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他把别人放弃的剧本拍成了经典
缅怀电影巨匠,绕不开他的作品。而提到吴贻弓,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影片清单中,《城南旧事》不列第一也是第二。这部拍摄于1983年的影片是吴贻弓首次独立执导的电影,当年即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音乐等一众奖项。此后伴随着电影在海外影响力的扩大,影片还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的二等奖赤道奖等。
不过鲜少人知道,吴贻弓执导、上影厂出品的《城南旧事》,其实是被另外一家电影厂放弃的剧本。剧本改编自作家林海音的同名短篇小说集。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集,《城南旧事》通过一个六七岁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映出了在上世纪20年代北京南城的人与事。电影改编中,编剧伊明将其中的三篇,改编成剧本。
吴贻弓自己就曾感慨,《城南旧事》是部“慢热型”的影片,对比商业大片的 “红火一阵子”,《城南旧事》不疾不徐地推出30年间,每年总会在不同场合被人念起,在不同平台一再放映。这种“慢热”正是经典电影的生命力。而这背后,是影片从资金筹备到拍摄手法再到演员表演上的匠心诚意。
事实证明,遵从原作的本意,确实让影片焕发文学光彩。在研究者看来,吴贻弓的电影美学也受到中国古典艺术修辞手法的影响,复沓、留白、反衬等皆在叙事中有所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新华社的报道 《林海音著文谈 〈城南旧事〉》,1983年春,原著者林海音女士著文谈《城南旧事》:“是用儿童口吻,写出一个儿童在小学六年成长期间所看见的成人世界的故事”。可以说,电影在这一点上正是与原著意图完全吻合。
电影的结尾,当经由七次枫叶叠化镜头徐徐铺开,仿佛英子无尽的哀思与离愁,霜染丹枫、衰草孤冢,哀婉的《送别》歌声再度响起——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文汇
新闻推荐
张芳今年国内暑期档,《八佰》《少年的你》《旺扎的雨靴》等纷纷撤档,而《银河补习班》恰逢其时地赶上了最好的档期。而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