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词里的成都风情

成都商报 2022-01-23 04:36 大字

图据四川美术出版社《老成都》

编者按:

前不久,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在网上高价购得一册《成都市新景志》的唱词,据他判断,这很可能是传世孤本,颇有价值。袁庭栋认为,《成都市新景志》的唱词是“我所见到描述成都街道最详的民间文艺作品,它对街道的介绍重点是在商品特色,给当年的成都市场绘出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展示图。”为此,袁庭栋根据自己的相关研究写成下文,授权红星新闻独家刊发。

声声叫卖 唱游老成都街巷

记载老成都的文献资料很多,大家常用的是各种书籍。各种书籍之中,主要的是文史著述和地方志,来自在民间的资料不多。在来自民间的资料中,常用的又是民间故事、歌谣和传说。还有一种是大家较少关注和使用的,就是戏曲唱词。四川的绝大多数戏曲唱词的原创者都是民间艺人,由诗人墨客(如成都著名剧作家黄吉安)原创者很少,只是有的出自民间的戏曲唱词在较为流行之后会得到文人墨客的加工润色。正由于戏曲唱词的原创者都是民间艺人,他们在戏曲唱词中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述就比文人墨客的诗文更加朴实,更接地气,更值得我们的重视。

在我们成都地区,戏曲唱词过去在民间十分流行,都是由民间的小型刻印店用木刻版片用低廉的纸张印制,大小开本有如现在的小32开,大多只有十来页。商贩用竹片扎成大约一张大方桌大小的有如窗子格格一般架子,背后用竹竿撑着,摆在街边,架子上就挂着一本一本的戏曲唱词,封面上就是很显眼的戏曲名称,大多是川剧剧本,如《斩黄袍》《空城计》《桂英打雁》《马房放奎》,少数是金钱板唱词,如《小菜打仗》《耗子告猫》《秀才过沟》《数县》。因为印制成本不高,篇幅不大,所以很便宜,我小时候曾经买过,记忆中好像就是一碗面钱一本,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那几年乡镇上都还有卖的,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见不到了。我一直认为,这是过去民间文化市场上的最重要的产品之一。现在在川剧博物馆中见到早期川剧剧本,基本上都是这类小而薄的民间刻印本。

专门说唱成都历史风物的篇幅较长的唱词我见到两种,有必要介绍给所有关注成都文化的朋友们。

第一种叫《唱成都》,近年已经在网上流传。据我所知,目前尚未见到原始的刻本,正在流传的本子,是已故著名的成都历史文化业余研究专家冯水木收集整理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把这个《唱成都》发表了(我已记不清具体的发表时间和地点,大约是在成都文化馆的一本内部资料上)。后来我见到他时向他问过出处,记忆中的答复是,所据的是抄件,不是刻本。

2003年9月12日当地都市报刊出一篇《七旬老者:老成都有108句民谣》的文章,记载了76岁的周克勋老人的回忆,说他于1944年在春熙路买到过一本木刻版的旧书,叫《回忆》,里面有108句唱词,他记得的几句,有的是我们这里介绍的《唱成都》中的文字。但他记得的“好山好山真好山,枪打凤凰炮连天”,又不见于我们这里介绍的《唱成都》。最重要的是,老人说唱词只有108句,对历史典故和故事都有注释,这就和《唱成都》大有不同。看来过去的这类唱词有过多种不同版本,如果有哪位收藏家能够贡献出原刻本来,那就太好了。

网上有人说《唱成都》创作成稿于清代中期,也有人说《唱成都》创作于清代后期。都不对,应该是清代晚期。这是因为,唱词中已经有了几处成都著名的新鲜建筑:建于1878年的机器局、建于1887向荣桥天主堂、建于1903年的位于忠烈祠街的可园。所以,《唱成都》创作成稿不能早于1903年。唱词没有出现成都著名的新鲜建筑商业场,而商业场建成开业是在1909年。所以,可以确定《唱成都》创作成稿时间是在1903年到1909年之间,是在清代晚期。

作为民间艺人的唱词,《唱成都》是按“一路顺着走”来演唱的,所表达的内容基本如实,而且告诉了很多今天一辈会感到意外的真实,如:杜甫草堂和草堂寺当时是分开的,浣花溪上有船而且还是花船,成都过去还有“金马碧鸡”,支机(原作矶,误,应是机)石街周围还有“森林”,巴金的故宅“李家花园”原来就是“数第一”的,万福桥上是有“楼房”的,猛追湾原来写为“母猪湾”。但是,为了顺口,为了好听,也可能是原本就不那么要求严谨,所以也有一些不确之处。最明显的是,一开口,“一出东门天涯石”,就应该是“一进东门天涯石”(当年还没有新东门,只有老东门)。我估计,演唱艺人为了首字两个字都是阳平,好听,有意把“进”改用了“出”。还有,“按察司接西沟头”“卧龙桥接拱背桥”等描述也不够准确。

