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绵阳境内的古蜀道
金牛道梓潼段。
三台建林遗存青石板古路。
古蜀道
□郑金容
蜀道,是人和自然共同谱写的史诗,最四川的文化性格,最风流的千古传承。从蜀道中我们可以读懂四川乃至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说到蜀道,绵阳人并不陌生,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等都与绵阳有关。
壹
金牛道为“蜀道咽喉”
古蜀道主要有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子午道、褒斜道和傥骆道等。其中金牛道是最长的古蜀道。作为曾经的官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牛道都是出川入蜀的必经之路。
据《华阳国志》记载,金牛道又称石牛道,源于五牛开道的故事。在秦朝之前,四川还没有通往外界的比较像样的陆路通道。至秦惠文王诈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馈赠宝物石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请开道迎接回去。蜀王素性贪欲,便派人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入秦迎美女运石牛。后来这条路遂命名为石牛道即金牛道,长约800多公里。
绵阳梓潼位于金牛古道的南端,自古有“蜀道明珠”之美誉。清咸丰八年在梓潼石牛镇上修建了纪念碑,碑上刻有“古石牛堡”四个大字,而碑侧有圆雕卧石牛一座,也是这条道路的一个佐证。
作为“金牛蜀道”重要一段,梓潼为出川入陕的必经之道,它贯穿梓潼而过,“梓潼段是金牛道的‘中转站’”,它沟通川陕两地,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至今还能在梓潼七曲山附近看到一些古蜀道的石板路。”梓潼文管所所长吴晓龙介绍,从梓潼向北入剑阁穿秦岭到陕西为山区,地势险峻,道路崎岖,向南则地势逐渐低洼,一马平川,最终到达“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
贰
阴平道以险恶荒远而闻名
阴平道全长265公里,因三国曹魏大将邓艾偷渡灭蜀而声名显赫。此道形成于两汉之间,北起甘肃文县,经武都穿越岷山山脉,进入四川的青川、平武两县,最后直抵江油南坝镇(古江油关),与金牛道会合,是沟通川北与甘南的捷径,与金牛道相比,此道更是以险恶荒远而闻名。
说到阴平道,不得不说江油关。蜀汉江油关位于今天平武县南坝镇,三国历史遗迹江油关,原名江油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势力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奇袭江油戍,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闻名。此后历朝历代,多在此设关戍守,或称江油关,或称涪水关,成为蜀北名关之一。江油关后来毁于战火,自此有名无关。
绵阳文史专家认为,金牛道、阴平道虽然都经过绵阳,但两者有明显的差别,金牛道从陕西过绵阳到成都,是北上出川入蜀主要道路,也带动了沿线的发展,它具有经济的作用,而阴平道更多的是军事功能,遇到战时,作用就凸显,平时则用处不大。
叁
米仓道一段经过三台盐亭
除了金牛道、阴平道外,还有一条蜀道即米仓道与绵阳有关。
“岩碰岩哟山碰山,爬不完的坡啊上不完的坎,马帮走不完米仓道。”陕西和蜀地因隔着大巴山和秦岭,山势陡峭,道路曲折,交通很不便利。据《辞源》对米仓道路况的记载:自陕西南郑经米仓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可见米仓道的险和陡也不容小觑。
作为出入蜀地的重要陆道交通线之一,据史书记载,米仓道始于夏商,贯穿秦巴,北上中原,南下巴蜀,古人称大行道,又称巴岭路、大竹路等。传统意义上的米仓道不仅仅只有一条,主要有米仓正道和米仓斜道两条。米仓正道就是从汉中到巴中,过阆中、盐亭、三台、中江、成都这一条主线,斜道是从汉中到通江再到巴中。
米仓道绵阳段主要是过盐亭和三台,其中现在在三台西平镇的建林场,还能依稀看到古道的青石板路。作为米仓道上重要的驿站,建林场曾一度繁华无二。尤其是唐宋之际,东川节度使、潼川府均设置在三台,这条路甚至成为官道。诗圣杜甫、元稹就曾沿着这条古驿道,辗转于成都、三台、西安等地。不过随着明清政治中心东移、北移以及全国道路系统尤其是水运的发达,米仓道逐渐衰落。
肆
蜀道带动了四川的发展
从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到后面无数条道路,蜀道作为四川最独特的一种代表,不仅仅是连接内外的道路,更多的是勾连起了蜀地与外界的一切,带动了四川的发展与繁荣。
“古人修建蜀道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人口等各种因素,所以即便很多古蜀道已经看不到了,但现在一些道路多是在古蜀道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如川陕公路就是在金牛古道的基础上修建的。”吴晓龙说,经过千百年的变化,青石板的古蜀道日渐稀少,但我们可以从当下的一条条道路窥知古蜀道的模样,加上古蜀道沿线也是绵阳文物古迹最重要的分布线之一,沿线分布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曲山大庙、李业阙、卧龙千佛山摩崖造像等,文管所定期对沿线的文物进行修缮、保护。
除了对文物的保护,近年来,相关部门对蜀道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也越来越重视,如打造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跨越了德阳、绵阳和广元,呈南北带状分布,长约300公里,北面与陕西省相接。为更好地保护蜀道资源,三市相关单位相互合作,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古代驿道体系、历史文物、自然水体、野生动植物等景观和生态资源。
千百年来,无数人沿着一条条蜀道出川入蜀,成为蜀地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和信使。如今,在川人的智慧与勤劳下,越来越多的道路修建而成。也许,这一条条串联古今的蜀道,能让蜀人们更好地凝望历史,以期未来。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烨)日前,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来绵,对梓潼县2017年度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开展绩效评价。专家组一行通...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