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盘点之“批片”生死劫

2018-12-31 01:02 大字

号脉影像经络,洞察文娱风潮

2018尚未远去,2019年第一部分账大片《大黄蜂》和第一部引进批片《奎迪:英雄再起》早就预定了1月4日。而在1月11日,更有《养家之人》《22年后的自白》《德鲁大叔》《命运之夜:天之杯》4部批片同时上映,这其中,不少片子的公映许可证显示为2018的指标。

《印度暴徒》应该是2018年最后一部引进分账片,它的公映许可证编号为:电审进字[2018]第99号,这意味着2018年拿到公映许可证的引进片总数为99,除掉34部分账配额,2018年的获批的批片数量为65部。再加上上一年拿到公映许可证的批片延期到今年,2018中国上映的批片数量应该在70部左右。

尽管没有成文规定,但中国市场的批片和分账片的数量一直维持1:1的比例。从2016年开始,这个默契被逐渐打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狂飙猛进,批片市场与之共沉浮,无数买家涌入跑马圈地,在资本泡沫被挤掉之后,批片市场也开始重新洗牌。

印度日本成为主角,2018年批片无爆款

不管是分账片还是批片,中国市场的引进片还是以美国电影为主,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以英语片为主,其次是日本、印度、俄罗斯,再次是其他小语种电影。和去年相比,2018年批片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无爆款。

2018年引进的日本批片

2018年,中国市场共有16部日本批片引进,其中一半都是动画剧场版,除了哆啦A梦、柯南等少数IP之外,日本动画电影的票房浮动也很大。

《龙猫》在首映30周年之际第一次登陆中国大银幕,凭借超高的人气斩获1.5亿票房。和动画电影相比,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一直很不景气,《小偷家族》以9600万的成绩创下日本真人电影中国市场的纪录。

以《神秘巨星》为始,《印度暴徒》为终,2018年共计10部印度电影出现在中国的大银幕,超出过去8年的总和。在这10部印度电影中,由阿米尔·汗出演的两部都属于分帐片,其余8部为“批片”。《神秘巨星》和《印度暴徒》并非批片,而是分账片,这是一个新现象。

2018年10部印度引进片中印市场票房对比

众所周知,从2012年开始,我国每年引进分账片34部,而其中多为好莱坞大片。这两部印度影片为何能成为占据宝贵份额的分账片?

今年年初,每经影视采访协助这两部影片引进的片商创世星影业CEO柳权,他的回应是这样的,“一般来说,不管是任何国家的电影,只要体量足够大,在分账片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可能都会做分账片的尝试,体量小一些一般都是走批片,难度在于怎么让他们(中影、华夏)认定影片的影响力和体量。”

2018年其他有代表性的小语种批片

卓然影业CEO张进也告诉影视独舌:“并没有明文规定分账片指标一定是给好莱坞六大制片厂,一般来说,只要是大片厂的大项目,都有机会成为分账片。”卓然影业去年协助引进《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苏丹》两部印度电影,张进认为西班牙片、法国片在中国还有机会。

资金风险或许可控,政策风险难以逾越

从宏观层面来看,电影局调控的终极目的是:在保证中国电影市场份额领先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文化多样性。随着国产电影票房的增长,批片市场相应也就获得了更多的指标,另一方面,资本涌入,批片市场增加了不少新玩家,他们在海外拿了不少片子,报审的片子也大为增加。

但最近政策口子已经开始收紧。启泰文化董事长杨硕透露,这两个月已经有37部批片被电影局退回来了,不予引进。什么片都买进来,这是有问题的。

“以前批30多部片子,报的可能是60来部,那就是50%的通过率。今年报到局里的片子据了解有300、400部,就算现在批片数量增长到70部,也不到20%的概率,有大量影片会被退回。”

励行至上影业董事长金颂在前期参与了《印度合伙人》中国区权益的投资,在他看来,这是一部“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的电影,非常适合中国观众。目前,他正在考虑投另一部明年即将引进的印度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2》,这部特效大片以8500万美元的制作费创下印度电影的新纪录。

金颂同时也是金海鸥·国际新媒体电影节的创始人,他以电影节为渠道,和海外片商建立了关系,批片就是他整合资源进行变现的一种方式。

“和院线电影相比,我更倾向于投资批片,风险可控,成本不需要太高。最关键是可以看到成片。批片就是用网大的投资,搏一个院线电影的票房。网大精品化之后,基本上500、600万一部的有很多。”

