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百姓的代言者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赏析 □ 陈琴
《人鼠之间》约翰·斯坦贝克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伊甸之东》《烦恼的冬天》等,其作品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等众多知名文学奖项。
《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描写了美国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银行家、种植园主等纷纷巧立名目,霸占了农民的土地,并印发传单诱骗他们离开家园,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去谋生。
1937年秋,作者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亚。他沿途见到流浪的农民处于绝境,非常震动,他觉得过去写的书是“多么拙劣,多么渺小”。他要描写农民的悲剧,要为他们说话,这是他创作《愤怒的葡萄》的动机。
他就以这段经历为素材,以汤姆·乔德一家人的迁徙为线索,叙述了这些苦难的人被逐出家园的愤怒和流离失所的奔波、失去亲人的痛苦、食不果腹的煎熬。在路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相继死去,一家人在果敢坚强的母亲维持带领下,终于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可是,生存更加无奈和艰难。各种警察的粗暴驱赶,农场主冷酷的工资克扣,让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人们到处找工作,工资再低都有人抢着干。大批流民们成天辛苦奔波劳碌却食不果腹,而占有大量土地的资本家却把成堆的水果猪肉倾倒填埋。作者愤慨地写道:“咖啡在船上当燃料烧……把土豆大量地抛到河里,岸上还派人看守着,不让饥饿的人前来打捞。把猪宰杀了埋起来,让它烂掉,渗入地里。”资本家的贪婪与残酷,无产者的饥饿与愤怒,压迫与抗争,逃离与背叛,绝望与坚持……这一切,饱含着美国现代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
小说的最后,写乔德一家人逃难躲雨时,遇到快饿死的男人带着一个小男孩,男孩说他爸爸六天没吃东西了。乔德家的女儿罗莎夏在自己刚早产的宝宝夭折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悲伤和虚弱,用自己的乳汁搭救这个陌生人。人性的光辉在这一时刻跨越了苦难,母性的善良在此刻如黑暗中的绽放的焰火,给处于绝境中的人一缕希望的亮光。人能在绝望时刻还保持善良,这才是大爱。这个戛然而止的结尾悲伤而温暖:尽管现实依然残酷,可给人前进的动力和希望,人们在困境中顽强挣扎互相扶持就是最好的答案。
汤姆·乔德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直率、善良,也机智、幽默,他曾参加过多次罢工斗争,在他身上潜藏着一种觉醒和反抗的力量。母亲乔德太太最令人敬佩。在不断的流浪中,她是家里的主心骨,尽力维护家庭的完整,在困境中努力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善良。同时,通过乔德太太和她的女儿罗莎夏的不成熟作对比,反映了一个女人在苦难中的逐渐成长。
书中的这句话最令我难忘:“相信要尽力而为,每前进一小步,可能会倒退一点,但是永远不会完全退回以前。这就说明这样做是对的,是必要的。”
《愤怒的葡萄》1939年出版之后引起轰动,引发公众对贫苦农民的强烈关注,曾被美国多地列为禁书,有人还出版了《快乐的葡萄》一书,写一户流民初到加利福尼亚时生活很贫穷,后来银行给他们贷款,农场主给他们土地,他们经过辛勤劳动富裕起来。据说这是为了“揭穿”斯坦贝克的“谎言”。可事实上,流浪农业工人的苦难远远超过斯坦贝克的描写。《愤怒的葡萄》的影响并不因为统治集团的抵制、禁读、诬蔑而消失,最终促使政府对农民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并推出相关救助措施。1940年该书获普利策奖、美国畅销书协会奖和今日社会服务工作奖。同年,同名电影上映。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文学层面,甚至直接影响到美国历史的进程。
《人鼠之间》是斯坦贝克1937年发表的一部小说。
单从内容方面来说,这篇小说比《愤怒的葡萄》更吸引人,文笔优雅,短小精悍。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两个流浪的农业工人伦尼和乔治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朋友。伦尼力大无比,但智力欠缺,饮食起居全靠乔治的帮助。他们两人结伴来到一个农场做工,干苦力,受歧视,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还是对生活心怀梦想,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能改善生活,将来能有自己的小农场,“有一间房子”“养几只小动物”。然而,在这个充满算计、嫉妒和冷漠的世界里,即便如此低微的要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农场主的儿子凯利对他们粗暴无礼,还多次侮辱伦尼。凯利寂寞的妻子又去挑逗伦尼,伦尼无意中失手掐死了她。乔治为了不让他的朋友伦尼惨死在凯利的手中,被迫含着眼泪亲手打死了他。
伦尼这个形象描写得最生动,这个智力低下却力大无比的男孩,根本不懂人心世道的狠毒和险恶,整天没心没肺只知道干活。他傻傻的神态和天真的语言,多像个单纯的孩子,让人忍俊不禁又同情心酸。他对朋友乔治的依赖和信任,也让人倍感友情的珍贵。
从体裁方面来说,《人鼠之间》是斯坦贝克独创的剧本小说。他给经纪人去信说:“我现在的这部作品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剧本,而是可演的小说。形式上是小说,但场景布置都可以搬用。它不同于别的剧本,因为里面不按幕分,而是用章节来代替幕布。描写性文字可以做舞台指导。”
这部精简的戏剧小说,在不动声色的叙事中显露出惊心动魄的魔力,笔法粗犷而抒情、写实又充满隐喻。作者很善于调动读者的情绪,使人不自觉地融入其中,感受底层人民的挣扎与梦想,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渴望与隔膜。
这部作品其实也是一则寓言,友谊和梦想、忠诚和孤独、希望和失望……作者把这些抽象概念根植于具体人物和现实背景之中,很有感染力。作者斯坦贝克在谈到书中的人物时说“这不是精神失常,而是代表所有的人的模糊而强烈的愿望”。的确,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小个子乔治和智障者伦尼以及孤独的黑人、寂寞的凯利妻等等,他们都是孤独的,他们都有被人理解和陪伴的强烈渴望。因此,伦尼和乔治的友谊才显得弥足珍贵。
《人鼠之间》深刻揭露了工人阶级的困境,反映当时流浪人口孤独漂泊的生存状态。突出了下层人民的梦想和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又把他们的不幸放在阶级对立的背景之中,增加了作品的悲剧效果。不过,本篇是作者早期的作品,对人物的觉醒性和反抗性的描写比《愤怒的葡萄》单薄些。
《人鼠之间》一出版就马上畅销,为“每月读书会俱乐部”选中,改编成剧本在纽约上演,深受欢迎,获“纽约戏剧评论社”季度奖。斯坦贝克被誉为无产阶级作家,以难得的“怜悯之心描写小人物”。
1962年,瑞典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约翰·斯坦贝克,以表彰他“既充满想象力又切中现实的作品,表现出悲天悯人的幽默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新闻推荐
据6月24日出版的《好莱坞记者》刊登的消息,有一部名为《B》的日美合拍科幻片已于近日正式立项,预算达到7000万美元,但该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