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年:《拿摩一等》 一部值得剧透的电影
原创: 壹娱观察编辑部 壹娱观察
文/阿年
导演最舍不得剧透
但是今天可以来一次剧透
因为这部电影本来就值得剧透
因为剧透的是你我他的个人记忆
关于外公外婆
关于父母
关于发小和初恋
关于故乡
关于大上海
的共情记忆
关于外公外婆
我没有见过外婆,因为外婆生下我母亲得病去世了。小时候我是爷爷奶奶带的,因为父母都在外地工作。
爷爷因为历史问题被“发配”到镇上的水果店,我的记忆里,爷爷在家里、在水果店里、在去杭州的轮船上一有空闲就捧着一本古书看,有时候还会“朗读”出书里面的词句。
奶奶呢把我当一只小鸡疼爱着喂食着,奶奶能做很多点心,芝麻糖年糕、梅花糕、定胜糕……会制很多饮料,甜酒酿、酸梅汤、八宝汤……
▲ 《拿摩一等》中外公外婆的院子
6岁那年我摔了一跤,脑门上磕破了一个洞,吓得奶奶赶紧把陪我玩的两只老母鸡卖了,让镇上的医生每天给我洞里填纱布,硬生生没有让我父亲回来看到脑门上的疤……
我把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化作影片里的外公外婆了。影片里外公朗读诗句,外婆做的柚子水就是来自对爷爷奶奶的记忆。
只是现实世界稍不同的是,高考那年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得了12元稿酬,奶奶拿了贰元对邻居说终于用上孙子的钱了,但是第二年我读大二了,收到了父亲寄给我的信里是一个黑袖章,父亲告诉我奶奶去世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很想知道我给奶奶的贰元钱用了没有……
因为我没有好好报答过奶奶,而我的爷爷在我的电影处女作完成后也闭上了眼睛,大概爷爷的最后一口气是留给孙子喜爱的东西……
关于父母
我的父亲当教师,妈妈做湖笔,两个人不在一个地方工作,父亲一到周末就要坐船去妈妈工作的地方团聚。
记得妈妈有一次对我说过,“一只蝴蝶来了”,她指得是爸爸来了,言语中有一种欢喜。
父亲严厉,妈妈宽松。我和哥哥有一次躺在床上,盼望父亲发配到宁夏去,像一只蝴蝶飞走……
▲ 阿年全家福老照片,左边小孩就是阿年
爱情抑或婚姻的本质就是一对蝴蝶,所谓经典的梁山伯祝英台生前不同穴死后化作一对蝴蝶飞便是明证。现实生活中,蝴蝶常常是飘着的,随风摆动的,说走了就走了,说散了就散了;但是好的爱情,两只蝴蝶依然会聚在一起飞舞时间和空间。
我的父母像影片里的两只蝴蝶一样,中间因为工作也各自飞翔过,后来又回到一起了。影片中三次出现蝴蝶,盖出自上述的观察和理解。
关于发小和初恋
大凡发小,就是穿开裆裤时就一起玩了。小时候无忧无虑,胆子也大。
可以从十米高的桥上跳入河里,再从河底撩起被水压剥落的短裤穿上浮出水面。也可以拿起扫把跟隔壁班打架,我们是温柔少年,不是用扫把打人,而是进入教室关闭门窗,用扫把扫地上的灰尘,冷暴力他们~长大了,要自己养活自己了,就得工作啊。
我的发小留在新市的,做丝绸、做茶糕,榨麻油,酿黄酒、做餐厅厨师、做马桶水桶和揺撸的木匠,织席子竹扇扁担藤椅的蔑匠,还有天下毛笔取湖笔的笔匠~发小成为了拿摩一等的匠人。
