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四化联动”助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日报 2020-04-15 07:49 大字

梓潼标准化生猪代养场

今年以来,梓潼县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等贯穿融入生猪产业发展全过程,坚持防控常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全产业链化,助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尚成李秀芳本报记者赵斌文/图

1防控常态化抓生产先过“防疫关”

“车辆初消毒后、进入消毒大棚,再进入生产区,入场登记、再消毒!”“防疫重地,闲人免进”。日前,记者前往梓潼县文昌镇马灯村二组唐家坪生猪代养场探访看到,除运送生猪和生产物资的车辆外,其他人等一概严禁入内。

今年以来,梓潼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排查,压实防疫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养殖主体严格落实防疫措施,采用全进全出、封闭式饲养方式,实现闭环管理。加强调运监管,对跨县调运畜禽及其产品和运输车辆严格查证验物、查证明、查车辆,重点做到“三查”。

与此同时,梓潼县强化检疫监管,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八必查”,强化屠宰检疫监管,严禁不符合规定的生猪入场,严格落实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制度,严格按照生猪检疫规程开展检疫。建立健全病死畜禽确认、无害化处理补贴与保险理赔衔接机制,加强辖区内无害化处理工作监管。建立联动协作打击机制,严厉打击“炒猪”“洗猪”等违法违规行为。

2生产标准化建起现代化养殖体系

时下,在梓潼县黎雅镇雷公山,翠柏如黛,青山环绕。正大雷公山5000头种猪场内,降温水帘、动力风帽、地暖、自动水线、自动料线、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国际国内先进设备及生产工艺遍布其中,一派繁忙、有序、整洁的生产景象。

“每一周,猪场可出栏仔猪2500头,年产仔猪超过12万头,主要满足县内规模养殖场猪苗需求!”据该种猪场负责人介绍,猪场各养殖控制单元系统及设施、设备均采用世界一流的国际知名品牌,达到了整个西南地区种猪场中智能集约化第一、现代畜禽养殖标准化第一、以及种猪场人均养殖效率第一。

今年以来,根据全县生猪产业发展规划,梓潼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生猪代养场和种猪场,按照正大和金驰阳技术要求,建立从选址、猪舍建设、环境监测到种猪、投入品管理、饲养、防疫、质量管控等全过程标准体系,推动生猪生产科技进步。

3发展绿色化1+1>2猪儿追着蜜柚跑

走进许州镇蜜柚核心产业园,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川西北民居掩映在绿油油的柚树林中,满山遍野的蜜柚,长势喜人。在“1+5”扶贫代养场,全漏缝、温度恒定、自动投喂、智能控制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一栋“1100”生猪代养场,只需要1名工人轻松搞定日常管理,处处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天宝蜜柚搭上了‘蓉欧’专列销往俄罗斯!”许州镇天宝村村支部书记杜福俊告诉记者,去年,全村采摘柚子大约1000吨,产值达200万元左右。

梓潼是川西北最大的蜜柚种植区,全县计划发展优质蜜柚20万亩,目前已成功发展了17万多亩。在蜜柚栽培管理上,需要大量生态农家肥来提高蜜柚品质,改善蜜柚口感,而生猪代养场也急需消化大量的粪污。在这种背景下,蜜柚种植和生猪代养这两种看似无关的产业竟然“无缝衔接”,实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目标,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助推梓潼生猪产业发展壮大。如今,在梓潼,猪儿追着蜜柚跑,成为助推梓潼绿色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目前,梓潼正全力争创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4全产业链化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能

眼下,位于梓潼经开区的正大18万吨饲料厂,其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据悉,近年,梓潼县与泰国正大集团签约建设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正大集团将投资23亿元,在梓潼建一个年产18万吨饲料厂和一个养殖设备厂,以及肉类深加工项目,每年新增出栏生猪10万头。其中,正大18万吨饲料厂总投资1.2亿元。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岗位200个。

一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梓潼县生猪代养场从2014年的8栋增加至238栋,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达81.6%,年出栏商品猪55万头,促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今年以来,梓潼加快推进正大18万吨饲料厂建设,启动正大50万头生猪屠宰企业、食品工业园和金驰阳饲料厂开工建设,加快已批待建的生猪代养场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生猪全产业链体系。

目前,全县建成投产5000头种猪场1个、3600头种猪场1个、2400头种猪场1个、1000头种猪场1个,在建种猪场6个。

新闻推荐

“三有”模式助力脱贫 演武镇精准帮扶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本报讯(卜庆梅记者赵斌)今年以来,为攻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巩固提升精准帮扶措施,演武镇积极探索“三有”模式,助推贫困群众稳定...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