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和传承,我想做这样的人”

四川政协报 2019-03-22 01:01 大字

“80后”的宝勒德出生在鄂尔多斯,从小在牧区长大,对蒙古族的各种原生态民间文化和礼仪非常熟悉,特别是礼仪中用到的独具蒙古族特色的器具,更让他十分喜欢。他上中专时学的专业是财会,然而最喜欢的还是民间美术。2005年,他来到呼和浩特开了一家经营民族工艺品的小店,边制作边售卖。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8年,有一部反映成吉思汗第32代嫡孙女真实生活的电影《斯琴杭茹》开拍在即,却还没有找到道具制作师。碰巧制片主任是宝勒德一位朋友的老师,他们一起吃饭时,制片主任随意问起了宝勒德的情况,然后邀请他来做道具师。看完剧本,宝勒德很兴奋,小时候的生活场景一幕幕浮现脑际。他边学习边制作,系统深入地学习了更多的蒙古族历史、习俗方面的知识,做出来的道具既符合剧情,又能真实地反映蒙古族的文化与民俗,可谓锦上添花。此后大型纪录片《成吉思汗祭奠》开拍,制作道具的重任又交给了宝勒德。

在种类繁多的蒙古族用具中,蒙古铠甲不仅最能体现草原民族剽悍的性格,而且制作技艺最为复杂,是各种手工艺的综合运用,同时因为可研究借鉴的实物稀缺珍贵,所以制作难度最大。宝勒德加入这个行业后,疯狂地爱上了铠甲制作这项传统而又具有挑战的手工技艺。

2010年,中蒙合作的历史题材电影《成吉思汗十勇士传奇》开拍,宝勒德担任了道具师,他需要为这部电影制作铠甲30多套。由于没有参照物,他只好大量研究古籍资料。为了方便修改,正式制作前,他总是根据图纸先制作出纸质盔甲。他还要去片场观察演员的动作,研究穿上铠甲后的艺术效果和行动效果,再根据现代人体工程学,加上自己的设计创新,改良配件,逐一解决问题。凭借勤奋的精神和丰富的积累,宝勒德终于圆满地完成了片方任务,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古代铠甲。

“做铠甲、皮具已经成了我的生活,看到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宝勒德把制作古代铠甲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先后担任了多部影视剧的道具制作。在他的心中,制作作为影视道具的铠甲,不仅单单是还原古代铠甲,更是作为一个蒙古族人对民族文化的研习的致敬。

随着宝勒德的声名外传,一些喜欢盔甲的朋友们希望他给他们量身定做真人版铠甲。而宝勒德心中一直有个梦想,真实地还原一副13世纪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铠甲,“虽然铠甲在200多年前就已经被淘汰了,但它毕竟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必须有人去挖掘和传承,而我想做这个人。”

黄金锁子甲 风吹色如铁

——蒙古铠甲手工制作技艺纪实

■文/图 白 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关于古代战争的描述,似乎都离不开铠甲。而今,金戈铁马踏梦来的时代早已成为遥远的历史,曾经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铠甲装备只现身于银幕与展览。铠甲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装备,究竟记录着怎样的历史信息?又蕴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有一位叫宝勒德的蒙古族青年,心怀对先祖的崇敬、对手艺的热爱,做起了打造铠甲的工作。

“做铠甲,编织甲片是考验”

走进宝勒德设在呼和浩特市某文创园北区的工作室,就见他正伏在工作台边上专注地修理着满是锈迹的铁片,传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古代的“兵器库”,头盔、甲衣、护具、弓箭……让人应接不暇。屋里显得有些凌乱,大块的皮革和布料原料、各种各样的铜铁配件以及琳琅满目的半成品铠甲,堆满各个角落,工作台上是大大小小的模型、部件以及成堆的铠甲设计手稿。宝勒德是个朴实中显着英气的蒙古族青年,看到我们到来,他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略带歉意地对我们说:“最近朋友送来两件出土的铠甲,我正在赶工修复,所有工序几乎都是手工完成,实在是有些忙。”

我国古代的铠甲,由于材料和保存上的问题,能够完整留存下来的实物很少,而史籍上的资料大多也只是粗略记载。宝勒德正修复的这套古代铠甲,皮质部分已经腐烂,但锈迹斑斑的甲片还大体完好,正好为他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实物参考。尽管修复工作繁复、难度大,但能有机会接触到古代的实物铠甲,还是让他非常欣喜。这些一指宽的铁片,有些无比坚硬,有些则非常脆弱,稍一用力就可能折断。甲片上这些锈斑堵塞的孔洞需逐个清理打通,根据锈蚀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精心修复打磨破损的边角。宝勒德就是靠着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不急不躁、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切割锤砸的动作。

