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求存的文艺电影在院网同步中找到新生——《生如夏花》的上映之路
文艺电影这个称谓自诞生之日起,业界与观众的反应便走向了极端的两极分化。
文艺电影在欧美是长期存在的,在美国叫做“独立电影”,在欧洲叫做“艺术电影”。在法国本土电影大多是艺术电影,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得艺术电影发展的有声有色,而在美国,独立电影也有独立院线的支持,使得独立电影能够有渠道与观众见面。
但在中国,文艺电影却一直犹如地下电影一般,观众知晓名字的永远只有几个在国际电影节影展中获得奖项的文艺电影,而对更多的文艺电影,观众不是不想去了解,也不是不想去看。而是另有原因,首先排片少或者没有排片,其次是宣发的缺失。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最初的资本乱象之后,发展到现在,中国电影工业的日趋成熟,商业大片的模式也终于在众多好莱坞大片中杀出重围,有了一席之地。可是对比于美国的“独立电影拿奖拿口碑,商业电影拿票房”模式,中国则是得票房者通吃,文艺电影持续萎靡。业界更是有视票房与卡司为先的范例,观众则是两级分化,部分人想看文艺电影,部分人则觉得文艺电影压根没有存在的必要。
文艺电影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电影人近些年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建立了文艺院线联盟,在全国有两百余家的影院。虽然也有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八月》公映期间,艺联以6.78%的排映场次占比,取得了17.55%的票房占比,但由于银幕的稀少与覆盖率低,始终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股燎原之火,但艺联的模式,值得我们默默期待。
文艺青春电影《生如夏花》给众多文艺电影从业者指了另一条路
青春电影,一直是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成熟的商业案例有《左耳》、《七月与安生》、《致青春》、《匆匆那年》等等,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类影片通常有一个基本套路,而围绕基本套路又穿插了各种狗血剧情,如车祸、出轨、自杀……
狗血套路的层出不穷,再加上大流量明星的堆积,影片票房节节攀升的同时,也让观众对青春片产生了误解与恐惧。这时反套路青春电影出现了,《生如夏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重新解构了青春片,没有车祸,没有出轨,没有令人惊悚的自杀,尝试用朴实的目光去描述一段青春往事。没有披星戴月的浮华场面,没有紧张刺激的虚构节奏,把岁月芳华中值得记叙的事情,缓缓道来,择出沉甸甸的“人生小事”。
但这样的文艺青春片,终究不如商业青春片那样刺激人的感官,也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上线期间更是会受到众多大片的排片挤兑。反套路的文艺青春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艰难,但在七夕节的前奏,文艺电影迎来了一丝转机……
院网同步给文艺电影带来了勃勃生机
七夕节的前两天,8月15日,青春电影《生如夏花》在爱奇艺与院线同步上映
院网同步的概念犹如当初电视剧的网台联动一样饱受争议,曾经网台联动一度被一线卫视蔑视,而现在,电视剧片方纷纷开始了网络、卫视同步播放,因为单靠卫视收入已无法维持制片成本,而网络播放的渠道却给片方带来了惊人的收入。
将院网同步正式映入业界与观众视线的是《S4侠降魔记》与《香港大营救》这两部电影,而这两部电影的宣发方都是凡酷文化,这个宣发公司也是《生如夏花》的主宣发方。
2018年1月,《S4侠降魔记》以“院网同步”的方式上映,最终收获340万元院线票房,网络上面分账则高达1300万元。
同年5月4日,爱奇艺和各大线下院线同步上映《香港大营救》,这部千万级投资制作的影片,最终院线票房674.1万,而在网络上,上映四天则累计分账两百万。
这两部电影的成功,在业界当中掀起了一阵“院网同步”热,许多电影虽然打着院网同步的幌子,但成绩始终不佳。
而此次《生如夏花》的院网同步上线,由院网同步的先锋者凡酷文化宣发,一上映便以B类片在一众玄幻大片中接连两天上榜,与同期上映的其他青春电影相比,更是上涨飞快。
从凡酷文化的宣传策略上看,依托的是他们一贯的全局运营、精准定位套路,以大数据人群画像为基础,配合紧贴爆点热点的巧妙营销,抓住“西昌”、“青春”两个关键词,开展垂直多维度的投放宣发。
列如开学季的全国各大高校,能看到人流密集的图书馆等地点都有影片入口。
围绕西昌的邛海、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元素,凡酷文化开展定点营销,后续引得西昌同城号自主转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
《生如夏花》的上映,应当是文艺电影的一次试水,未来,将会有更多制作优秀的文艺电影进入院网同步,来尝一尝院网同步的香饽饽。
新闻推荐
《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暑期档,这是全年仅次于春节档的最重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