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 誓让荒山披新绿

绵阳日报 2021-05-18 08:01 大字

编者按:

走出家门,是满目苍翠的城市公园;走进乡村,是沃野千里的田园风光……近年来,绵阳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开展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全市森林资源大幅增长,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即日起,本报推出“十大绿化标兵”专栏,走近这些在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中作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人们,倾听他们和森林的那些事儿。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彭雪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走进位于涪城区吴家镇戴家林村的生态农林园,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树木葱绿,林涛声声,鸟语花香,蝴蝶翩飞。

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8年后,这里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千亩林海。

这是四川盛世福康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华和员工们艰苦奋斗和精心培植的结果。八载岁月匆匆,获评2021年绵阳市绿化标兵的李春华从一个在外飘泊的游子变成了建设家乡、寄情山水的造林人。

李春华出生于梓潼一个偏远山村,早年和丈夫在外做美丽乡村建设,渐渐地积累了一些资金和经验。“与其建设别的地方,不如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怀着迫切的心情,2013年,李春华毅然决定回到绵阳,准备大干一番。在选址时,李春华跑遍了绵阳近郊所有村镇,鞋子走坏了十几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路过戴家林村,看着这里房前屋后全是荒山荒坡,心酸不已。

看到乡亲们的日子过得不如意,李春华决定建设一座以植物收集,保存与迁地保育为主,融科普、观赏、游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利用房前屋后荒山荒坡、闲置土地,种植珍稀苗木和其他精品彩叶花卉,美化环境的同时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引导和带动周边老百姓开设农家乐等,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农旅结合的综合体产业链。

说干就干,李春华与当地政府协商,与农户沟通协调,请专业团队规划设计。然而,土地的流转,青苗的赔付,甚至个别农户的不信任、不理解,让李春华满腹委屈。但她硬是凭着天生一股韧劲,村民有疑惑,她就挨个挨个上门去做工作。就这样,李春华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当地的村民,土地流转下来了,她便开始为荒坡披绿装的漫漫征程。

2013年,李春华策划并实施了四川盛世福康“自然源”农业文化旅游项目,共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栽培名贵植物50余种,还对规划路面进行了黑化,并实施了行道绿化工程。目前,该项目一期建设珍稀苗木、花卉园、特色水产,基础道路设施布局基本完成。

2017至2018年,她还组织专业团队实施了梓潼县150余万元的乡村植被恢复工程。

在逐梦美丽家乡建设的同时,李春华把自己培养成了发展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多面手。为了带领百姓增收,李春华的园区建设用人都是当地百姓。几年来,累计用工2000余人次,每年年收入增加上万元的百姓就达到200多人。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李春华用坚毅和乐观植下了一棵棵珍稀的树苗,也为当地百姓种下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新闻推荐

27万亩油菜收割开镰 预计助农增收超过3亿元

本报讯(林忠伟)“今年油菜长势不错,颗粒饱满,预计一亩较去年增产30-50斤,今年总收入在10000元左右。”梓潼县文兴镇照耀村脱贫...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