我有个发小,大学差几分没有考上,那时又没有钱再复读,只好进入工厂做印染,后来交了女朋友结婚生子,而儿子继承新市文艺韵脉,去北京学音乐后来再去俄罗斯深造,这个烧钱的学业费发小得扛啊。
所以发小工厂出来后,做过网吧开过KTV和茶馆,甚至到儿子大学门口开面馆。北京房租太贵,最后回到新市老家。四十几岁开始学做古镇最好的美食茶糕,三更起,晚上十点睡。
如今到古镇,你会尝到发小做的茶糕。上海人杭州人南京人苏州人每天都会定制一点发小做的茶糕……
▲ 阿年(图右)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时
大凡初恋一定是第一次看中的双眼。没有初吻,甚至拉手都没有,但这就是初恋。
记得读中学夜自习回家,两个人走在青石板路上的脚步声差不多,仿佛能听到彼此心的跳动。我没有回过头,只是高考前夕,感觉我们要分别了,我鼓足勇气回了头。
然后,她一步步低着头走近我,我俩就互望着……然后说了一些心里藏着的话……后来我去北京读了大学,她去长江边的一座城市读大学;再后来,她去了外国,我回到杭州再北漂,就这个样子像家乡河流里的小船漂走了。
影片里肖声自己亲手设计,再经由外婆、母亲的编织,三代人共同手工完成的婚纱,大概就是我一直没有实现的愿望吧。而影片里小熊给初恋造船,以一颗匠心得到初恋的芳心就是我对发小的致敬。
关于故乡
我出生的古镇有一千七百多年了,原来古镇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仙潭,后来改成了今天的名字——新市。
大概那时候的古代,要把京杭大运河动脉上的繁华古镇意会成一座城市吧。新市比乌镇早了五百年(成建制),但是乌镇的名字在今天好听啊,所以成了文青的好去处。
▲ 片中的新市古镇
但是换了三十年前,乌镇要去新市赶集的(吴江盛泽要去南浔赶集一样),再到一百多年前,六岁的茅盾要牵着嫁到新市钱家的姑妈之手去新市玩的,姑妈的夫家也是茅盾的外婆家。
今天文艺知识青年中年老年都喜欢的资中筠外婆家也在新市,把艾略特惠特曼勃朗特伍尔芙搬回到中国的赵萝蕤爷爷奶奶家也在新市。她们少女时代在老式的天屋房子里弹着小桥流水行云的钢琴曲,如今健在的资老前一阵子过生日还以钢琴演奏会做庆生。
因为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在新市读过小学的夏衍改编成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厂在60多年前来到新市,拍成了今天依然经典的电影……可见新市的文艺气息像古镇上纵横交错的河流一样绵长的。
现在新市古镇上喜欢京剧越剧、弹钢琴手风琴、吹口琴笛子、朗诵诗歌美声唱歌的佳处不时能看到。
我的堂伯94岁了,还天天去老房子唱上一曲宋保罗的《打渔杀家》。老房子有大厅和天井,活生生一个大音箱,辽阔而绵延的声音你听不出唱者的年龄;收声处,堂伯一副自得如潇洒小哥哥。
写到这里,对故乡的赞美也收一下吧。影片中外公朗读普希金的诗歌,用几十年前法国制造的咖啡机煮咖啡皆有故乡时间的收声和留念吧……
▲ 片中的柚子树
关于故乡的柚子。影片中几次出现了柚子,那是我一直的怀恋。每年深秋时候,家乡的柚子由青变黄了变成熟了,全镇弥漫着柚子的香味……然后在柚子树下吃美食,看风景真的是我的故乡拿摩一等的一道风景。
如果你的院子外是小桥流水叮咚声、月亮倒影……你说是怎么样的感觉吧?!
