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进步,看四川!”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4-21 06:40 大字

主持人: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亚 实习生 袁宇君

嘉 宾: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 赵振东

“ 三 块 田 平 均 亩 产684.67公斤!”在4月19日举行的四川省小麦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上,梓潼县白雀村佳裕农场规模化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绵麦902”理论测产验收得出以上数据。

近年来,四川小麦生产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绵麦902”的推广对于四川乃至全国小麦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今后持续发力点何在?带着问题,四川农村日报记者专访了验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

丰收背后聚合顶尖科技力量

恰逢小麦灌浆成熟时节,梓潼县成片的酿酒专用麦“绵麦902”穗头一日胜一日压低。80岁的赵振东拄拐在田垄上慢慢行走,望着这800亩丰产“新希望”,他满脸欣喜,连叹“难得”。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麦区优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标志性成果的“绵麦902”仅到成年男性膝盖左右高度,抗倒性“杠杠的”。它克服了多种让农民“头痛”的小麦常见病,如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等,实现了优质与高产的结合。另外,它品质优秀,全部指标达到优质弱筋标准,软质率高于85%,最高达98%,符合酿酒专用小麦标准,让酿酒企业“爱不释手”。

今年,四川小麦“劫难重重”:拔节期“撞上”干旱,小麦“喝不饱”水;2月气温骤升,蚜虫、红蜘蛛等虫害来势汹汹;扬花期阴雨连绵,连续低温寡照……尽管如此,“绵麦902”却力克不可控因素的连续考验,依旧清秀挺拔、长势喜人,把“三高三低(产量高、抗性水平高、软质率高;株高低、蛋白和面筋含量低、镉吸附低)”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的人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外国小麦比国内香’阶段,殊不知我们已经有了全球领先水平的小麦。”赵振东感叹到。“绵麦902”小小一把麦子竟然聚合了领先世界的科技含量与经济价值,用于酿酒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是给建党100周年最好的献礼!”

四川小麦育种达到世界级水平

赵振东参与了科技部实施的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主要负责西南片区小麦育种攻关,他已记不清这是多少次走进四川小麦田间。

“二十年来,全国的小麦育种都在进步,但四川进步最大,达到世界级水平,现在的面包、面条、美酒,都少不了四川小麦。四川,了不起!”小麦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上,对四川小麦的进步,赵振东给予高度评价。

不少人认为四川小麦产量低,但赵院士给出了科学的解答。他认为四川亩产700多公斤的纪录,不比全国800 多公斤的亩产纪录差。四川低温寡照,小麦生育期短于北方和欧美国家,四川克服不良条件达成的记录,含金量只高不低!“法国7月收了麦子,9月又种,一年只种一季,我们是种两季粮食。”赵振东说。

同时,他也清醒地告诫四川小麦育种科研人员,成绩不是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的理由,谁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资格:“产量还能上去吗?稳产性有没有上升空间?还能不能进一步帮助农民降低投入、提高效益?科研永无止境。”

站在田间地头,赵振东一边掏出纸烟递给现场的农技员和种植大户,一边寄语四川小麦今后的发展:“要总结四川经验,让四川小麦在全国舞台放光彩;要正确看待问题,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新闻推荐

梓潼:5.1万亩水稻制种育秧完成

本报讯(彭彬胡莎莎特约通讯员田明霞)今年以来,梓潼县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巩固提升了制种面积,目前5.1万亩水稻制种育秧完...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