杨硕则强调“批片圈”有非常高的壁垒和专业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游刃有余。“大家一直觉得批片行业风险可控,所以才涌进那么多资本来拿片。批片的操作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从引进的判断、引进的报审、档期确定,再到短短一个月的宣发,包括提前的反盗版和海外口碑的管控,都面临很大挑战。批片是个很难进入的圈,迈第一脚很容易,只要出钱多就行,继续往下走很难。”

批片的资金风险虽然比较小,但是政策风险却很难把控。批片引进和地缘政治也有微妙的关系,早在中日关系僵化之时,日本电影几乎在中国大银幕绝迹,直到2015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才开始复苏。2018年有10部印度电影引进, 但去年只有1部《摔跤吧!爸爸》,显然受到2017年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波及。

受“限韩令”影响,韩国电影近几年没有一部被“放行”。杨硕的启泰文化早早买下《我能说》的版权,这部韩片在豆瓣上评分为8.8。“这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我们愿意为一部电影付出时间去等待,甚至付出一定成本。这部电影但凡能在中国上映,一定能创造韩国电影中国市场的票房纪录。”

与《我能说》一起等待“限韩令”解冻的韩片版权还有《与神同行》《军舰岛》《念力》《哭声》《物怪》等。

业余玩家推高价格

2019批片市场重新洗牌

《天才枪手》在2017年取得2.7亿的成绩之后,泰国电影成为中国片商新的淘金之地。《APP War》这部影片一度被认为是“下一部《天才枪手》”,它的首映礼上有20多家中国公司前去问询。

一部有潜力的片子至少有20家公司来追逐,这已经是行业标配,这样的恶性竞争也直接推高了批片引进价格。

金颂告诉影视独舌,“批片的引进,市面上比较公道的价格,应该是制作成本的5%—10%,甚至之前可能会更低,今年被炒起来了。”顾名思义,批片就是买断发行,是一锤子的买卖,但是因为国内公司关注批片的多了,为了争一部片子使出浑身解数,目前批片引进还流行后端分账,甚至采用阶梯式分账,票房越高,海外片商收益越大。

“现在随便一个俄罗斯电影报价都是80万美金起,这个以前3、4万美金都没人要”。杨硕对于批片价格乱象也深有体会,“为什么批片卖出一个个天价,就是纯资本方、金融圈的一些人士在炒。去年在戛纳,所有你问到中国地区的权益的问题,都是sold out,连电视版权都卖光了。”

杨硕正在倡议在核心的批片公司发起一个联盟,买片的时候互相报备,不互相抬价,也营造一个良好的批片运营的环境。“批片是个小的业务领域,如果有野蛮资本冲击,这个领域的生态链就会发生巨大变化,谁都赚不到钱,也引进不了好的片子。”

“批片圈”很忌讳片子提前卖了Netflix。由启泰文化协助引进的科幻电影《湮灭》取得了7000万的票房成绩,杨硕比较满意,然而他也坦诚“批片领域有不少坑”,签约之前《湮灭》Netflix上映时间并没有定,刚刚签完它就上线了,因而这部电影反盗版工作量非常大,发朋友圈的时候有个直观的感受,回复都是“已看,已阅”,看的都是盗版,这就比较尴尬。

影视寒冬影响下,大的项目都在停摆,批片生意会因此涌进更多的玩家吗?卓然影业CEO张进对此不以为然,“批片市场变大只是一个可能性,竞争环境并不会更激烈。因为近两年入场的批片玩家大部分还是铩羽而归。你可以看看今年有多少人买了片,买了多少部,上映了多少,赚钱的有多少。”

杨硕对于明年批片市场的预测是:整体数量会下降,品质稳中有升,不会出现票房太低的片子,但是能否出10亿+的爆款保留意见。“中国人很勤奋、也很聪明,其实已经把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都挖了一遍,各国的顶级影片都引进到了国内,剩下的一些可能是因为类型和题材原因无法引进,那没得可说。”

【文/杨文山】

The End

出品 | 北京独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监制 | 李星文

主编|杨文山

新闻推荐

纪录片的夏天还没到 但不遥远了

2016年,《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国内院线拿下6651万元票房,是当年纪录片票房冠军;2017年,《二十二》以300万成本斩获1.7亿票房,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