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垮的钢铁斗志 电影《金刚川》观后 ■ 费英凡

安徽日报 2020-11-20 07:57 大字

3月立项,8月开拍,10月上映,《金刚川》再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速度”与“质量”。

《金刚川》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演员表演,包括导演对艺术的理解,都是相互取长补短、各司其职。电影情节其实并不复杂,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之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部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渡过金刚川,江面上近40米长的木质桥被敌机炸了修,修了又被炸,再修。最后还是志愿军“炸不烂”的顽强意志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帝炸弹。

可能正因为拍摄制作周期过短,无法把情节做到各种复杂演变的叠加,只能做减法。但情节上简洁又给电影艺术呈现的创意性,带来了某种可能性。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同视角下的相同情节的再现。《金刚川》从三个视角:士兵、敌机、高炮班,展示了一段极其惨烈的对抗。导演组的创作立意,不仅仅为了表达勇敢、无畏,他们的着力点在讲述“牺牲”,影片中把所有的情感述说点都集中在普通士兵身上。正因为他们极其普通,才极其真实。导演路阳负责士兵这个视角,他认为,战友之间以同志相称,彼此之间一定有一种超越工作、甚至超越家人的关系,是一种牢不可破的情感。所以才有了班长刘浩与话务员辛芹之间看似蜻蜓点水又意味深长的情谊,他们是老乡,却谁也没主动和谁“两眼泪汪汪”地打破平静,就这样保持着距离感,直到一次战斗前“电话里的相互问候”。

高炮班的故事最为壮烈。张飞是关磊的徒弟,但他又是师傅的领导。他俩亦父子亦兄弟的情感关系,在吴京和张译这对戏外好友的演绎下,真切温情,又豪气盖天。吴京的义,取自三国里的关云长,他的粗犷与细心,表现于他的无畏与关爱里。张译的勇,取自张飞长坂坡前的那一声吼。一段玉米地,一根烤玉米,是连接师徒二人情义永恒的最后篇章。张译扮演的张排长,起先在师傅前面是怯生生的表情,最后看着师傅高炮班悲壮的场景,他眼神里的一怔、一凄,表情惊恐、停滞,震惊、心恸、愤怒后短暂的神情凝固,复杂的情绪,完美演绎……再看他那10分钟的独角戏,单臂拖着单腿,挂着几枚炮弹艰难穿越玉米地,黑夜被炸弹燃起的火光照得通红。一个稍稍仰拍的长镜头,映着张译的背影,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决心。张译教科书级的肢体语言表演,堪称本片最高光的时刻。

再回到影片,因为制作时间紧迫,本片承载的意义特殊,对所有创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三位导演各取自己擅长的“炮位”精准配合,情节看似简单,但立意明确。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说过,如果让情节随着人物性格发展,就会发现,所谓连贯性逻辑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复杂性的肤浅理解之上的。诺兰的《敦刻尔克》也是这种非线性结构,不过他是对准大撤退这件事,《金刚川》更多的是对准一个个个体人物,抛却了一个个肤浅的认知。我认为,可能《金刚川》在剪辑上有很多重复的镜头呈现,但那不是粗糙,是一种强调,是一种时空的衔接,是情节的需要,是无上精神的表达——金刚川,金刚穿。

片尾那震撼人心的“人桥”,就是打不断、炸不垮的钢铁斗志。艺术家们也如穿越枪林弹雨的“金刚”,用一份真心与担当,抵达胜利的彼岸。

新闻推荐

真正的“凡尔赛”:猜中开头、没猜中结尾

动画片《凡尔赛玫瑰》海报□本报记者李雪萌继“六学”之后,“凡学”在几天之内又成为一门迅速兴起的“互联网新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