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中国白衣军团照亮生命

滕州日报 2020-03-16 10:33 大字
王珉

新冠肺炎这场战役,是一场中国必须赢的战争,无数医者冲锋在前,他们是中华儿女心中第一道防火墙。从武汉封城湖北爆发疫情以来,全国各地的医者源源不断驰援湖北,这些最美逆行者负重前行,只有战胜前线的病魔,才能守护好全中国百姓的安康。

最近,豆瓣评分和视频网站一直处于高位的医疗人文纪录片《中国医生》,正是这些医者素日工作的真实写照,像极了现在一线医护的战疫日记。它在唤醒观众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只有在疫情爆发时,才想起珍惜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医生》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受到广泛关注口碑爆棚,而后相继在中国各大卫视播出,为医者捎去战疫的信心和力量。

第一集名为《挚诚,不敢死的医生》。何为“不敢死”?故事采用完全实拍的模式娓娓道来。没有光鲜亮丽的演员,也没有设计虚构的剧情,故事直接将镜头对准为百姓守护健康、甚至付出生命的医者。第一位医生名为朱良付,他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开篇他对着镜头独白:“一个老太太,她家老爷子因为脑高灌注综合征突然死亡,说我把她家老爷子害死了,但之后她又让我帮她测血压,她从心底里知道,我是一个好大夫……”朱医生面对的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脑卒中,这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他虽样貌平庸,在骑着电动车上下班的车流中,他显得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但他闪耀的医术之光,却担得起“中国医生”的“中国”二字。

影片中一位在家昏倒呕吐的高龄老太太被紧急送医,朱医生第一时间跑去接诊,因拯救脑卒中病例必须要和死神抢时间,不光送医要快,判断也要快,治疗快,手术快,才能拯救生命。朱医生迅速检查,判断老太太应该是脑部动脉肿瘤破了,扫描无法定位,他当机立断开颅手术确认。经过老人大儿子确认后,手术马上展开。手术室外是被突发意外击中的家属,手术室内是一台必须精确到毫厘的手术,一根金属细线在朱医生手中拿捏、穿行在老人脑中。终于朱医生判断出,老人没有动脉瘤有可能是静脉出血。老人的子女多名都是医生他们非常配合朱医生,也明白医生的抉择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后来,朱医生值班又遇到危重病人,如果病人6小时内得不到救治,就可能引发偏瘫或死亡。此时一段在医院走廊的录音显得格外重要,朱医生用最简单也最通俗的语言,将整个手术治疗的风险和方案,同患者的妻子和儿子做了确认“理解(这些并发症),同意做手术”。在得到他们的肯定答复后,他快步进手术室。我不知道这样的沟通,在中国频频出现医闹的语境下究竟是不行还是幸运?作为医生,朱医生能给自己提供的保障,也许只有手机数字化的、脆弱的音频留证。

《中国医生》深入全国六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不同科室,纪实拍摄长达一年,刻画出这些有血有肉的医者形象,也以小见大地呈现中国医生的“累”。医者也是每个家庭的普通角色——父与子、母与女、夫与妻……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朱医生的话最让人感动,他担心自己“过劳死”,又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敢死”。“我不能死,我家庭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他的劳累付出、满腔赤诚,跃然荧幕。

中国医生并非万能,他们看多了生死,也从患者家属那里看遍人性冷暖。新冠肺炎爆发,让“中国医生”成为庚子年春天,最让人铭记的字眼。而《中国医生》的热播,更让观众看见医生的光芒在于和疾病的不懈战斗,明白医生的“失败与伟大”,搭建起医患之间的理解之桥。无论是爱护医生,还是怜悯患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普世价值,使该片树立起医疗人文类纪录片的新标杆。

新闻推荐

101年前的一所学校 如何影响人类百年审美?

看理想节目看理想101年前,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一所学校,它仅仅存在了14年,却影响了之后近百年的人类审美理念。实际上,今天人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