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 诗歌与植物编织的迷宫

成都商报 2019-03-10 06:25 大字

莫非首先是诗人,然后才是博物学者。他近年出版的五部专著,每一部书都是诗歌与植物编织的迷宫:一部诗集,其余四部都是植物学方面的。

这些作品不仅散发着清新的、仿佛刚刚从早晨的稻田里收割的稻子的稻香,还散发着数不清的草木的芳香。不管莫非愿不愿意,我首先要给他贴个标签。有了这个“紧箍咒”式的标签,我的文字才不至于天马行空。我把莫非的博物学,大胆地称为——“先锋博物学”。

文/席永君(诗人、书评人)

《一叶一洞天》全书收入了八十一幅图片,八十一片枯叶,但归根到底又是同一片枯叶。《一叶一洞天》很好地诠释了一片树叶就是一座花园,一片树叶就是一座迷宫,一片树叶就是一部“梵我一如”的《奥义书》。

莫非拍摄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每一颗果实都是他自己,而每一片枯叶更是他自己。

枯叶是关于老年的哲学,但莫非并不打算用镜头和我们讨论晚年,而是分享枯叶的无限诗意。《一叶一洞天》是关于晚年的修辞学,晚年的诗学。莫非用镜头告诉我们,一片树叶的晚年也可以如此之美。

有时想,一片悬而未决的枯叶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生命状态呢?或许是它在萧疏的枝头隐秘地感知到了莫非的镜头吧?莫非的镜头像万物中最温暖的触须伸向它,因此,它才将自己在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的美,借着阳光那同样温暖的触须,尽情地释放出来。

现在,许多城里的年轻人都喜欢以小资自诩,喜欢慢生活。在我看来,小资就是那些能够用大把的时间来玩味时间的人,就是努力探寻光阴奥秘的人。当你走向自然,走向荒野,你既叫不出几种植物的名字,又不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生存境况,你能说自己热爱自然吗?慢生活离得开自然吗?

如果说《一叶一洞天》诠释了莫非先锋博物学的极致之美,那么,《逸生的胡同》则体现了莫非先锋博物学的平常心和对美的惊人发现,是中国作家从博物学的角度,为胡同撰写的第一部传记。

莫非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胡同是人类的胡同,也是自然的胡同,鸟儿的胡同,野花野草的胡同。自然无处不在,即使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也有生机勃勃的自然。有一天,你发现胡同斑驳的墙缝里开出了一朵牵牛花,你不知道牵牛花是从哪里迁徙来的,它就自然而然地在墙缝处开放,它和你打招呼,带给你惊奇。

《芄兰的时候》,则是莫非为“长在唐代药典里曰萝藦,生在《诗经》里名芄兰”的芄兰家族撰写的家谱。芄兰(历史上又叫莞兰),这个身诱荆轲,而后又全身心爱上荆轲、为荆轲殉情的燕国公主,确实配得上后人为她树碑立传。

道在草木间,由此,莫非引领我们在植物的世界中发现美和诗意,发现上帝不可言说的神迹。就像林奈在自传中深情地写道:“一朵野花的美,显出上苍的巧思与细腻。”面对草木自然,图片在一念之间生成,诗歌也在一念之间诞生。

周/末/荐/书

《秋灯琐忆》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

如果你曾被那本充满爱意和泪水的《浮生六记》打动,那么或许也会想看这本《秋灯琐忆》,同样出自清代文人之手,作者蒋坦(1823~1862),也是回忆他和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林语堂曾说:“中国作家,至少一部分作家,尤其喜欢在文字中回忆他们的婚姻生活。关于这种著作,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沈三白(沈复)的《浮生六记》和蒋坦的《秋灯琐忆》是最佳的例子。”

《人生最焦虑的

就是吃些什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年1月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一个“人生终极问题”:吃什么?80后作家刘汀的全新小说集,收入了六篇小说,每一篇都紧扣这个终极主题——《早饭吃什么》 《午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还有那句熟悉的《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吃个饭吧》。在这些关于“吃什么”的故事中,有当代人的快乐和疲惫,也有他们的希望和失望。各篇小说之间,情节相互牵扯、交叉,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生活图景。

《四个春天》

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1月

今年年初,同名电影《四个春天》上映,这本书是70后导演陆庆屹的首部文字作品。电影里陆庆屹以2013~2016年的四个春天为时间节点,记录了父母和家人的平凡生活,因其真实而感人。书中有一段写母亲无论如何要给女儿带去大量食物的努力,让人难忘。“我妈就像一个移动的杂货铺,手上拎着各种篮子、袋子,肩上扛着箱子,左右胳膊上还都挂着晃来晃去的皮包,圆滚滚的一堆……”可怜天下父母心。(秋水娅)

新闻推荐

编剧束焕谈葛优首登春晚背后趣事 还曝王宝强早年为挣2百块摔倒

提到“束焕”这个名字,可能只有很关注国内影视剧的人才会知道他,毕竟他不像同行宋方金、汪海林那样,时常公开爆出大胆言论,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