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斌:不再用音乐宣泄情感

来宾日报 2019-03-12 15:06 大字

胡彦斌

胡彦斌曾在微博感慨,2018年自己竟然写了42首歌,其中还没算改编的作品,“这么多年,只有音乐可以让我这么投入。”

音乐是胡彦斌人生的浮标。16岁签约唱片公司,17岁推出个人单曲,18岁第一张个人专辑面世后,销量迅速突破25万张。他创作的《红颜》《男人KTV》等歌曲至今传唱,连比他大两岁的林俊杰都在节目中称他“资历最老”。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音乐之路的顺遂,他期待尝试更多。2007年胡彦斌成立自己的厂牌;2010年前往美国攻读电影导演专业;2014年回到乐坛后却转身成为创业者,成立“牛班”致力音乐教育。他自认,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在为任性交“学费”。

任性

随身携带行李箱,随时随地可创作

胡彦斌自称是没有库存的创作人。他从不为自己的创作时间、题材、内容设限,一旦灵感缪斯到来,他的音乐可以天马行空。因此胡彦斌到任何地方,都要随身携带一个行李箱,里面摆满了做音乐的工具,确保随时随地都能停下,马上录制一首新歌。

不设限,也让胡彦斌的作品出了名的难唱。不久前《你要的全拿走》就因为说唱部分过于“烫嘴”,引得林俊杰、罗志祥、Ella等不少歌手挑战,最终却只能纷纷讨要演唱攻略。十年间,胡彦斌创作了近百首歌曲,但被歌迷翻唱最多的仍是十年前的《红颜》《男人KTV》。他虽然感到无奈,但自认别的歌确实没有人敢挑战。胡彦斌也曾反省过,如何把歌写得容易一些。一拍一个字的歌最容易传唱,但他没办法写那样的东西。

无畏

13岁立志,18岁实现目标出专辑

2000年,那是个不时兴手机和网络的年代。音乐人想要出道,除了才华,更多需要靠运气。彼时只有17岁的胡彦斌,却已获得上海亚洲音乐节新人歌手大赛银奖,签了唱片公司,为大热动画片《我为歌狂》创作并配唱主题曲。当年该原声带在内地热销60万张,胡彦斌成为最受学生一代欢迎的歌手。

为何如此顺遂,胡彦斌不得而知,但那时他内心只有单纯的笃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音乐人。“18岁发第一张专辑”,是他早在十三四岁就立下的目标。

2002年8月,胡彦斌正式推出个人第一张专辑《文武双全》。那年他正好18岁。

折腾

要用三年拍部电影

2010年,胡彦斌毅然放弃全部音乐工作,前往美国进修电影导演专业。2014年,电影专业毕业后的胡彦斌虽然回归歌坛,但并未彻底投入创作,而是成立音乐教育公司“牛班”,摇身变成一名从零打拼的创业者。

前段时间他曾被电影《无名之辈》和《我不是药神》所震撼,两部作品的导演都是“80后”新锐。他和朋友调侃,自己是1983年生的,所以还有三年时间可以努力拍电影。胡彦斌自言,如果作品得不到外界的认可,也没有对行业做出贡献,只是玩票收场,这绝不是他想要的。

消化

不用音乐宣泄情感

和朋友聊天、吃饭,是胡彦斌积累创作素材的来源。他享受扎在人堆里的聚会方式,可以听到不同人诉说纷繁的人生故事。然而,他却从没有为自己的某一份感情特意写过一首终曲。那些被“对号入座”的歌词,大多只是他将别人的故事与自己的经历共同打碎后再次重组。胡彦斌自认,自己已经过了用音乐宣泄情感的年纪。

胡彦斌称,找朋友疗伤或把感情宣泄在作品中,都不是他的个性,“我喜欢自我消化。一旦想通了,这件事情就一定抛到脑后。

新闻推荐

科幻小说让人拥有 一个更开放的头脑

——访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新华社迪拜3月9日电“科幻小说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开放的头脑,能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