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福”出川 让绵州文化走得更远
《文昌第一福》剧照
主演蒋淑梅
剧照
一幅画、三代人。川腔唱人情,年画传文脉。日前,由绵阳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走进贵阳,参加2020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季展演,这是继去年7月《文昌第一福》在绵阳首演后,第一次跨省进行演出。绵阳川剧人用自己的方式将绵阳优秀的川剧文化和文昌文化进行传播,在优秀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图
创新融合川剧+文昌文化
一曲婉转铿锵,唱不尽两岸血脉情深;一抹丹青入画来,绘不尽同根文昌传承。《文昌第一福》主要围绕文昌年画兴衰发展和年画艺人曲折命运而展开,两个小时的演出,呈现了一台高水准的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梓潼县七曲山下,村支书玉兰带领全村群众挖掘文昌年画文化内涵,尝试文创产品研发,以文旅结合的特色产业铺就富民之路。在文昌年画讲习所房屋上梁当天,宝岛青年天天跨越海峡到此寻找文昌年画“天下第一福”。失传多年的文昌年画绝活原来价值不菲!消息一出,宁静的小山村掀起波澜,众人纷纷献宝,真假难辨……由此,一段尘封的往事被重新提起,几代人的命运因文昌年画交织在一起。
耳边是纯正的川腔川韵搭配音乐剧元素,眼前是川剧变脸、挂画、跳板凳等传统技艺。文昌年画独有的艺术表现,赋予了川剧独特的内涵。该剧舞美采用写意水墨山水风格,清新淡雅,在现代戏中营造戏曲诗化舞台意境,加上音乐唱腔的设计将纯正川腔川韵与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活泼的演出形式带给观众轻松愉悦的观剧体验。不管是在绵阳首演还是跨省到贵州演出,《文昌第一福》都得到了专业人士以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去年年初,我们开始策划剧目,想做一个大型的川剧,目前呈现出来的舞台效果还不错。”市艺术剧院负责人许梅芳告诉记者,绵阳已经有接近20年没有出过大型的川剧了,因此从前期策划,到编剧、创作、排演,团队要求都很严格,目的就是为了呈现出一台高品质高水准的川剧,展现我们绵阳川剧人的匠心与情怀。
排出最强阵容让川剧回归
川剧是绵阳人再熟悉不过的剧种,绵阳历来被称作川剧的“副码头”,有着浓厚的根基和受众市场。起源于南宋的文昌年画是非遗项目,《文昌第一福》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强大的主创阵容的加持下产生了不一样的火花。
记者了解到,《文昌第一福》聚集起了颇具实力的主创团队,国家一级导演刘毅担任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蒋淑梅担纲主演;市剧协主席唐虎任编剧兼执行导演;全剧共37名演员,集合了绵阳当下最强的川剧编排演实力,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绵阳的作品,对绵阳川剧艺术的发展和年轻演员的培养意义重大。
“绵阳市川剧团一度是四川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剧团,培养出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已很久没有创作过这样大型的川剧了。”唐虎告诉记者,绵阳川剧有基础,《文昌第一福》集合了绵阳川剧的人才和优势,戏里,主人公和村民重新拾起文化自信;戏外,绵阳的川剧工作者的文化自信也在回归。
蒋淑梅扮演剧中女主角玉兰,这是时隔10年后,她首次在绵阳大型川剧中担纲主演。此外,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她还对剧本中的音乐进行指导,让剧本的呈现效果更加完美。“作为川剧人,我心中始终有传承川剧的情怀,当知道要创作这个川剧时,我很快就加入团队了。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传播川剧,也是更好的传承绵阳文化。”蒋淑梅说。
携“福”走天下架起文化沟通桥梁
以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赴贵阳参加2020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季展演,首次走进贵阳演出,便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其实,这并不是绵阳优秀节目首次走出去。
近年来,绵阳市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对绵阳本地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川剧振兴和地方戏曲曲艺保护是传承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除了《文昌第一福》赴贵阳演出,今年以来,安州“说唱版”金钱板、抗疫话剧《疫战中的婚约》、儿童剧《哪吒》等优秀节目都不断走出去,在全国各地进行演出,展现优秀的绵阳文化。
“我们绵阳有很灿烂的文化,如李白文化、大禹文化、嫘祖文化、文昌文化、三国文化、西羌文化、白马文化、国防科工文化、古建筑文化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文化传承工作的根基,目前,川剧《文昌第一福》的演出效果很好,给了我们信心,我们会继续根植绵阳本土文化,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以作品为载体,架起文化沟通桥梁,将绵阳厚重灿烂的文化传播出去,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打造绵阳的文化品牌。”市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科相关人员介绍。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勇文/图)为有效促进家校共建工作,加强家长与学校沟通,实现家校联手。11月13日上午,梓潼金龙小学召开了本学期新一届...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