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千年文墨书香

绵阳日报 2020-04-26 06:45 大字

绵阳有着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遗址遗迹。其中,城区西山公园里的扬雄读书台、南山公园里的郭玉读书台,江油市太平镇李白读书台和梓潼县长卿山司马相如读书台,已成为寻幽访古,感受书香文化熏陶的圣地……2020年世界读书日前后,记者探访了这几处读书台,扑面而来的是绵阳版“书香伴我行”的古风古韵。

□本报记者田明霞实习生张嘉昊

西山扬雄读书台子云亭里汉墨流芳千古

谷雨之日,西山公园晨光熠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记者走过一段幽静林荫道,一座典雅的庭院就在路边。庭院中央,矗立着一座曲膝而坐、微微仰首的褐色石雕人像,古代文人的清风傲骨一览无余……他,就是西汉著名学者扬雄,扬雄字子云。扬雄石像背后有处仿古风格的紫色建筑,集亭、台、楼、阁于一体。楼阁最高处挂有“子云亭”牌匾。与蒋琬墓遥遥相对的这处“子云亭”就是西山公园的镇园之亭台楼阁。据悉,于2016年风貌改造后的子云亭是全国唯一一个扬雄专题纪念馆。扬雄于2017年入选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名人。

子云亭名扬四海,得益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诗句中的“子云亭”,就是指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西山公园内的子云亭,就是为了纪念扬雄而建造的。西山公园内扬雄读书台上的子云旧亭,最早修建之年已不详。如今看到的那座砖混结构六角亭,是1976年原址重建的。其下的石壁上还有一龛道教造像,为唐咸通年间(871年)所刻,于195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绵阳本土学者刘文传告诉记者,扬雄所著的《蜀王本纪》,让古蜀国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王朝的历史得以保留下来,影响几千年,被称为四川历史上首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扬雄40多岁离开老家成都郫县,北上长安时途经绵阳,留恋西山美景而在这里停留、读书一段时间,为后世留下了“读书台”、“洗墨池”等文化遗迹,以及“玉女窥书”的浪漫传说。绵阳人民崇文尚艺,礼拜先贤,修建在西山公园内的子云亭,体现了扬雄的华章与绵州新貌。近年来,绵阳不遗余力地努力挖掘和传承扬雄文化。

江油李白读书台铁杵成针诗仙归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的敬发杲照例来到了太平镇小匡山的李白读书台,做好安保工作。“读书台是李白在江油故里的重要遗迹之一。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到读书台凭吊李白的人络绎不绝。但多为祈祷诗仙李白庇佑自己及儿孙读书优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成为李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敬发杲说,2020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受疫情防控影响大学生未能返回外地高校,前来此读书台感受李白诗韵的人较多,安全巡查显得特别重要。而江油相关部门则努力把将李白读书台打造成江油市、绵阳市甚至是全国性的优秀文化景点,以及青少年儿童教育基地,让人们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中认识绵阳悠久的人文历史,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李白读书台位于江油市太平镇北,因李白少年在此读书而得名。此地又名小匡山、点灯山,因李白曾为翰林学士,又叫翰林山。小匡山山势挺拔峻秀,宛若一支毛笔指向蓝天。山上苍松翠柏茂盛,山下平通河水清澈见底。五代前蜀诗人杜光庭游览读书台,凭吊太白遗迹后,写下了“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的诗句。

地方史志记载,李白的家就在青莲场边的阴平古道旁,因常有商旅往来,影响读书。于是,李白就来到离家不远的小匡山上,经常挑灯夜读到天亮。相传李白读完一本书后便放于岩上,天长日久,这些书便变成了书箱石。在书箱石下,还有一块李白晒书的石坪,一双李白读书兴起时在石头上蹭出的脚印石。传说中,李白读书台周围的苍松翠柏,树冠和枝条都向着读书台中心的庙宇倾斜——都说万物有灵,在李白的勤奋努力下,连山间绿植都为之倾慕,不愧“诗仙”之誉。

