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票补成了集体作恶,电影市场该净化了

新京报 2018-09-14 02:18 大字

新京报漫画/高俊夫

【娱情分析】

9月12日傍晚,一则网络上传出的消息让影迷们觉得“凉凉”,据称,相关主管部门将发布新规,从10月1日起,停止一切线上票补行为,不管票补动作来自线上售票平台、影院自有渠道、还是制片方,再用9.9元卖票的话,可能将触动惩罚措施。如果传闻属实,那么让影迷们受惠数年的票补,将彻底成为历史,蝴蝶扇动翅膀之后还会有什么呢?

1一桩临时促销手段因何变成业界常态?

在购票APP出现之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票价一直很稳定,观众也接受了价格稍显昂贵的票价,并且死心塌地地认为电影票价就是铁板一块,只可能存在会员卡这样的小幅度优惠,不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打折行为。

票补的灵感或来自网上商城卖书与网约车的补贴大战,当电影售票APP上线时,自然而然地便将先行者们的经验拿了过来。已经习惯了享受网上消费折扣的用户,对9.9元一张的电影票没有任何拒绝理由,买不到9.9的票,19.9也行。

观众喜欢低价票,但对于究竟是谁在幕后当活雷锋,却不见得每个人都知道。票补这一本来该是临时行为的促销手段,成为一种常态现象,是财大气粗的资本在后台进行博弈所带来的结果。也就是说,票补是一桩由资本引发的狂欢,如果不被主管部门强行叫停,票补是不会消停的,就像网约车一样,除非有公司取得垄断地位,不然的话,资本就会一直主导这场狂欢进行下去,直到竞争者声嘶力竭暴毙而亡。

在票补最疯狂的2015年,全年各方投入票补的资金达40亿元,在2016年春节档票补达到一个顶峰,仅这一档期据统计票补总额就近10亿元。一家互联网企业为了扶持自己的售票APP占据优势地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投入了16亿多进行票补,并且美其名曰“战略性亏损”。

对于这样的“战略性亏损”,不但观众们欢迎,在一开始的时候,制片方与影院也都是持支持与配合的态度。票补狂欢之余的确完成了它线上购票率达90%的历史使命,实现了购票渠道与平台的快速转移,客观上拉动了票房数字的强势增长,为整个产业的扩张带来过积极贡献,但由于没能及时收手,票补也终于被人磨成了双刃剑,成为让业界各方受伤的利器。

2票补已不再是单方作弊,而成了集体作恶

如果票补只是资本层面的刀枪相见,那么其他各方都会乐见其成,但在票补成为一剂不可或缺的补药之后,也成为一剂让所有人欲罢不能的毒药。随着票补大战的深入,院线、制片方纷纷都被拉下水,由一开始的尝试与狼共舞,变成了一旦旋转开来就无法停止的陀螺。

在中后期,票补早已脱离了它的补贴性质,变成一把高悬在每一部电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烂片依赖票补,在预售期间就能获得上亿票房,高预售数字又转化成观众的高期待值,一旦电影公映,释放出来的消费欲望,会把一部部烂片推上票房排行榜高位。当制片方掌握了这个快速生产、快速变现的规律之后,便取代了资本,成为积极参与票补的第二股强大力量。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好电影赢得高票房合情合理,但在票补形成的巨大漩涡下,一旦好电影没有发力在票补上,则很有可能被票补力度大的烂片淹没,这样的现实环境,严重挫伤了严肃创作者的积极性。票补的破坏性,也渐渐由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最终影响到对创作源头的污染。

无怪乎在票补最热闹的这几年,也是国产电影整体质量呈下滑趋势的几年,虽偶有爆款出现,但体现在诸多电影产品身上的投机色彩,让真正关心这个产业的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比如前段时间某影片被曝光的“刷票事件”——片方先进行票补降低票价,大量购买影票后进行退票,如此做法,只需要付出少量退票费,就既能提升票房数字,又能带来热卖效应,对于片方来说,这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但“刷票事件”也将票房的恶性竞争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在线购票平台与院线的默许甚至支持,是不可能出现的,由此可以看出,票补已经不再是单方作弊,而成了集体作恶。