一路风物 再现老成都景致

《唱成都》中几乎全是老成都的地名和与地名有关的陈年旧事,如果全部加以注释,篇幅太大,不是本文所能容纳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拙著《成都街巷志》,大多问题可以解决。这里只把最后一句的“九朵莲花朝北京”解释一下:

成都城区的南部,原来分布着一串大小不同的湖泊(很可能就是唐末内江改道之后的遗存),重要的是上莲池、中莲池和下莲池。这些湖泊在清代还有一定的水面,在民国时期才完全消失,现在还留下了一些由这湖泊而得名的地名。过去在成都一直有民间传说,说三个莲池中不仅有人人可以看到的莲花,每个莲池的底还隐藏着三朵神莲花,要在吉祥喜庆的日子才会露出水面。唱词根据这样的传说,就有了“九朵莲花朝北京”的吉祥喜庆的结尾。

上面我说希望有哪位收藏家能够贡献出《唱成都》的原刻本,供我们大家阅读研究。在未能见到《唱成都》的原刻本时,我在这里公布一本最近从网上购得的专门描述成都历史文化的唱词原刻本——《成都市新景志》,据原收藏者称是目前所知的海内孤本。

《成都市新景志》,木刻本,作者和刻印者不明,长18.5公分,宽11.5公分,因最后有残缺,故不知全本页数。刻印者把几段唱词放在了一起,中间用唱词加以连接。如《成都市新景志》结束后的两句唱词是“有景志,虽以观,又把人物表一番”,后面的唱词就是介绍全省各县的人物,如“遂宁县,出观音,隐山又出赵公明。梓潼县,出文昌,省城之外岑彭郎。新都县,杨状元,绵竹出过刘天官。许真君,江西人,德阳县内管万民。”各县人物讲了之后,唱词一转,“山连水,水连山,青山绿水有万千。廿三省,都有山,东南西北都有关。河海山,照四川,诸君听我表一番”。下面就介绍四川各县的名山和关隘。名山和关隘介绍完了,又一转,“四名山,虽尽观,再将土产表一番”,又来介绍各县主产,如“好白米,温郫县,金堂柳叶什邡烟。办药材,到灌县,鹿茸皮货出松潘。”把几段唱词放在一起刻印,这在过去比较常见,因为一段唱词印出来太单薄,不好卖,所以就打组合。但是如这样在几段唱词之间加上过渡性唱词的,还很少见。

《成都市新景志》的名称已经称为“成都市”,成都是在1928年建市的。其中写到凤凰山飞机场已经通航,凤凰山飞机场建成是在1932年。通观全文,没有抗日战争已经爆发的迹象。从以上三点,可以判定《成都市新景志》成稿应该是在1932年到1937年之间。

《成都市新景志》篇幅不小,内容很详,是我所见到描述成都街道最详的民间文艺作品。它对街道的介绍重点是在商品特色,给当年的成都市场绘出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展示图。

此外还告诉给我们很多知识。如: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少城的大小是“四里五分宽”,比实际大小要大得多;少城公园中不仅有教育馆、体育场、射德会、图书馆、佛学社、国术馆,还有动物园;皇城坝一带不仅有屠牛场、牛肉市场,而且以干牛粪为燃料,以至臭氧熏天;著名的杜甫草堂无人管理,已经成为令今人难以想象的“惜頹败,滥神龛,拾遗神像暴露天”的破败,而且,草堂附近竟然就是“坟山”;老成都人把武侯祠是叫做武侯寺;二三月间的花会很闹热,篾棚都有“数千间”;北门城隍庙前曾经有三道桥;灶君庙里办过“学院”……哪怕我们比较熟悉的街道分布都有一个新的知识点。

唱词中写道,在烟袋巷附近有一条“刀子巷”,里面可以看皮影戏。过去我们只知道少城中的多子巷曾经叫刀子巷,这条位于烟袋巷附近的“刀子巷”位置在哪?或者是哪条小巷的又一名称?我不知道,希望有知道者可以教我。

出于民间的大量唱词是我们进行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资料库,值得重视,值得挖掘。《成都市新景志》只是我偶尔发现的一例,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关注于此,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袁庭栋)

新闻推荐

打造大蜀道旅游精品线路整合成德绵广蜀道文旅资源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熊燕近年来,打造大蜀道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是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重要抓手,被纳...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