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印度电影超越国产片?因为他们拍出了我们不敢拍的现实
最近几年,印度电影屡屡在中国市场可谓大火。婊姐身边也总能听到这样老生常谈的说法——
印度电影已经超越国产电影。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现状?
其实,印度电影产业并非好莱坞那样得财大气粗,但印度电影人却总能够在现实题材领域深耕细作,尤其在中国这样国情类似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印度电影拍出了中国人不敢拍的现实。
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里,印度电影人用喜剧的手法探讨“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弊端;
前不久热映的《起跑线》当中,又讽刺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
而在最近,印度又出了一部我们不敢拍的电影,它揭露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心中不能言说的痛:
房价。
方寸之爱 Love Per Square Foot
影片的片名中文翻译实在太传神,所谓“方寸”二字,已经尽显故事背后的主题。
人活一生,所图不过是为了能够有方寸之地来生活。
可在贫富差距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小小的梦想,对于很多人来说却已是遥不可及。
这背后所蕴含的便是很多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
房奴与蜗居。
只是不同之处在于印度电影人,将这个扎心且辛酸的话题,改编成了一个笑中带泪的喜剧故事。
影片一开场,就用一段荒诞感十足的戏份带出了故事的主线。
一个成年男性身穿背心短裤,嘴里还叼着个牙刷。他的身上还披着一件随风飘扬的披风,站在屋顶上眺望着远方。
可这个如同超级英雄一般拉风出场的男子,此刻想的却并不是拯救世界,而是眺望着不远处的精装商品房。
他的眼神里透露着一种渴望和羡慕,他内心YY着。
有一天自己也能够生活在那种精装修的豪华大房子里。
然而现实很骨感,此刻他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蚁族。
他叫桑杰,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
快三十岁的人了,却和父母一起住在铁路公司的宿舍。
宿舍不仅又小又破,而且每天都要挤公共厕所,因此他不得不站在屋顶上刷牙。
更麻烦的是,他在这个临时的家里连独立的房间都没有,每天只能打地铺。
一旦有客人来家里,桑杰就连客厅都没的睡。
这还不算完,要命的是桑杰的父亲马上就要退休,这意味着宿舍也将被收回。
没了宿舍,一家老小就得露宿街头!
所以对于桑杰来说,他的人生梦想只有一个:
告别和父母挤在狭小宿舍的生活,拥有自己的房子!
但要在房价非常高昂的当地买房,首先面临的就是钱从哪儿出。
以至于连桑杰的父母都对自己儿子的想法不屑一顾——
就你每月那点工资还想买房,自己心里就没点X数吗?
没想到父母不仅不支持而且嘲讽技能MAX,但桑杰却不甘心,他表示自己在银行工作,可以贷款啊!
可让桑杰没有想到的是,银行不愿意给桑杰贷款,因为——
自己是工薪阶层。
桑杰作为一名银行的工程师,收入还算不错,月薪5万卢比(约4千人民币)。
这在贫富差距巨大的印度,已经算得上是收入稳定的中产阶级。
可即便是中产阶级,他的收入却始终跟不上房价疯涨的速度。
根据报道,2017孟买市区价格为每平方米均价在6万元人民币~7万元人民币之间,大概也就比中国的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相差无几。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在中国不也一样的现状吗?
恰好此时,桑杰看到政府出台了廉价买房政策的新闻,
但遗憾的是,只有已婚夫妻才能有这个条件。
怎么办?
作为单身狗的桑杰,想到了利用“假结婚”的方式来获得购买廉价房的机会。
一开始,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上司兼情人拉席。
拉席是桑杰的女老板,却总是经常背着男友和下属桑杰搞办公室暗昧。
但对于有钱任性的女老板来说,和桑杰不过是露水情缘,顶多算是个备胎。
至于结婚,就更不可能了。
而这时候,桑杰刚好在朋友的婚礼上,遇到了心仪的女孩卡莉娜。
巧就巧在,卡莉娜也是一个买不起房的印度蚁族。
和桑杰一样,她也是和老妈挤在廉价公寓里,房顶的石灰更是经常脱落,简直就是危房。
机缘巧合,两个把房子当成一生信仰的人相遇了。
确认过眼神,彼此理想和人生追求完全一致,而且一个人负担不起还贷,但两个人的收入加一起就完全没问题了啊。
于是为了能够买廉租房,男女主决定假结婚。
可婚姻大事毕竟不是儿戏,这场以先上车后补票的虚假婚姻当然不能长久,摆在男女主角之间的还有同居之后的更多问题……
《方寸之爱》的故事其实并不新鲜,但导演却在轻松诙谐的故事里加入了社会性主题,而更戳中人心的,无疑是片中对“买房难”话题的探讨。
这场啼笑皆非的“假结婚”来买房的闹剧,绝对会引发不少内地观众的情感共鸣。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为了能够买房选择了假结婚,看似荒谬,但实际上这样的案例却有着现实基础。
在这方面,中国与印度有着类似的国情,人口基数巨大,贫富差距激增,随即带来的种种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明显。
早在几年前,国内很多城市便出现了夫妻两人为了规避房产限购政策,而选择假离婚的新闻。
仅仅是为了多买一套房子,夫妻两人的假离婚的算计,却换来了无可挽回的真离婚的代价。
这背后的扭曲现象,归根究底都是高房价带来的副作用。
所以婊姐完全理解桑杰和卡莉娜为贷款买房而遭受的悲惨折磨,尽管电影用了不少喜剧式的荒诞处理,消解掉了电影的一部分悲情写实的基调。
回到文章开头,印度电影人为什么总能够扎中我们的痛点呢?
婊姐觉得,是因为印度电影对于房价这样的现实主题的人文关怀具有普适性。
这个印度房奴的荒诞故事,即使放置在中国背景下也一样成立,甚至可能会衍生出更多无奈和共鸣吧!
但从另一方面讲,买房难固然是现实问题,但房子也不能代表人生的全部。
正如片中桑杰的母亲所说:
家,是由住在里面的人定义的,而不是由房间的大小和墙壁。
房子多大不是多重要,重要的是,你跟谁一起住。
新闻推荐
《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绿里奇迹》、《穹顶之下》、《小丑回魂》、《黑暗塔》……几十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全世界除了美国作家斯蒂芬·金恐怕没谁了。任何影视作品只要打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