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开启,后来呢?

济南日报 2019-02-25 11:31 大字

《流浪地球》(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雪萌

要是没看过《流浪地球》,最近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吧?

就在小编码这篇文字前3个小时,该片宣布票房突破40亿元,超过《战狼2》成为内地票房冠军的时刻指日可待。

影迷书迷们群情振奋,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终于开启。奋斗了这么多年,中国科幻作品崛起并不意外,毕竟中国都登陆月球背面了。◤《流浪地球》红,影迷两行泪◥

基于对国产科幻、特别是硬核科幻的偏见,就算《流浪地球》一路走红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小编并没打算看这部网红影片。直到某日在“学习强国”这个强大的APP上做到这道题: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新家园的故事。面对拯救地球的唯一机会,中国救援队、宇航员毅然和其他国家同事做出抉择:“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导向何处,我们决定( )。”

决定什么?决定“选择希望”!想知道答案,必须要看完一段视频。正是这一小段片花,令小编对这部影片刮目相看。连“学习强国”都持续打call了,得是多优秀啊!

托这部影片的福,“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都成了最热的梗。有人流泪是悲伤,有人流泪却是喜悦。

无数影迷表示自己在影院激动落泪,“太感人、太爆燃、太震撼”,“被充满厚重史诗感的场景打动”、“秒杀好莱坞”……有死忠粉条理清晰地表示:“《流浪地球》商业与艺术相辅相成,叙事方中带圆,剪辑天衣无缝,科幻元素完爆,镜头特写画龙点睛,幽默感与紧张感爆棚,家国大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这个钢铁直男哭得稀里哗啦。”电影专家戴锦华则高屋建瓴做了总结:“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真的来了!”这已经不是里程碑了,这是创世纪。可见大家对这片子有多么喜爱!

导演郭帆说,自己是15岁的时候,看了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内心种下了科幻电影的种子。24年后,当年的孩子拍出了开创性的作品,当年的偶像亲自来点赞,在微博上热情表示:“希望《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顺利。也祝中国的科幻电影之旅好运。”妥妥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十分温暖,十分感人、十分励志!

◤2019年才开始元年,太早还是太晚?◥

“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个概念其实很有年头。至少从2014年开始,就不断有人断言,“明年将是华语电影的科幻元年”。结果2015过去了,2016过去了,2017过去了,2018年也过去了……

《流浪地球》一举成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观众期望值很低。网友燕良月说:担心这部片的好评是市场编织的一个谎言,或是科幻迷们降低标准后的鼓励式好评。于是抱着“只要能及格,我就吹爆你”的态度进了影院。原本只期待一菜一汤咸淡适宜的饭菜,有东西可吃就行,盛上来的却一顿饕餮盛宴。

的确,在好莱坞已经将科幻片打磨出完整纯熟的一套工业体系甚至哲学体系后,我们才刚刚开始起步式的“元年”,似乎并不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这么多年,我们的电影工业既不缺资本也不缺明星,也早已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为啥单单掉了“科幻”这个链子?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提出这个问题的,不是小编,是王小波。提出的时间,是1997年。对这个问题,导演给出的回答是:“没的还多着哪!少跟我来这一套……”于是王小波就自己给出了几点答案:

第一条,要搞这种电影,一些科学知识总是不可少的,因为没有科学知识,编出来也不像。中国的银幕上也出现过科学家的形象,但都很不像样子,这是因为搞电影的没见过科学家。演电影的人总觉得人若得了博士头衔,非疯即傻。但王小波如果能活到今天,会发现搞电影的不仅跟科学家很熟,甚至连演员本人都成博士后了(差一点)。

第二条,除了要有点科学知识,搞科幻片还得有点想象力。这是个硬指标。这类电影脱离了现实的束缚,这就给编导以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是很严重的考验。

第三条,科幻片要搞好,就得搞些大场面,这就需要钱。现在没那么多钱。

最后一条,假设我要搞的是《侏罗纪公园》,这部片子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这样一想,结论就出来了:当初我就不该给自己找这份麻烦。

这份20多年前的答案,到今天大半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我们有了终于启程的自豪。但启程以后呢?编剧芦苇曾经说过:“拍《霸王别姬》和《活着》的时候,我很高兴,我以为我们终于起步了,但没想到,那就是终点。”希望中国科幻片不要重蹈覆辙。◤无“三体”,不科幻?◥

“科幻电影元年”这个提法为什么始自2014年?因为那一年,有人宣布要将《三体》搬上大银幕。

这是一个观众希望其失败超过希望其成功地项目。从出品方到制片方再到导演编剧主演,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不靠谱,根本不像能将中国科幻巅峰作品搬上银幕的样子。终于,电影《三体》制作组宣布解散,坊间一片庆贺声。

“三体”究竟是个什么体,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科幻爱好者的圣经?其作者——广大科幻迷爱称为“大刘”的刘慈欣,被认为“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拉到了世界级的高度”。这个春节档几部科幻题材的影片,跟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流浪地球》的小说原著作者,另一部《疯狂的外星人》,故事灵感也来自于他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

《三体》第一部诞生于2006年,全套三部曲共90万字——超过《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不及《水浒传》和《红楼梦》。但它远比其他所有的小说整体故事框架更宏伟、气势更恢弘,时间和空间跨度更不知道甩出别的任何文学作品多少光年。简单来说,《三体》的故事是这样的:

“太长不看”派的总结。《三体1》:一个偶然的因素,离我们最近的三体文明知道了人类世界的存在,恰好他们过不下去了,决定入侵地球。《三体2》:宇宙是一个黑暗森林,不同文明之间互相残杀。人类以暴露双方存在为要挟,暂时避免了三体人的入侵。《三体3》:人类最终还是被灭了,一小部分逃离的人发现,原来宇宙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战争搞得千疮百孔,超乎一切之上的力量要求宇宙归零重生。

简约派的一句话概括。第一部:一个女人因为仇恨招来外星人毁灭地球;第二部:一个男人为了老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与外星人谈判;第三部:一个女人怀着一颗圣母心,毁灭太阳系,重启宇宙。

而在极简主义者眼中,《三体》则被概括为“蠢就该闭嘴的故事”或者“爱灭绝一切的故事”。

《三体》是硬核科幻,正如王小波所言,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一定的想象能力,想读下去比较困难。小编做了个简单调研,身边的人无论男女年龄学历,都知道这本书名声在外,但无一读完全书。可见中国科幻的道路漫长修远。

对很多中国科幻迷来说,科幻=《三体》。前几天卡梅隆来华与刘慈欣对话,也谈到希望看到《三体》拍成电影,“而且是6部的体量,不然会是打水漂没深度”。对此刘慈欣的回答是:“呃…呃…呃……”大概他本人也感觉将“超光速”、“二向箔”、“降维坍塌”等概念影像化的难度比较大。

但是理想还是要有的,科幻电影能有多难?总不如真正的太空探索更难。要知道中国已经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了,科学实践都走在了科学幻想的前面。电影从业者们要努力,制作出更精良的作品;普通大众如你我者也要努力,至少人家拍出来了作品你得能看懂。

新闻推荐

被视为“武侠邪路”的仙侠电影路在何方?

号脉影像经络,洞察文娱风潮在今年热闹的春节档里,有一部电影稍显落寞,那就是成龙主演的《神探蒲松龄》。这样一部描写清代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