修复好这套铠甲之后,宝勒德还要完美“复制”出一套。

“铠甲”两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海量细节。这些零散的甲片如何编织?皮衬如何裁剪?“复制”出一套古代铠甲,要对它的样式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要先画出整体图样,大到整体形制,小到每个花纹,都需要严格考证,尽量还原历史。做这样一套铠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制作工序极其复杂,需要会漆器、皮艺、绘画、雕刻、錾刻、锻打等多项技能。

每件铠甲需甲片一千多片,先将最上等的牛皮按人的体型裁切缝制成皮具,再根据铠甲的防护功能,绘制好这些甲片装订的图案,然后用牛皮绳将这些零零散散修复后的甲片按着图案固定在上面,这样就穿成了一件完整的甲衣。牛皮绳要用头层牛皮,加工过的牛皮或是非头层牛皮时间长了会开裂,是绝对不可取的。宝勒德说:“甲片之间相互压住三分之一,这是来自千百次战争中的经验总结。”铠甲在战场上起到保护生命的作用,它的灵活性和舒适性相当重要,这种片片相连、环环相扣的形制,确实是一种科学的设计,从一排至全身,每个方位都非常贴切,无论进攻或是防御,都不影响身体动作。

“沉甸甸的,全是历史”

相对于甲片部分的编织,皮革部分还原的难度更大。首先是要还原它的功能,比如说,肩部的皮革裁剪要符合人体的弧度;腿裙下方的皮革长度适中,才能减少下身晃动时甲片与身体的摩擦;铠甲内增加皮质或棉质的衬里,不仅增加了舒适性,实际上也增加了防御力。除了考虑这些功能因素的还原外,对其更多的历史信息的还原也是宝勒德重点考虑的。

每一副铠甲既是一件实用的防护用具,也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高等级的铠甲往往少不了会附加一些装饰元素,这些装饰元素包含着先民们的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根据历史资料,宝勒德将图腾刻印在皮革的表面,既是装饰,也是文化符号。“这是蒙古族最常见的纹饰雪豹,我们的先民觉得狂奔的雪豹象征着勇敢,于是雪豹纹饰就变成了体现尚武气质的符号。”而在制作过程中,不同于纸上书写,每一次刻画和每一次锤砸,只能留下浅浅的印迹,不断重复后,这些抽象的图案才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包括头盔在内的整套蒙古铠甲制作出来后,宝勒德真实地感受到了蒙古铠甲设计的精巧高超,风格极端朴素,功能之上没有多余赘物,而细节上却是丝丝入扣。比如蒙古式造型的头盔,突出了草原民族的特点,4块铁片要锤锻成贴合头部的弧度,精确的弧度和头盔的内衬,会将受力分散到四周,尽可能减少对主人的伤害;头盔前面有一小帽檐,可以将水流引到外侧,防止影响视线;盔下有皮质的护颈,向前连接形成护喉。明显能看出它的设计思路是从游牧民族的冬帽而来,既起到了保护要害的作用,也保持了良好的颈部活动的灵活性,相比同时代的其他盔甲,设计上十分先进。

“这套铠甲有30多公斤重,沉甸甸的,全是历史。”宝勒德用力掂了掂刚制作好的铠甲。从考据、修整甲片、上色、裁绳、装订甲片直到最后配制服饰护具,这件铠甲耗时两个月才算基本完成。最让宝勒德感叹的,是古代工匠对于人体形态和人体力学的精确把握,所制作出来的铠甲,可对人体重要部位进行重点保护,而关节处又活动自如,工艺极为高超。

经过此次亲手制作,让宝勒德深深感受到古代的匠人精神和超人智慧。他的工作室里,整齐陈列着他亲手制作出来的众多作品,有铁甲,有皮甲,有布甲,甚至还有专为影视剧制作的艺术化铠甲。一副副威风凛凛的铠甲,让人过目难忘。

新闻推荐

林超贤再度搭档彭于晏 《紧急救援》能否超越《红海行动》?

由林超贤执导,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蓝盈莹领衔主演的国内首部海上救援题材电影《紧急救援》国内部分历经5个月的拍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