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斯基新片《我控诉》意在自我辩护
在反性侵运动高涨的当下,公众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如何面对涉事者的“历史旧账”,更棘手的问题在于:如果他们真的改过自新的,是否应该给他们机会?如果答案是可以,那么,又要如何来决断他们是不是已经改过自新?这个决定权具体又落在谁的手里?
上周,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了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下部作品的开拍计划。对比已无演员和电影公司愿意合作的伍迪·艾伦,波兰斯基显然要幸运得多。虽然他当年那桩强奸未成年少女的案子不时会被翻出来接受媒体和公众的审判,但是老导演不仅有电影公司愿意投资新作,而且还能找到一班愿意继续跟他合作的知名影星。只是,这次的新片《我控诉》(J”accuse)从片名到主题,似乎都隐隐含着为自己鸣冤叫屈、诉苦辩护的意味。
1898年,左拉投书《极光报》(L'AURORE)为德雷福斯鸣冤,从此,该报头版上的标题“J'Accuse...!”(我控诉)成为法语里的名句
熟悉法国历史的读者一望便知,《我控诉》改编自百多年前鼎鼎大名的德雷福斯事件。由法国男星路易·加雷尔(Louis Garrel)饰演的法国军官被诬告为叛国间谍,流放外岛,经过著名作家左拉等人的不懈努力,十多年后,德雷福斯才终于沉冤得雪,恢复名誉。如今,与德雷福斯一样身为犹太人的波兰斯基,选择在这么一个时候拍摄这么一个题材,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于是,批评他指桑骂槐、不思悔改的意见,迅速遍及社交网络。
日前,美国《君子》(Esquire)杂志网站上也刊登了记者加布丽艾尔·布鲁内抨击波兰斯基的文章。她认为波兰斯基是“继路易·C.K.(Louis C.K.)、凯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和查理·罗斯(Charlie Rose)之后又一个在“我也是”(#MeToo)时代中试图东山再起的名人”,斥责像《我控诉》这样的新片,根本就不是今时今日我们所需要的作品。不料,在此背景下,率先站出来捍卫波兰斯基、反击该文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当年遭导演强奸的受害者萨曼莎·盖默(Samantha Geimer)。
盖默在推特上表示:“对于罗曼来说,几乎就谈不上什么“我也是”(#MeToo)时代的东山再起。《君子》你们也就这点能耐了,攻击一个多年之前早已做过道歉、给过补偿的人。我早已长大成人了,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呢?”
这也不是萨曼莎·盖默第一次为罗曼·波兰斯基辩护了。以往,她曾数次公开呼吁外界,放下过去,别再纠缠于是否应该引渡波兰斯基回美国服刑的问题。年初接受媒体访问时,她还透露,波兰斯基亲笔给她写了一封道歉信。“对于周围那些关心我的人来说,这封信意义重大;所以,可以说它对我来说也是意义重大。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让我妈妈感觉好过一些的,对我来说,那都是需要感恩的事。”
回到1977年时,正是母亲送萨曼莎·盖默去了演员杰克·尼科尔森的家里,让等在那里的波兰斯基替女儿拍摄了一组艺术照。结果,按照萨曼莎的说法,导演灌她喝了香槟,吃了兴奋剂,强迫猥亵。1978年,担心自己会锒铛入狱的导演逃离美国,之后便一直定居欧洲,至今正好四十个年头。今年早些时候,波兰斯基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除名,对比2002年他们颁给他一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钢琴师》)的做法,不能不让人感慨:时代确实已经不同了。
新闻推荐
商业太空旅行近日又掀起层层波澜,美俄多家私人宇航公司纷纷公布最新的绕月飞行太空旅行计划,一场商业版的“太空竞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