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民生实事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梓潼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绵阳日报 2020-12-10 02:53 大字

许州镇坚持蜜柚种植“七统一分”标准,柚农喜获丰收。

文昌镇东风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乡镇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农房建设与宅基地管理“三选一审三管”模式、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县级直管……自两项改革“后半篇”工作开展以来,梓潼县紧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因地制宜,在便民服务、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补短板,最大程度放大改革效应、凸显改革实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赵斌文/图

盘活闲置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坡上花果飘香,坡中药椒畜桑,坡下鱼米满仓”这是两项改革实施后梓潼观义镇绘就的乡村产业发展图景。

日前,记者在该镇河口村看到,当地企业和香米业的新厂房正在如火如荼改建中,改建后的优质米生产线,日产量将从原来的80吨提高到120吨。

据介绍,和香米业的新厂房是由双峰乡河口村的闲置资产改建的。两项改革实施后,原来双峰乡的河口、银针、共和、柑树四个村合并至观义镇,合并后,观义镇结合当地企业发展需要,整合闲置资产,用于和香米业生产用房,既壮大了企业生产线,又通过企业发展盘活闲置资产。企业的壮大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解决乡村合并后土地利用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以前,企业占地面积不大,库房容量不够。通过异地搬迁改建后,库容量将达2000吨左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全镇4000吨优质稻完全就地消耗,对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碳!”绵阳和香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松涛高兴地说。

在盘活闲置资产激活企业发展动能的同时,观义镇还以企业发展为契机,结合两项改革以后镇域内耕地和林地实际,创新成立了全县首家集体企业——梓潼县观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政府引导、红旗社区牵头、池塘村等8个村入股成立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林、牧、渔、机械设备、五金产品、日用家电、建筑劳务、环境保护与治理、旅游开发等。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设置了三资托管中心,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现抱团发展、联合经营。同时,公司将入股企业的山水田林路等集体资源进行股权量化,吸纳社会资本注入,推动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最大限度释放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建立集体经济收入村级治理事项分配办法,实行股份上下限额和三级分红方式,确保各方主体得实惠、户户有收益、基层治理见实效的共享改革红利机制。

据了解,自观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辖区内仅水稻每斤就上涨两角钱,按照每亩600公斤计算,农户每亩收入可以提高240元。集体企业每亩粮食销售收入100元,6000亩地可以为集体企业增收60余万元。

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观义镇还通过统筹利用好镇村闲置资产,让沉默资产活起来,创新成立集体企业等方式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让群众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通过一系列举措,我们能够让广大农民真正从产业中走向富裕!”观义镇党委书记陈涛说。

创新审批机制保障农户“宅”得幸福

“房子于2009年修好,占地面积70多平方米,住房面积约150平方米,坐标……”日前,记者在黎雅镇兰花村三组高冬家看到,技术员魏学平正在对其农房进行测绘、核对,然后将相关数据录入农房管理系统。据介绍,在做好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为加强农房建设与宅基地管理,黎雅镇创新推出选址、选样、选匠、四级审批和三次监管的“三选一审一监管”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让群众“宅”得幸福。

农村宅基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以往农村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乱占、乱建、房屋质量监管难等问题。该镇在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推出网络版数字农房管理软件系统,将农房建设的选址、选样及全镇农房基本信息全部录入手机端,实现网上查询、审批和监管。同时,导入《四川省田园农房建筑设计图集》、《绵阳市农村居民建房通用设计图集》等80套图集,建房农户通过对比后,直接下载报批建房,无需再提供图纸,实现足不出户即可选择心仪房型。

为方便群众办理宅基地手续,该镇还将以前需要群众前往办理手续的村镇规划办公室、自然资源所、农业服务中心三个部门的职能合并到现在的农业服务中心,实现农民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除了便民举措外,群众房屋修建过程中施工人员监管也是管理的难点。为保障农民建房安全,该镇推出“选匠”模式,采取星级评选标准,对房屋修建质量好的工匠进行升星,目前,全镇37名工匠的基本信息、专业特长、建房历史等全部录入农房管理系统,并建立索引,群众可以通过系统公开选匠建房,从源头上对全镇农房建设质量进行综合监管,确保农房建设与宅基地管理有效结合。与此同时,该镇还依托农房管理软件实现工程质量“网上管”、违法建设“网上查”、政府办事“网上督”,真正给职能部门带上“紧箍咒”、给审批装上“助推器”,有效杜绝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现象,倒逼审批服务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该机制试点运行4个月来,全镇共接收农房建设申请30余份,审批通过23份,宅基地审批和建房管理得到规范,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化服务模式提升农村养老质量

“国家对我们老年人非常关心,出台了很多关爱政策,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乐,所以,我们也要通过劳动,力所能及为敬老院做点事。”近日,记者到石台中心敬老院采访时,正在敬老院菜地里除草的肖义木对记者说,这块地全部种的蔬菜,主要供敬老院用,我们通过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为敬老院节省开支,一举两得。随后,肖义木又带记者参观了敬老院的养殖场,圈舍内几头大肥猪个个都在100公斤左右。据介绍,该敬老院的院办经济主要是种植时令蔬菜,同时还养猪、养兔,除了自给自足外,多余部分对外出售,收入用于年底老人们分“红”。

据介绍,梓潼在做好两项改革“后边篇”文章中,创新实行农村区域化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县级主管部门直管、镇(乡)和县级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模式,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服务“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等问题。

首先强化人财保障。核定全县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人员编制26个,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院长由民政局直接选任。根据各院等级和规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与实际供养人数相适应的护理、后勤保障和管理人员,所有运行经费统一核算纳入财政预算。

其次科学规范管理。成立由所在地镇(乡)长任主任、供养代表为成员的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敬老院的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决定重大事项等工作。积极推行日常工作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化、思想政治学习经常化、环境卫生标准化、院办经济产业化、考核管理科学化“六个规范化”建设,编制《民政服务设施机构职责制度汇编》,统一制度建设。成立养老中心管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日常工作监督、管理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奖金发放、评优晋级挂钩。

激发内生动力。根据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实际情况,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利用自有和租用生产用地,合理安排种植品种,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同时,积极发动社会爱心企业向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捐赠生猪仔,在保障其自用的基础上,剩余的蔬菜和生猪向市场销售,销售收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有效提高供养对象的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三选一审一监管”助农户打造幸福宅

本报讯(记者赵斌)“原来办事走的路多,跑的地方也多,现在我们只是走一个部门,在这个农业服务中心就办完了!”日前,在梓潼县黎雅镇...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