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型片易得人心?

安庆晚报 2018-09-13 09:10 大字

体育类型片容得下丰满的人世间,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能在此集合

多数观众从《李宗伟:败者为王》的情绪里走出时,都会赞同一个“真”字。有球迷在论坛里留言:“再多电影层面的不足,一旦遇上仿若纪录片的故事,我也愿给影片高分。”

基于真实、还原现实,这是体育题材电影博得好感的第一步,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容得下丰满的人世间,影片的创作者只需在现实与理想汇成的河流里任取一瓢饮,已具百味杂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佐证了这一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体育题材电影都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一类型影片可以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集合体。”

回到李宗伟的这本励志记,影片朴素复原了运动员本人出版于2011年的自传。幼年的他在沙滩上打球,一枝树杈缠上渔网权当球拍,拿着平底锅对墙面练球,偷偷骑上自行车去看奥运会转播,被起外号“野猴子”……家庭清贫,梦想奢侈,少年李宗伟就这样击破重重阻碍,步入他的运动员轨道。随后,天赋助他突围,刻苦令他持续闪耀,家庭、女友、教练的相继支持,让他拥有了难以计数的高光时刻,比如连续800多天占据世界第一排名,比如在马来西亚受封“拿督”,比如无数同胞少年想成为下一个他……

“往日再现”固然是平易近人的表述方式,更高明的则是往现实里兑些人性、社会、宿命,一如《传奇的诞生》所呈现的。此片中,观众会在“球王之所以成为球王”的主线外,另品出一层意味:天才少年自我实现的征途,亦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巴西底层人民冲破藩篱的崎岖。贝利和小伙伴组成的“光脚队”,他们盘算的“花生米生意”落空等,桩桩细节,都在强调:那个年代,贫穷是难以突破的次壁,几乎整个巴西都在渴望着一个传奇英雄振兴他们衰落的信心。恰好,足球运动饱含向心力和感染力,能让参与者和围观者,凝聚起强大的共识,宣泄出集体的家国情怀。

再往世界影史里淘淘,《胜利大逃亡》借足球赛讲述二战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光荣之路》站在篮球的三分线上刻画黑人球员面临的种族歧视问题;《摔跤吧!爸爸》藉由女子摔跤运动提出对印度女性地位和体育机制的质疑;《百万美元宝贝》的笔触则落在人性中光明与晦暗的对比之上。它们看似竞技场里的胜负,却有实实在在的世俗情态和人间叙事。

人生一路远非成败一场,银幕上的励志故事总会让人重新拥抱自己的平凡和勇敢

跟其他体育题材影片相比,《李宗伟:败者为王》实在有些平庸了。它最大的争议在于,结尾落在了2006年的马来西亚公开赛,而非中国观众所期待的里约奥运会。有影评人认为,把林李之间“相爱相杀”的十多年缩短到前半场,把李宗伟四战奥运三领银牌的宿命弃之如敝履,是创作者放弃了戏剧的宝藏。

即便如此,仍有人愿为这部少了些人性复杂与命运缠斗的电影买单。体育精神的滤镜,功不可没。

片中的体育精神,更准确地说,藏在了片名里——败者为王。当人们习惯于弱者逆袭的体育故事,电影或者说李宗伟本人,却上演了“耕耘”和“收获”并不全然对等的戏码:片中有主人公儿时的天赋异禀,也有他与父亲从分歧到和解的过程;有他入选国家集训队的意气风发,也看得到他与生俱来的体能短板。可以说,来时路上的细节与坎坷,支撑了此后他遭逢林丹的竞逐而上;也能解答,他为何一次次坠下希望的高台,又能反复卷土重来。成功和失败看似对立且难以协调,但优秀的体育电影,能让人从体育精神出发,重新审视胜负、再次定义伟大与平凡。

作为一部个人传记,李宗伟的意义绝非“林丹话题的子集”。作为一部想要鼓舞人心的励志片,它亦传递出了该有的讯号——人生一路远非成败一场。相似的共情,观众能从《弱点》里得到,片里的黑人男孩迈克尔克服了与他那庞大身躯极不相称的自卑与怯懦;《铁拳》亦然,比利在赛场上战胜来自内心的怯懦和彷徨;《飞鹰艾迪》更叫人动容,一个奥运会上的“吊车尾”竟然赢得了满堂彩——这些都是体育电影越过胜负,阐释而得的生命能量。

至此,体育类型片的价值已经呼之欲出——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好的体育电影能在散场灯亮起时,让人转身拥抱一下也许不成功但仍在逐梦的自己。(王彦)

新闻推荐

武林外史要翻拍了是怎么回事 武林外史要翻拍了主演是谁

近日,网曝《武林外史》即将翻拍,共60集。《武林外史》这部剧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了,这部剧主要讲述了赏金猎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