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聆听世界的声音 ——电影《红色天空》观后感

攀枝花日报 2017-12-06 07:34 大字

《红色天空》剧照。(视频截图)□赵晓 

近日,看了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意大利电影《红色天空》(又名《听见天堂》)。该片讲述了一个失明的孩子如何成为世界知名的音效大师的故事,关乎梦想与勇气,其带来的心灵震撼让人落泪。

影片主人公米可出生于托斯卡尼,从小就热爱电影,因为一次意外,让他永远与黑暗为伍,只能到政府规定的盲人特殊学校就读。一连串的挫折让米可几乎喘不过气来,直到他在学校找到一台老旧的录音机才开始改变,他觉得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为他展开。

然而,这个米可生命中重新点燃的希望却被学校校长硬生生地打断,校长认为,盲人就不该拥有梦想。但倔强的米可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朝着梦想迈进,他的热情逐渐感染了周围的同学,引导着他们重新定义视障者的梦想与能力。

影片有几个细节对我的触动很深。一个是米可给一个天生就失明的孩子菲利切描述颜色时说到:蓝色,就像是骑脚踏车时风吹在你脸上的感觉或是像海;棕色,像这树干,很粗糙;红色,像火一样,像是太阳下山的天空。这也许就是影片片名的由来,我们总是习惯说蓝天白云,可是真实的世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都忘记了天空也可以是红色的。我在想,如果让我去描述,可能完全没法表达清楚,让那个小孩感受到颜色。

记得小时候眼睛不小心被戳伤,住了一个月的院,也短暂性的失明半个月。我已经记不起当时是怎样度过这半个月的,只记得每天的时间都很长,长得我无法分辨是白天还是黑夜。因为昼夜对我都一样,永远是黑暗的。每天我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妈妈,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我没有办法习惯不知道时间的日子。有时候一觉醒来,心里想着是天亮了,其实还是晚上。每天最盼望听到医生的脚步,又最害怕听到医生的脚步。盼望的是有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知道我什么时候可以拆掉纱布、睁开眼睛;害怕的是又要检查、打针,如果病情恶化可能还要做手术。

我还算恢复得比较快,没有出现担心的问题。虽然是右眼受伤,但我也是十多天后左眼才能睁开,记得一天早晨醒来,我突然发现眼前不是黑暗了,有那么一丝光线,然后就能看见了。那一刻,我高兴得不得了,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贪婪地睁着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高喊着我终于看得见了,病友们也为我感到高兴。有了这个经历,当我听到米可对菲利切描述颜色的时候,内心真的很酸楚,因为我理解颜色对盲人来说是何等的奢望啊。

第二个细节是米可为小女孩剪切的声音——《雨过天晴》,真的佩服米可的天赋,竟然可以想到用手指拍打手掌模拟雨滴从绿叶、花朵上滚落下来的声音。后面还有想到录制钢铁厂的声音模拟蛟龙的怒吼等等,实在天才。其实我也有过要录制大自然声音的想法,记得一次传一个屋内听雨的声音文件给朋友,朋友却一口咬定是我录制的,说我有那个气质。现在想来真惭愧,一直都没有实践过,还不如米可这个小孩。

第三个细节是米可问在炼钢厂做接线员的盲人大哥不害怕吗,因为那里有可怕的大火每天烧个不停,大哥回答说,“反正我看不到,可以凭空想象。想象它很高很宽,颜色鲜艳,像是专门制作饼干的面包工厂”。其想象力让人佩服,虽然失明,但是他们的感情世界依然很富有,甚至比正常人还要好。

第四个细节是那群盲人小孩偷偷溜出去“看”电影,他们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真实,完全看不出他们是盲人在看电影。那些笑容足以融化所有烦恼忧愁、哀伤不幸。在米克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去戏院,即使是盲人。因为电影除了画面,还有声音和对话。”

第五个细节是米可知道自己失明后,不停地开关着电灯,侍女问他怎么啦,他说,灯泡坏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涵盖了从光明到失明的所有辛酸失落,但却描述得那么文雅。

残而不废,这样的话谁说起来都是励志,然而又有谁可以真正做到。一生一次的自我探索,对于米可而言,失去光明既是灾难又是生机。海伦·凯勒曾发自内心深深地呼喊过,“残障固然不便,但绝非不幸啊”!影片中,失明后的米可骑着脚踏车载着法兰丝一路狂奔,那种不畏惧不后退的架势,十足男子汉气魄,绝对不输电影《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开飞车的场面。一次次向权威“挑战”,一次次被处罚受委屈,米可的坚持和不妥协,最终令他拥有了一次初恋,一份独一无二的作业,一次完美的演出以及人生中许多无可替代的感受。

新闻推荐

《巨额来电》提前看片,真实案件改编引

巨额来电》提前看片,真实案件改编引来热议《巨额来电》海报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是你领导”,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接到诈骗电话,触目惊心的案例也让大众感受到切肤之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