司马相如读书台凤求凰兮千年相会长卿山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这首《凤求凰》,记载的就是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读书台坐落于梓潼县长卿山,这里也叫蚕婆山,位于梓潼县城西25里左右。海拔670米,山势纤细玉长,宛若秀眉,层林冠盖,俨若画屏。山上有一石窟,洞里有石台,台上供有司马相如塑像。洞口有“相如亭”匾额。

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人,善作词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他为赋圣和辞宗,其文采深受一代代后辈文学家的景仰。据传,西汉建元三年,汉武帝刘彻读相如《子虚赋》后,大为赞赏,于是派驷马高车诏宣司马相如进京。此时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正燕尔新婚,文君就沿着金牛古蜀道送司马相如至梓潼。当时梓潼县令姓王,非常喜欢和崇拜相如词赋,经常陪相如夫妇在梓潼到处游山玩水。相如夫妇见蚕婆山山势如眉,潼水如带,鸟鸣花香,赞叹这方山水“实乃读书圣地也”,便留住蚕婆山腰一古刹,经常到附近的石穴内观景读书,直到次年春天动身北上。

梓潼县志记载:唐明皇幸蜀,遥见山上有石穴。近臣奏:“此乃司马相如读书台”,因赐改蚕婆山为“长卿山”。在其后的历史烟云中,常有文人墨客登临这石室拜谒。这石穴前有青砖拱砌成的大门一道,门高25米,宽21米,进深36米。石壁上镶刻有“长卿石室”4个隶书大字。石室前有“相如亭”,系1944年海灯法师捐款重建,并手书“相如亭”额匾一道。石室侧之古刹系清康熙年间重建。先后建有文昌宫、大雄宝殿、经楼、戏楼等。庙门额书“山高水长”四个大字。可惜整个庙宇(包括相如亭),毁于“文革”期间。

千百年来,梓潼人民习惯于农历正月初八登高长卿山,拜谒读书台,祈盼好运连连,国泰民安。目前,梓潼县正在整体对长卿山进行文化打造。

南山郭玉读书台医者仁心万载源远流长

在绵阳,还有一座鲜为人知的读书台,就是南山郭玉读书台,位于南山公园里。南河之南、南山之巅的公园,鸟语花香,幽静迷人,在林荫小道间走了一会儿,便见一块黄色文化石,上有“郭玉读书台遗址”七字……旁又有一巨石,上用隶书所书《后汉书·郭玉传》,记载着这位医者圣手的事迹。

郭玉在汉和帝时为太医丞,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医德高尚的医学家。汉和帝手下有一贵人患者,请郭玉诊治,久久不能痊愈。后来,给贵人换上贫寒人的衣服,变换居处,再请郭玉诊疗,郭玉一针即愈。皇帝感到诧异,就诘问郭玉,郭玉说,为贵人诊病有四难,即:自以为是不听医嘱为一难,筋骨不强健不好用药为二难,好逸恶劳康复不易为三难,诊病时医者心理压力大难以聚精会神诊病,为四难。郭玉的论述揭示了医生诊治不同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郭玉是继扁鹊之后又一个对医疗、社会与心理有研究的医家。

据绵阳本土学者李德书研究,郭玉是东汉时期广汉郡(今新都县)人,年少时拜隐士医家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程高的老师就是有名的医家“涪翁”,2000年前,他在涪水边行医,著作有《针经》、《诊脉法》,传给弟子程高,程高又传给郭玉。清代时,有人开始在南塔旁建延贤祠,奉祀涪翁、程高、郭玉三代医家。

新闻推荐

看得懂 读得通 带得走 梓潼社保中心打好政策宣传“组合拳”

本报讯(文静记者赵斌)今年以来,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梓潼县社保中心打出政策宣传“组合拳”,全面提升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率。实...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