片同步北美上映的可能性非常大。

也正是因为影片的中国题材,真人电影版《花木兰》的预告片一公布,就引发广泛争议。花木兰妆容、福建土楼、刘亦菲打戏等话题空降微博热搜榜,从预告开篇中的福建土楼到刘亦菲电影中的女妆、战争场景里穿着的盔甲,再到花木兰应不应该讲英语等都成为讨论话题,连带着所有花木兰相关的诗词、历史故事、影视作品等都被拿出来反复转发,花木兰作为迪士尼公主与迪士尼其他角色之间的段子与玩笑梗也迅速产生。

虽然知道这是一部迪士尼出品的电影,但影片预告片中,一众华语面孔全程讲英语,还是让观众感觉不适应。郑佩佩饰演的媒婆为木兰说媒,说木兰“娴静”“沉着”“淑雅”等特点,这样明显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语句,用英语说出来确实有些违和。

预告中花木兰尚未代父从军时,一身紫色罗裙,脸上浓厚的额黄妆引起公众注意。网友们纷纷考察史料,探究电影妆容的合理性,而探究的动因很明显——对这个装扮并不十分满意。微博上迅速产生对该妆容的仿妆,并进行调侃,“画完花木兰妆,我完全理解好好的大姑娘为啥要去从军了,太丑了。”

预告片中一闪而过的福建土楼也引发争议。在大家的概念里,福建土楼是明清时福建的建筑,影片暗示木兰家住在土楼,与传说中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人明显不符。

B国外观众也不淡定了

《花木兰》预告不仅在中国引发争议,海外网友也不淡定了,这一预告引发的热议成了海外“热搜”推特的第一名,数十万网友参与讨论。相对于中国观众讨论这个预告依据的历史传说,海外观众热议的参照系是动画版的《花木兰》。

动画版电影《花木兰》是迪士尼1994年开始制作、1998年在美国公映的作品,影片的英文版由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米盖尔·弗尔等参与配音,影片制作成本7000万美元,全球票房3亿美元,影片在欧美影响广泛,获得过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的提名。

很多童年时代深受动画版《花木兰》影响的海外观众注意到,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中少了一个他们心中的重要角色——木须龙(Mushu),代之的是凤凰。在动画版《花木兰》中,花木兰替父从军前,花家的长辈为保护木兰,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龙讲话像连珠炮又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自称是花木兰的保镖。木须龙这个角色在真人版《花木兰》中的缺席,让海外观众不淡定了。有海外网友评论说,“相信每个人发现真人版《花木兰》中没有木须龙这个角色后,都是相当失落的吧”。对于木须龙在真人版《花木兰》中缺席,有海外网友猜测说:“(之前的)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让很多中国人不悦,因为迪士尼为取悦西方观众,对情节进行西化处理,所以这次迪士尼决定更加尊重故事的历史真实性。”

1998年的动画版《花木兰》中,18岁的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为动画片《花木兰》演唱主题曲《Reflection》。真人版《花木兰》的预告片中,这首经典主题曲被转化成背景音乐。对于动画版《花木兰》的主题曲《Reflection》被换掉,部分海外网友认为这非常“不明智”,这就等于把《冰雪奇缘》中的《Letitgo》给悄悄换掉了。

C细节并不算太离谱

一部中国题材的真人电影,仅仅放出预告片,就让中国的观众和海外的观众都不满意了。中国观众的争议,主要在于预告片的内容与大家记忆中的“木兰传说”有偏差,那么真人版《花木兰》是否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木兰传说”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由湖北黄陂、河南商丘、陕西延安三地共享,但木兰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四川、福建等许多地方都有相关的文化留存,像福建莆田有木兰山、木兰溪、木兰陂,著名的德化瓷雕就有木兰从军的作品,木兰传说已经成为一种泛化的女英雄传说。2018年3月,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导演、编剧以及真人版电影选角导演、制片人等主创人员曾到黄陂采风。影片的部分场景,确实在中国福建拍摄。

在中国公认的“木兰传说”中,花木兰是南北朝时候的人,为什么影片要表现明清时的土楼?其实,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至于大家心目中认为木兰是北方人,为什么住在南方的福建土楼这样的建筑里?有专家普及说,其实最迟在东汉初期,中国北方就有类似坞堡的建筑,其功用、形式与土楼相似,只不过北方坞堡为方形,并不是影片预告片中呈现的圆形。虽然形式不一样,但类似建筑出现在“木兰传说”的影像化作品中,并不算太离谱。

至于“额黄妆”,也有史料可查。北朝民歌《木兰诗》里明确写道“对镜贴花黄”,花木兰所处朝代是魏晋南北朝,当时流行“额黄妆”,“花黄”即是“额黄妆”。南北朝佛教盛行,妇女受佛教影响,会将额部涂染成黄色。史料有记载:“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D“文化挪用”经常被符号化

尽管影片中由刘亦菲、李连杰、巩俐、甄子丹等华人领衔主演,影片讲述的也是中国传统故事,但真人版《花木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迪士尼电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而不是中国电影。对于迪士尼用中国故事拍摄一部好莱坞电影,也有评论者将其称为“文化挪用”。

文化挪用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使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元素(物品、风格、主题等)的行为,就是将本不属于本地的异域或其他民族的文化资源借用过来,从而对本地的文化形成影响,也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现象。比如,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借用的是中国的熊猫这一文化资源,而深圳世界之窗的埃菲尔铁塔,借用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这一文化资源。真人版《花木兰》,则是借用了中国的“木兰传说”这一文化资源。

“文化挪用”经常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所以,符号化、标签化是“文化挪用”的常用手法。在真人版《花木兰》中,福建土楼、额黄妆等标签或符号,都是好莱坞主创认为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拿来放在电影中做似是而非的表达。鉴于影片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式审美”过于刻板,已经在中国观众中引发争议,影片公映时中国观众的接受度也要大打折扣。当然,真人版《花木兰》是一部好莱坞拍摄的全球影片,中国市场接受度低,不一定代表影片的全球市场接受度。

“文化挪用”对文化的嫁接也是似是而非的。“木兰传说”最核心的故事是替父从军,在真人版《花木兰》中,这个“替父从军”的故事核被嫁接到当今流行的女性独立主题上。真人版《花木兰》预告里有两句台词引人关注,第一句为:“我会为我的家族带来荣耀。”第二句为:“我的职责就是战斗。”这两句台词,就体现了影片将“替父从军”与“女性独立”的嫁接。但是,“替父从军”与女性独立的内涵并不完全对应,这种嫁接并不准确。真人版《花木兰》只不过是用这样的内容外壳,来取悦当下的观众。本刊综合

新闻推荐

“网格本”归来:用文学经典滋养时代精神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巴黎圣母院》《浮士德》《堂吉诃德》《包法利夫人》《格列佛游记》……这些影响几代中国人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