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的几本书
□罗里宁(田东)
书是读不尽的,我记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这话。于是在有了一些年纪以后,我就告诫自己,以后尽量少买或者不再买书了。决心下了以后,却又管不住自己,碰到中意的书,总忍不住要买回来。这不,新近又买了一点书,其中有几本,我翻了一下,顺便谈点印象。
其一:《蜉蝣:人生的一个象征》(夏济安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这是一本美国的美文选本。美国的散文,源自于英国的随笔,该书的一些篇章,还留有一点那样的痕迹。我们读外国的翻译文章,有一种不中不洋的翻译体,让人觉得很拗口。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译文,由夏济安的妙笔译出,真真配得上美文的称号。董桥对夏济安的翻译推崇备至,谓之曰“出神入化”。他说夏济安“十足外交官风度”,说读他的译文“可以感受高等译手的绝妙”。买这本书,也让我想到另一位翻译名家高健。高健翻译过一本《美国散文精选》,很受欢迎。这两本书有些相同的篇章,我对比着看了一下,例如欧文的《西敏大寺》(高译《惠斯敏斯大寺》),霍桑的《古屋杂忆》(高译《古宅琐记》),我不敢说他们当中谁的翻译更好,但以我那点水平来看,夏译的似乎要更加简练流畅一些。其实很早以前我就买过《蜉蝣:人生的一个象征》,而且那应该是在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个版本,只是可惜,那个版本里有一些错别字,让我很纠结,就去找一位朋友说去了,不想朋友却说:“那就送我吧!”我也就把书送给了这位朋友。
其二:《我们的村庄》(吴刚译,漓江出版社)。这是一本关于英国自然文学的书,作者玛丽·拉塞尔·米特福德是英国女作家、戏剧家。写作《我们的村庄》这本书,让她在当时的英国文坛与萨克雷、简·奥斯丁、勃朗宁等大作家齐名。
《我们的村庄》是米特福德围绕自己所生活的村庄而写的一系列随笔。自然文学研究学者程虹博士在谈到本书时说:“米特福德把大自然及人的心灵中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她以一种独特的书信体或叙述体,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像是与友人倾心聊天,一吐衷肠。”程虹博士翻译过数本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著作,译笔优美流畅,很受读者欢迎。她的意见自然非同于一般。米特福德以女性独特的细腻笔触描绘自己所熟悉的村庄里的自然风光和乡土文化,将常人眼中平淡的生活写出了诗情画意。读《我们的村庄》,让人感到乐观豁达,轻松愉快。
其三:《日常生命观》(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是史铁生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史铁生用生命来写作。《我与地坛》写得深沉、幽远,对人的生命作出了哲学的思考。史铁生是思想家,《日常生命观》是他对人生感悟的一本书,书中多是对生命意义不断追问的文字。我们读这本书,可以走进他曾经的日常生活,与他一起感受那些无法想象的漫长的内心挣扎和战胜那些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并且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全新的启示。
其四:《冯骥才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最早知道冯骥才的大名,是在以前看过的一部叫《神鞭》的电影里,这部电影正是由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据说冯骥才是一个一米九左右的大个子,他在写作的高峰时期暂时停下了手中的笔,全力投入到挖掘和抢救民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工作中。这是一个高尚之举。《冯骥才散文精选》收录了冯骥才散文的精典之作,里面有他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有对故乡人事的怀念,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有对绘画和文学创作的思考,有对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大声呼吁,还有他在世界各地旅行时的感想。冯骥才阅历丰富,观察细致,和写作的小说一样,他的散文耐人寻味,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这几本书,其一、其二是网购得来;其三、其四是在当地书店买的。书是买了几本,话却说得很肤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与人分享。
新闻推荐
新华社柏林2月24日电(记者张毅荣田颖)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各奖项于当地时间24日晚在柏林电影宫揭晓,多国合拍的争议性影片《别碰我》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别碰我》由罗马尼亚女导演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