柚子也象征幸福的爱情。日本有部电影,叫《幸福的黄手帕》。家门口挂着用黄色手帕缀成的旗幡,女主人在等着她心爱的男人回来。
影片中,男主肖声抱着柚子去迎接上海归来的女朋友,两人在外婆家房间里的几次柚子展示,都是暗喻彼此两颗内心的粘合度乃至身体打开所散发的心香。
柚子掉落,象征着一段时间的流逝或者生命的某种终止。小时候经常发呆,看家里后院的桃花、蔷薇花、玉兰花、桂花……十一月时候,突然没有花了,而柚子沉甸甸地像一灼花球一样落下去了。
记得隔壁张家奶奶去世的时候,那晚她家的柚子树掉了一地柚子。柚子是芳香的,大概张家奶奶要去的是一个柚子香的世界。影片中外婆去世时前夜柚子掉落的画面就是来自这个记忆。
▲ 片中的猫
关于故乡的猫。故乡没有野猫,任何一只猫可以自由进出家里。所以故乡的人把猫叫“家猫”,所以家猫不会见人跑,而是黏上来,像恋人一样厮耳撒娇,打情骂俏。
故乡的猫不会偷吃鱼,而是吃点剩饭剩粥,喝点天井里积下的雨水,很淡泊明志。淡泊的是生活,明志的是如何做一只优秀的家猫。
影片中猫和鱼的关系就是来自我对故乡家猫的理解。故乡没有流浪的猫,但是你可以流浪到这个和平的古镇享受家猫的欢迎和礼数。
▲ 道具师抱着猫
道具师每天都抱着片中的猫,结果有一天猫趁他不注意跑掉了。
关于大上海
大,新市话叫“渡”,大上海叫“渡上海”。新市和上海很近,过去是水路,电影《林家铺子》里从抗战开始的渡上海坐轮船逃到新市的镜头就是证明。
现在从徐家汇开车到新市也就北京二环到六环距离,一个半小时。(虹口区的新市路不知道是不是民国时改的地名?)。
过去上海开埠时候,新市这个水路上的“渡码头”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流入“渡上海”,同样上海的海派生活也流入新市。
现在家乡的门面叫“千年小上海江南百老汇”,大概理解是千年古镇的“小上海”融入了几百年前建立的“大上海”,也就是说,上海开埠之初就有新市人了,或者说上海人的组成有新市人。
所以,新市话跟上海话基本一样。我在上海电视台实习的时候(也是第一次到上海)曾经用新市咸话(土话)跟老上海人PK上海里弄里最土的上海话,比如“戆徒”和“戆逼样子”意思区别,比如“蹩脚”“和蹩三”发音区别、“”骨三”“和”老骨三”程度区别,且用上海话解释。
他们承认我是用浙江上海话口音解释,但往深里听,也承认到底谁是正宗上海话他们也糊涂了。
其实,我爷爷奶奶二、三十年代一直在上海,我父亲出生在上海,也是抗战后逃回新市的。他们在上海时住家在现在的复兴公园淮海路段,过去是法国租界霞飞路。
渡上海过去有句经常讲的咸话,叫“拿摩一等”,是英文numberone和吴语结合。生意学业做得好,叫拿摩一等,做人做得好叫拿摩一等,漂亮气质好叫拿摩一等,成为彼时上海人的口头禅。
如今,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句上海人口头禅说得少了;偶尔能听到从老人嘴里会吐出四个象牙一样的珍贵字——拿摩一等。那一定是真正拿摩一等到家了。
影片讲的是一对小年轻恋人,从渡上海回到小上海和家人和故乡共渡一段温情故事,也是真正拿摩一等的一段心路旅程。
所以为电影取了一个珍贵的名字叫拿摩一等,也请了八十二岁的韩美林老师珍贵之手书写了“拿摩一等”四个“渡字”,记得韩老师的字送来剪辑机房的时候,窗外下着雨,看地上的积水泛起的雨滴,被风吹过,仿佛回到了江南老家的某处,再抬头看拿摩一等四个字,像是新市古镇牌楼上镂刻的一道金字……
▲ 韩美林先生题写的片名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荡起双桨班”时隔56年再合影 《祖国的花朵》主演之一王玲与群演学生看望九旬老师,《园说》展览照片墙让师生再相聚
1963年,师生们在北海九龙壁前拍摄的合影,在《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照片墙中展出。9月6日,在教师节前,老人们在老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