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巨擘郑谷 三次入蜀创作宽

成都日报 2020-12-21 00:31 大字

许永强/文

论及晚唐诗坛,很少提及郑谷,若有人谈到,也多仅限于“一字师”的故事。其实,作为极负盛名的诗坛名家,郑谷一生创作的诗作不下千首,现流传下来的诗歌达300余首,数量可观。诗人从广明元年(880年)冬,因避黄巢之乱第一次入蜀,到光启三年(887年)第三次入蜀,前后在蜀中生活了6年,创作了40余首入蜀诗,为我们了解晚唐时蜀地政治的风貌提供了大量资料。

初入蜀 两川消息未休兵

晚唐宦官专权,朋党倾轧,藩镇割据。黄巢破潼关,进逼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29岁的郑谷也随着参加贡举的学子奔赴蜀中,开始了蜀中漂泊生涯。然而,此时的巴蜀也不平静,郑谷举家生活困顿,饱尝战乱之苦。“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漂泊》);“渐有还京望,绵州减战尘”(《梓潼岁暮》);“更闻归路绝,新寨截荆门”(《奔避》)……这些都是诗人对国是人非、兵祸连连的担忧表白。

中和三年(883年),郑谷曾往游嘉州(今四川乐山),在蟆颐江畔感孟昭图进忠言却身死之事,做《蜀江有吊》:“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徒将心体国,不识道消时。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

唐僖宗即位后,宦官田令孜恃宠横暴,把持大权,左拾遗孟昭图上疏论其专擅,被田令孜矫诏贬嘉州司户,后被沉杀蟆颐江。郑谷以孟昭图忠言难进而身死之事入《蜀江有吊》,控诉田令孜嚣张跋扈之姿态。“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二句,称颂孟氏的舍生取义之举,风操凛然可敬。

中和四年(884年)前后,东川节度使杨师立与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不睦而蜀乱起,郑谷避难经长江县(今四川蓬溪),作诗《长江县经贾岛墓》:“水绕荒坟县路斜,耕人讶我久咨嗟。重来兼恐无寻处,落日风吹鼓子花。”贾岛在唐末有着极高的文声,入蜀的诗歌创作历历可数。郑谷从残破的坟墓与随风舞动的鼓子花风物中,引申出人易辞世而风景依旧的感伤。同年,郑谷到达剑州(今四川剑阁),写下《梓潼岁暮》:“老吟穷景象,多难损精神。渐有还京望,绵州减战尘。”从诗中可看出蜀中叛乱已初步平定,黄巢也兵败自杀,唐僖宗与朝臣渐有还京之望,郑谷此刻亦心悬故乡,倍感欣慰。

初次入蜀,郑谷大部分时间居于成都,在成都还创作了《竹》《锦浦》《蜀中三首》《蜀中寓止夏日自贻》等诗歌。最具代表的是《咏水》:“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蜀中老僧、闲客的慵懒之态尽收眼底,写出了松溪清美动人的景象。此外,郑谷还曾到眉州,有诗《峨眉雪》:“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未残。夏消江峡满,晴照蜀楼寒。”这首诗写于初春时节,峨眉之高直上白云端,纵使晴空照耀却难消雪寒。

生活在唐末这样一个内外矛盾都极其尖锐复杂的时代,出身于下级官吏家庭的郑谷科场上多次失意,人生经历坎坷,这也让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生活,思想倾向较为进步。在诗歌创作中,郑谷能够继承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我们了解唐僖宗朝政的诗史,为我们厘清僖宗时蜀地政治的风云与漩涡提供了资料佐证。

再入蜀 两行清泪语前流

光启元年(885年)十二月,郑谷辗转蜀中,欲取道水路返故乡荆门,却遇秦宗权祸乱荆州而滞留,直至光启三年(887年)春,出峡沿汉江返回长安应试。

886年春,郑谷来到彭州,写下避乱蜀中浪游伤怀的代表作《游蜀》:“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云横新塞遮秦甸,花落空山入阆州。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梅黄麦绿无归处,可得漂漂爱浪游。”郑谷在蜀落第,功名难成而战乱起,从首句以“暗投”化用自比,写出了才识有加却无处得伸的落寞,以及唐僖宗朝政混乱却奋身汲取功名的矛盾心理。从蜀中漂泊到渴望北归的倾诉中,可看出诗人对长安的记挂。