在业内,票补争论成为一个解不开的结。制片公司一方面公开抱怨参与票补降低了利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参与其中,诸多公司老总看上去很分裂;因为票补,院线一下子凭空多了不少观众,院线经理乐见其成,但随着在线购票平台话语权的强化,院线的话语权却在降低,一些院线发现,一旦取消票补,不少影院将没法生存;而对于被业界各方频繁指责的在线购票平台来说,他们也有强大的推脱理由,观众的欢迎以及链条下游环节的欲拒还迎,使得在线售票平台的负责人,依然能够在各大电影论坛各方的轮番批评下,以强势的态度回击。

票补成了一场被禁忌的游戏,而如若主管部门一声令下,终将把这个结斩断,各方可以去收拾残局,旧的秩序不可能会复现了,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合理的、健康的竞争秩序,还需要一个试验与磨合的过程。但有一点必须要确认,取消票补应做到令出必行,如果由明变暗,成为潜规则,则这几年来因票补积下的隐疾,仍无被治愈的可能。

3取消票补终将让各方受益

取消票补带来的负面影响肯定会存在的,一是短期内观众的观影热情将会降低,二是少数影院可能撑不过观众流失带来的寒冬期倒闭,三是电影公司将会进入一段时间的迷茫与困惑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取消票补终将被证实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也是一个有利于中国电影以及电影市场健康长久发展的决定。

首先,取消票补迎合了业内普遍的呼声,尤其会受到创作群体的欢迎。在今年4月于海南举办的一场业内高峰论坛上,多位知名导演集体对票补表达不满,认为票补是“不正当竞争”,不仅影响到了小体量电影公司的生存,还把电影由“内容竞争”引向了“营销竞争”。电影公司遭到了票补的绑架,继而创作群体也遭到了票补的绑架,没法踏实下来拍自己喜欢的作品类型。取消票补,最先被纠正的,当是当下已经严重跑偏的电影创作倾向。这几年来,烂片已经让观众对多数商业片的期待值大大下降,一个看不见的雷早已埋下,未来如果一旦出现新兴的娱乐方式(比如围绕VR、AR、MR技术成熟后衍生的虚拟娱乐工具),缺乏优质选手的电影市场,会快速流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观众群。

其次,一个正常的市场是不需要票补“补药”的。据了解,好莱坞从来不存在票补概念,发行商与影院会针对不同档期、不同时段公映的电影,在票价上有可控性的浮动,但最终目的还是指向“一分钱一分货”,让好电影被更多的人所看到。好莱坞在保证优质内容竞争力的同时,还十分着重于对电影周边衍生品的开发,比如公园、电子游戏、玩具等,用周边产品带来的庞大利润,来保证电影业的内容创作核心地位。而独具中国特色的票补,恰恰把大多数注意力吸引到了对虚假票房的营造上,丢失了完善整个产业链的内在动力。

对于观众来说,低票价会提升他们的观影次数,带来更多的娱乐机会,但有一个潜在的伤害是,观众观影频率的增多,也意味着观看烂片的时候居多。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看一部佳片要胜过看两部烂片的观念将会深入人心。至于“影迷的天要塌了”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些观众情绪化的表达,一旦观众意识到,自己付出相对高一些的票钱能换回一部更高娱乐价值的好电影时,他们或许会觉得,取消票补所带来的益处最终会反哺到影迷群体。

取消票补后的电影票价,将会根据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价格,一线城市上百元,四五线城市二三十元的价格格局将会被稳定下来。在强大的消费惯性趋势下,观众群大面积流失的可能性很小,在度过几个月的适应期之后,电影市场会恢复到它真实的样子。

在过渡期当中,不排除影院会继续采取其他方式来降低票价,比如会员卡优惠,但这样的优惠,已经是影院针对不同经营状况所做出的单独决定,不会像票补那样损害整个产业。这也意味着,观众仍然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消费水平的影院观看电影,影迷的天,并不会真的塌下来,相反,这块天,会变得更蓝,空气更清晰,更令人愉悦。

□韩浩月(评论人)

新闻推荐

体育类型片易得人心?

体育类型片容得下丰满的人世间,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能在此集合多数观众从《李宗伟:败者为王》的情绪里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