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全力保障百姓“米袋子”

绵阳日报 2020-08-04 07:01 大字

□本报记者赵烨

早西瓜丰收后,梓潼县高塔村种植大户胡光余忙着将地里全部种植上水稻、红苕、玉米等农作物。7月21日,全市晚秋生产现场培训会上,胡光余向大家介绍当地粮粮型结合的种植模式,“我们采取玉米套种红苕、玉米套种黄豆的方式,130亩地全部都种满了,除去成本,预计每亩能够增收400多元。”

今年以来,绵阳市以贯彻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主线,按照“稳字当头、扩面增产”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抓好惠农强农政策落实,优质粮油区域结构调整、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重大病虫害防控、种植业防灾减灾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确保绵阳市主粮基本自足、口粮绝对安全。

小春粮食获丰收为全年扩面增产打下良好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绵阳调查队反馈,绵阳市今年小春粮食产量稳中略增。小春粮食总产量达到45.5万吨,同比增长0.6%。其中小麦产量36.9万吨,增长0.4%。

“绵阳市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新品种大力推广、绿色高产技术集成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技术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加之特殊的气候条件,小麦、马铃薯单产均取得新突破。”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01.4公斤,增长2%;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280.5公斤,增长0.7%。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江油市小麦最高田块亩产达729.8公斤,再次刷新了我国西南地区小麦亩产最高纪录,并先后获得央视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报道;市农科院自主研发的“绵麦902”小麦品种也突破了亩产700公斤大关,标志着绵阳市小麦育种研究水平又迈上了新台阶。

计划发展晚秋粮食40万亩一片土地两份收获

小春丰收,大春情况如何?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受较重春夏连旱影响,绵阳市部分地区旱地农作物损失较重,水稻满栽满插困难,给大春正季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对此,在加强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绵阳市狠抓晚秋生产,把住全年粮食扩面增产最后一道防线。根据计划,绵阳市今年将发展晚秋粮食40万亩,晚秋蔬菜30万亩。

晚秋生产是在立秋前后开始进行的农业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际气候,绵阳市的晚秋生产大约是从七月下旬开始。”该负责人表示,在发展晚秋生产上,将充分利用绵阳市光温三季不足两季有余的特点,坚持宜粮种粮,宜菜种菜,重点抓好秋洋芋、多栽秋玉米、种好管好秋大豆和秋红苕,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积极稳妥发展秋菜,坚决不留空田空地,做到种满种尽。

此外,绵阳市农业专家建议:坝区稻田,适合种植秋洋芋、二季玉米及秋玉米、莴笋、蒜苗、黄豆、黄瓜、四季豆、莲花白、大小白菜、大头菜、萝卜、稻田菇等;坝区旱地,适合种植秋洋芋、秋红苕、二季玉米及秋玉米、豇豆、四季豆、蒜苗、黄瓜、茄子、白菜、萝卜等;丘陵区一台土,适合种植秋洋芋、秋红苕、二季玉米及秋玉米、豇豆、四季豆、蒜苗、黄瓜、茄子、白菜、萝卜等;丘陵区二台土,适合秋洋芋、秋红苕、秋大豆及萝卜等;沿山及山区,适宜种植秋洋芋、秋荞、早蒜苗等特色蔬菜。

新闻推荐

面向全国征集学术论文 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拟于10月举行

本报讯(彭彬记者赵斌)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科学报国光荣传统,点燃科技强国引擎。日前,记者从绵阳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获悉,由...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