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流浪”的中国科幻

皖北晨刊 2019-03-15 16:00 大字

今年春节档,中国科幻电影取得重大收获。《疯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大年初一全国公映,春节档6天总票房达58亿元,特别是《流浪地球》在制作上取得很大的突破以及良好口碑。鉴于这两部科幻电影的优异表现,不少评论家称“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开启。而这两部电影均根据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他凭借长篇小说《三体》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雨果奖,并被授予特级华语科幻星云勋章;2017年,再次凭借《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著名的世界科幻奖——轨迹奖的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追根溯源,科幻文学在中国有着深居的文化土壤。《山海经》无疑是早期最具想象力的自然文学,其中充满“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等叙事传说。这些古代神话滋养这个民族的同时,先秦哲学家对宇宙万物的思考,也给人和自然关系的命题增添了形而上学的色彩。紧随其后的《西游记》《封神演义》和《聊斋志异》堪称想象力丰富的奇伟之作。晚清时期,在梁启超、周树人的倡导之下,科幻小说蓬勃发展,风格多样。1904年由荒江钓叟撰写的《月球殖民地小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本土原创科幻小说。科幻小说从晚清到民国的转变,是它逐渐离开严肃小说进入流行小说和科普文化的一次变革。新中国成立后,科幻创作再度复兴。这一次,科幻小说彻底退出了流行文学范畴,保持着科普文学的风貌,更多地介入儿童文学的领地,代表作品有小说《漫游太阳系》《宇宙旅行》。上世纪90年代之后,科幻文学进入高歌猛进的新时代。1991年,《科学文艺》杂志更名《科幻世界》,并首次召开了“世界科幻大会”。一大批青春气息十足、作品风格各异的作家也登上了创作舞台。《宇宙墓碑》《火星照耀美国》《光恋》《电脑魔王》等大量科幻文学作品陆续推出。星河的《决斗在网络》被誉为中国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最值得一提的是,刘慈欣小说《三体》的问世,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人机关系、科技现实、未来发展、国家治理等许多方面的思考与讨论。《三体》让中国科幻小说第一次斩获世界大奖,刘慈欣也一跃成为世界级科幻大师。

如今,中国科幻小说正向着一个全新的、不可限量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量青年作家和具有极大潜力的作品。海外华人科幻作家逐渐在世界科幻体系中展露出整体的优势。而在创意产业整体繁荣的大趋势下,科幻小说跟电影、电玩、卡通、动漫等的融合将为中国科幻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更新的局面,我们将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国产科幻借游戏加速『出海』

新华社电(记者刘宇轩王秉阳)当前国内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空前火热,也逐渐走出国门:《三体》获得“雨果奖”,电影《流浪地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