同年,他漫游至渠州(今四川渠县),做《渠江旅思》:“流落复蹉跎,交亲半逝波。谋身非不切,言命欲如何。故楚春田废,穷巴瘅雨多。引人乡泪尽,夜夜竹枝歌。”全诗充满流落异乡的孤独与乱世不得实现抱负的悲痛,客居的忧思在巴山蜀水中,伴随着凄凄绵绵的竹枝歌,更加伤感泪流。886年冬,郑谷寓居通州(今四川达州),有诗《巴江》:“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

巴江发源大巴山,流经南江县至巴中市东南与南江水汇合。诗中郑谷自注云:“时僖宗方省南梁。”光启元年,唐僖宗返京后还未整顿朝廷,又遭李克用侵入长安,再次匆忙逃离。诗后两联对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给予深切的同情,并对唐僖宗朝政语出批判。客居的愁绪与乱世的哀愁,都在迎新除旧岁之际显得格外凄凉,命运多舛使文人时时叩问,悲苦满怀,这也是唐僖宗时期大多文人的共同之感。

年底,郑谷到万州,有诗《寄南浦谪官》以自伤:“白首为迁客,青山绕万州……望阙怀乡泪,荆江水共流。”此时唐僖宗初平李克用之乱,恢复科举,郑谷准备从水路北上荆州应举。万州为巴蜀出峡之要道,郑谷寄诗以表明渴望回归长安的迫切之情。

郑谷第二次入蜀,诗中多次提及杜甫,两人出三峡的路线交叠重合,漫漫路程成为他心中的朝圣之旅。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停留数月期间,郑谷写有《峡中》《峡中寓止二首》《下峡》《奔避》《巴賨旅寓寄朝中从叔》等诗。作者遥想当年杜甫出夔门,“往事如今日,聊同子美愁”。时空的重叠之下,诗人与杜甫同感孤愁。同时又有“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对旅居异乡艰苦生活的坚强应对,更有“瞥见春风滟滪堆”的欣喜若狂。《峡山》则云:“万重烟霭里,隐隐见夔州。夜静明月峡,春寒堆雪楼。独吟谁会解,多病自淹留。往事如今日,聊同子美愁。”尽管峡江雄峻、山峦嵯峨,然则国事堪忧,身世飘零,其深层的哀愁与当年杜甫的境况何其相似!郑谷曾在《倦客》中叹息道:“十年五年歧路中,千里万里西复东。”正是杜甫所感慨的“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入蜀 手中已有新春桂

光启三年(887年)春,郑谷在长安进士及第,第三次匆忙入蜀,搬取家小。此次入蜀,他的心情和前两次完全不同,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利州区)做《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诗》可见一斑:“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诗中描写海棠盛开灿烂夺目,轻快活泼,与滞留蜀地时的惆怅烦闷形成鲜明对比。“手中已有新春桂”写出了郑谷蟾宫折桂的欣喜之情。郑谷言及蜀中海棠的诗不在少数,但唯有此诗显得欢喜轻快,心情舒畅。第一次入蜀,郑谷写海棠:“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表达的是愁苦断肠之意,而“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则流露出郑谷对蜀中海棠盛开的欣喜。

虽然难以与“李杜相颉顽”,但郑谷却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等诗句,揭露批判了唐末衰败,人民涂炭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郑谷一生多次入蜀,吟咏蜀中风物景色之作为数不少。他的入蜀诗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视野开拓,艺术造诣独深。既伤时念乱、慨叹漂泊,又感叹时弊、痛惜忠耿之士被害,也有抒发怀才不遇、羁旅行役,还有与方外僧人谈禅论道,流连山水、品茶赏花……从他的入蜀诗里,总能看见一个伤时忧世、孤寂多病的抒情主人公穿梭于一片落花、幽鸟、夕照共同组构的凄冷境界之中。读其诗思其人,感其悲,郑谷那忧郁哀伤的形象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读者心中。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规模化养殖稳产保供 梓潼前11月出栏生猪50万头

本报讯(彭彬记者赵斌)梓潼县是四川省第二轮、第三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四川省生猪调出大县。今年以来,梓潼县进一步发挥龙头...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