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年 370 余场报告宣讲“两弹一星”精神
陈俊祥,四川广安人,1933年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参与者、亲历者。
□李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年轻时候唱着二郎山的歌进军西藏,后来去到遥远的地方。当时吃了一点苦,现在回忆起来还有点香……”近日,在绵阳市梓潼县“两弹城”,中物院某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陈俊祥讲述着参与核武器研制事业的故事。
回望“我们都坚持下来了”
“年轻时到青海搞原子弹是保密的,不能讲。后来搬迁到四川大山沟,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88岁的陈俊祥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
1969年,国家将核武器研制工作从青海搬迁到四川,10多个研究所分散隐蔽到深山之中,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在四川继续核武器研究之路。
“上班围着仪器转,下班围着锅台转,星期天赶场买鸡蛋。”陈俊祥说,来到四川山区后,科研工作者和家属没有当地户口,就没有粮票、肉票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凭证。怎么办?科研人员就自己开垦种地、养猪种菜。
如今这片他曾挥洒汗水的山区,早已网络畅通,交通便捷。而在几十年前,这里全是崎岖山路,颠簸难行。研究所分散在不同的山沟,有的研究所之间相距两三百公里,“要和别的研究所一起开两小时会,得坐车来回跑三天。”陈俊祥说。
宣讲 370余场报告激励后人
“这些年我已在院内外宣讲370多场。不是我讲得好,而是我们的人干得好,我只不过讲了一些亲身经历的故事。”陈俊祥这样评价他的“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之路。
于是,陈俊祥在科研工作之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成员。从1999年9月起,陈俊祥开始宣讲“两弹一星”精神,到今年已是第22年。2020年,他受聘成为“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客座教授,继续讲述那段光辉岁月。陈俊祥希望“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后人奋进,“宣讲‘两弹一星’精神已经成为我的重要任务,只要大家愿意听,我就会一直讲下去。”
新闻推荐
缤纷“五一”畅游绵阳 有乐有趣有文化 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66.1万人次,同比增长55.58%
游客逛绵阳方特东方神画乐园九皇山游人如织《十送红军》实景演绎今年“五一”小长假,绵阳天气晴好,伴随着微风,八方游客畅游...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