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创新4种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本文字数:1409
近年来,梓潼县立足丘区县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探索“1+5”循环产业、“股份合作+”、水产合作养殖、“1+N”模块管理4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企业牵头规模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
国有企业牵头
“1+5”循环产业稳定高效
构建“政府+国有企业、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金融部门”的“1+5”生态循环产业模式,由政府搭台,国企出资并统筹协调5个主体,目前建设78栋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带动6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预计每年实现集体纯收入2400余万元。
在玛瑙镇玛瑙村,国企梓昌公司牵头筹措资金420万元,修建“1200”型生猪规模化养殖场2栋,其中村集体整合中省扶持资金和集体“三资”入股206万元、占49%,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照“每股2000元,最高50股”的标准入股88万元、占21%,从金融部门贷款补缺126万元,为暂时无法入股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持30%的股份,实现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覆盖。玛瑙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5头猪1亩地的比例,发展蔬菜等绿色循环产业480亩,实现处理消纳养殖场粪污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收“两不误”。
集体企业聚力
“股份合作+”实现全民增收
该县镇(乡)统筹下辖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力量,成立集体经济企业,推行“股权合作+”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助推21个村(社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预计实现集体纯收入270万元。
在观义镇,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出资100万元,在全市率先成立集体性质的观仓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管理镇村生态空间资源、科学规划全镇产业布局、统筹运营下属产业项目、承接全镇公益建设服务。根据下属各产业项目实际情况,按照200-1000元/股和1-30股/户参考标准,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募股,暂不愿入股的和退股的成员所占股份,由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代持。观仓公司发展柑橘种植等8类产业项目,年纯收入300万元,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共分红210万元。流转土地的农户获得土地租金收入120余万元,就地务工农户获得薪金收入20万元,各项目入股农户获得分红收入60万元,全体农户获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110万元。
龙头企业兜底
水产合作养殖产生“双效益”
在梓潼县,镇(乡)党委政府整合各村塘库堰资源,与水产企业签订鱼苗代养协议,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零风险挣取鱼苗代养费,带动15个村(社区)创收增收,预计实现集体纯收入80万元。
仁和镇整合全镇11座小Ⅱ型水库400余亩,与升钟湖渔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水产代养协议,明确公司免费提供鱼苗等服务,回收成鱼,按标支付代养费;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养殖,聘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片对水库进行日常管理,全面杜绝肥水养鱼,保证生产生活用水水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鱼苗代养收入20万元,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沟渠、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
企业化运作
“1+N”模块管理拓宽创收途径
该县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由若干功能机构组成的企业化股份合作社,整合本村资源,提供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以收取租金和有偿服务的形式多途径增加收入,壮大4个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实现集体纯收入80万元。
在黎雅镇西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中省扶持资金、社会资本等236万元,成立“富黎安股份专业合作社”。村民以1063亩土地折资入股、占22%,集体经济组织占股65%。合作社年均经营性收入91万元,下设土地流转服务部,每年收取土地租金53万元;农业生产托管部,提供优质粮油生产“耕、种、管、收、售”一条龙服务,每年实现经营性收入12万元……全体农户获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二次分红10万元。
通过推行上述4种模式,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切实强化市场竞争力,有力保障收益共享和全民增收。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正堂)阳春三月和风细,春暖花开十里香,文昌帝乡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体魄...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