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似曾相识,《后来的我们》有点“尬”不出新意,青春怀旧片难复苏

齐鲁晚报 2018-04-30 02:06 大字

刘若英的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刚刚上映,比起今年上半年人气落寞的《遇见你真好》《奇葩朵朵》《脱单告急》等青春片,这部电影还是收割了一波不小的热度。然而,大卖的票房并不意味着能有好口碑,不少观众在看了影片之后表示“尬点”很多,故事情节不能让人信服。前几年的国产青春怀旧电影还泛滥一时,如今在严重套路化之后开始偃旗息鼓,《后来的我们》虽然票房红火,但能否带动青春怀旧片复苏也并不明朗。

本报记者刘雨涵

实习生杨丽宁

从黄金时代到

黯然退潮仅仅5年

提到华语青春电影的发展,首先给观众留下印象较为深刻的应该是2011年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影片在当时获得了不少好评,也证明了青春怀旧电影的影响力。然而真正打开青春片市场的应该是在2013年上映的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该片有着7亿元的票房佳绩,让国产青春电影的投拍热潮一发不可收拾,而且从制作、内容、演员到营销等多个方面,奠定了未来几年国产青春影片的模式。

随后的2014年和2015年成为国产青春片的黄金时代,一系列主打怀旧情怀的青春电影接踵而至,引起了新潮流并展现出了惊人的吸金能力。2014年贺岁档,由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以4000万元的成本收获了5.7亿票房,而口碑扑街的《栀子花开》和《何以笙萧默》等青春怀旧片也都收获了3亿元以上的票房。《小时代》《左耳》《同桌的你》《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等主打青春时代的电影也都在这两年扎堆出现。

从2016年开始,青春片在市场上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即使在人气担当吴亦凡和刘亦菲的加持下拿到了当年青春片的最高票房,也只有3.36亿元;《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影片更是沦为市场炮灰。唯一的亮点是,出现了《七月与安生》这样一部口碑不错的青春片,让周冬雨和马思纯两位小花拿下了金马影后。

2017年则更加惨淡,没有一部青春片票房过亿,除了《闪光少女》口碑还不错,剩下的《李雷和韩梅梅》《秘果》等影片毫无水花,而今年上半年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从众人追捧到乏人问津,国产青春片的黯然退潮只用了5年时间。

套路的青春片里

没有观众的青春

“没有人会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人怀念十八岁”。国产青春片从一出现便标榜“怀旧”,把镜头对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校园往事,将情怀作为卖点。这一影片类型的受众群体与影院的主流观众重合度很高,在当年刚刚出现时能够迅速俘获一大批年轻观众也在情理之中,其票房自然有所保证。大部分青春片都是改编自IP,从怀旧歌曲到热门小说,也奠定了一部分观众基础。而且从制作上来讲,青春片相对于其他类型电影不仅门槛低、投资少,而且拍摄周期短、制作难度小,这也让它几乎成了新手导演尤其是跨界导演的敲门砖。

仔细观察这几年的青春片,不难发现其野蛮生长的背后充满着套路:披着热门IP的外壳讲述青春期爱情故事;主演都是一水的高人气、高颜值演员;内容上先是飞扬的青春,再来虐心的怀念;车祸、堕胎、绝症等小概率事件更是作为标配出现。

以正在热映的《后来的我们》为例,它本身就是刘若英从歌手、演员转型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也以其代表歌曲《后来》作为IP噱头,主要内容也正是歌词大意“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主演起用了当红小花周冬雨和人气小生井柏然,再加上从头到尾的伤感怀旧、爱而不得的气氛渲染,一部典型的国产青春怀旧片就这样诞生了。虽然片中没有车祸、堕胎等狗血事件,但是对北漂生活却有刻意卖惨的嫌疑,让观众找不到认同感。

前几年有些青春电影哪怕拍得很烂,也会有人买账,无非是冲着“青春”“怀旧”去的,而随着观众的情怀渐渐被消费殆尽,同时他们的欣赏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对烂片的容忍度降低,自然会出现对套路化的此类电影产生抵触心理。

虽然近些年的青春片已经有了创新之处,但对于接近“伤痕文学”式的青春故事,观众也并不买账,不少网友吐槽“国产青春片里没有我的青春”。用来感怀的青春却没法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不少青春片都败在了这里。

这一次《后来的我们》虽然票房成绩尚佳,但是刨除营销的助推,有多少是靠影片自身的质量得来的却也难说。从去年《芳华》的热映来看,青春片从来都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年代的青春、每代人的故事不尽相同,它不应该是导演闭门造车臆想出来的产物,而应该真正地去反映每一代人真实经历过的青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观众在看青春片时最需要的是共鸣,而不应该是形式上的雷同和单薄的“怀旧”旗号。

新闻推荐

后来的我们,学会不要脸了……

文娱价值官解读:五一档大幕正式拉开,《后来的我们》一骑绝尘,牢牢占据了小长假银幕的绝对霸主地位,首日票房斩获2.88亿。然而,相比电影本身,“退票”事件更令人震惊。撰文丨仔仔编辑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